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413听鹪鹩讲避世

 左岸大山 2022-12-05 发布于山西
演奏—开心琵琶


溯溪而上的路淹没在嶙峋的乱石中,折返至沟口,一阵悦耳的鸣叫声让脚步停留。这是一种连续的,婉转变化复杂的鸣叫。一开始浅唱低吟,音调躲躲闪闪,飘忽于树枝、石块之间,但音准清晰,如同慢板的节拍。随着脚步的停止,鸣叫逐渐加快了节奏,曲调在上扬或下降之间越来越赋予美感,如同一曲自然流淌的丛林之音。

我屏气凝声,缓缓坐下。听他歌唱着阳光的明媚、溪水的纯净、森林的茂密。但是,歌声不够持续,总是在高潮将到之时以悠长热情的鸣声戛然收尾,然后便是一阵静默,让我心痒难耐。我坚持不懈地等待,保持着一名听众应有的静止。鸣叫忽然又会传来,只是改变了方位。这样的改变持续几次,直到我不再好奇,彻底放松心境,进入一种享受般的冥想状态。

歌声丰富了音调,缓缓的叙说中伴随着爆破感很强的敲击音,然后又是大段颤音组合。当我感觉到舒畅淋漓,以为该结束的时候,曲调却继续向上,穿透溪流的轰鸣,山风的喧哗,与森林沉稳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不换气的歌声,冲击着我的大脑神经,直到脑中有画面浮现。我似乎看到了娇艳的花在绿叶丛中次第开放;看到了溪流奔腾不息,汇入河流、大海,卷起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堤岸;看到了历山的旖旎风光在光影斑驳中流淌变换。

终于,鸟儿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不再羞涩地躲躲闪闪。这是一只鹪鹩,娇小的体型,浑圆饱满,如一颗褐色的茶蛋。他是跳跃着出现的,短短的尾高高翘起用来平衡着身体,姿态顽皮而活泼。他又像极了一颗紫色的乒乓球,骄傲地重复着弹起与落下。树下有雪,树根裸露处便是最好的舞台,他开始缓缓震动双翅,长而尖的羽翼如同一种旋律的节拍器,在缓慢而有节奏煽动中,他开始仰头歌唱。那些美妙的旋律便从他奸细而小巧的嘴中喷涌而出,统领着溪水的汩汩声、风儿的呼呼声、树叶摩擦的沙沙声,汇集成一种柔美抒情的旋律,歌颂着悠然南山下的无奈与满足。

鹪鹩本属于一种较为隐匿,怯懦的小鸟,不确定危险指数时,通常会表现的有点探头探脑,像一只小老鼠一般,警惕着所有可能的伤害。他几乎不会在一处停留超过五秒,不断跳跃或飞去新的落点。每次行动都迅捷而快速,并且采用静音模式。他躲避我的关注,是一种捉迷藏的方式,我目光所及时他便躲向乱石或树枝的另一侧。但他不会就此消失,不久便会从目光不及处出现,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领地。

《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有关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庄子带学生出游,见一只鹪鹩在林间飞来飞去,歌声嘹亮。庄子认为他形态骄傲,有整片森林都属于他的炫耀嫌疑,于是便说:鹪鹩的鸟巢住在一个森林当中,可是它再怎么住,最后它能占有的空间,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树枝。”我们尚且不去思考庄子对于鹪鹩认知的对错,但从中却可以悟出老庄思想的取舍之道,无为之理。

 晋代文学家张华曾有《鹪鹩赋》,继续对庄子眼中的鹪鹩做了更深层次的诠释:“鹪鹩虽小,可以栖心。逍遥自得,栖身之所......” 张华对庄子思想的融会贯通,表现为在魏晋易代的诡谲政治风云中求生自保的精神风貌。将无用即大用、以小见大的哲理跃然纸上。

庄子又说:“子非鱼,焉知鱼之趣。”所以,我们暂且不去谈鹪鹩的本性与思维,我们如同庄子一样,只取其眼中一处行为来借喻我们的人类的行为。这样的借喻在其他文学类作品中比比皆是,我们只是将鸟的行为断章取义,以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演绎出鸟之乐。

 面对眼前的鹪鹩,我亦无法脱俗,总是会强加于他我的志趣,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我们并非鹪鹩,更无法了解他的喜怒哀乐。但我习惯赋予他们美好的想象,更愿意将他们的自然属性细细打量。假如我可以杜撰他的品行,我更愿意将他理解为一名隐士,一名看淡了名利,看破了红尘的避世高人。

读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我感同身受,明白了诗人用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明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再读陶渊明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读懂了陶翁看不惯的无奈,不为伍的气节。

鹪鹩藏于幽暗,除去鲜亮的衣着,却学会了如歌一般的鸣叫,讴歌着身边的森林、溪水、空气、阳光,努力地将美好唱给身边所有的生命。他无疑是出众的,不像其他鸟儿来去匆匆,连鸣唱都显得潦草。他坚持着自己的缓慢悠然,不停息地观察着、拾取着溪流边的一切美丽,丰富着自己的激情,提炼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酝酿成歌。

 他是有思想的,有着自己的是非判断、逻辑思维、生活追求,他一定不会听着其他鸟儿的平凡来退化自己的歌声,也不会试图劝说别的鸟儿平平淡淡才是真。他只是不停地歌唱,用尽可能完美的歌声追寻一份异处时空,回归自然朴拙的生活状态,自得逍遥,安享闲适。

所有避世者,一定不是天生练就,必然是经历了,看懂了的结果。鹪鹩其貌不扬,假如不开口唱歌,我肯定会忽略他的存在,今天的相遇让我心生欢喜,我从他的歌声中听到了树影摇动的妖娆,溪水潺潺的飘逸。听懂了千古遗训,当下真言。

 我归去的路上,那歌声穿透针叶林的枝桠,溪流的欢腾,如高处的云始终清晰可见,始终相伴。我的脚步开始轻盈,心情开始欢畅,这所有的一切无疑是鹪鹩的功劳,是自然的力量。


我的两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