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同的群体,对于赚钱这件事,难度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智若愚wxy 2022-12-05 发布于重庆

#我想对你说#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33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写在周末时间,也算相应头条主题活动的号召,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聊个关于赚钱的现实话题。

经济社会,谈钱不俗,赚钱,获得收入,是实现个体和家庭基本生存和持续发展,重中之重的基础。

现实的中国经济环境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识,也算是普遍感受,那就是在赚钱这件事上面,不同的群体,甚至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巨大的差别的。

无论是从获得的收入数额差距来看,还是从赚钱的难易程度去说,实际上这样的差别,是非常现实存在的。

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情况就是,越是没有钱的人,往往感觉赚钱特别难,而有钱的群体,恐怕除了这个群体本身,其他所有人都觉得这样的群体赚钱是特别轻松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比一下就知道:农夫山泉的老板钟睒睒。

钟睒睒的身价已经达到778亿美元,成为中国新首富,并成为全球富豪榜的第八名。目前,钟睒睒一天能够赚460亿,一个小时进账就是17亿,这挣钱的速度比马云都要快。

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17亿这个量级的财富,或许终其一生,也只是在数字层面存在意义。

所以,这不是错觉,更不是谬误,而是现实存在的经济现象。

为什么在赚钱这件事上面,每个人的难度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呢?

有钱人给外界赚钱轻松的感觉,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真正在赚钱这件事上说得上轻松的人,是如何实现的?有什么秘密呢?

差别源自于差距,差距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不同的群体所面对的人生和世界的难度不同。这是大道至简的结论。

这篇文章,就将从4个现实存在的维度上的真实差异分析入手,剖析导致不同群体对赚钱这件事,难度感受完全不一样的深层次本质原因。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关键,指导行动。

这应该是一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内容。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永远存在的资源差:人,生而平等,但是起点,永远不会相同

每个人,从人格到个体的角度来看,只要健康正常,那么绝对是公平的,但是有些先天的差距,也就是被动的,无法选择的差距,也是必然存在的。

所有的富豪,不分古今中外,都喜欢讲自己是白手起家,穷苦出身的故事,这就是最大的谎言。

超级富豪,特别是财富等级脱离绝大多数人水平的有钱人,不会是突然出现的,一般来说有三种背景:

第一类:有一定政治背景的家庭。例如:王石、柳传志、曹德旺。

第二类:家族有良好的企业传承或国有企业干部背景。例如:黄光裕、刘强东、王兴、马化腾、冯伦。

第三类:家庭在文化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这一范畴有两个代表人物:任正非和马云。

绝大多数有钱人和富豪群体的祖父或祖父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地位,或者在事业上(文化、教育、商业等)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们的企业能否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与他们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家庭背景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的“白手起家”并不完全是从零开始。

资源差,说直白一点,就是拼爹拼妈拼家庭出身,这个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跨越来说,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先天差距。

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要想维系社会的经济稳定,就必然需要为没有先天优势的群体,提供上升通道,在中国,这个通道就是教育。

财富水平越高,教育的边际效应就越低,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贫穷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人生获得的收益最大;

普通城市,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通过学历实现人生跃迁,财富阶层跨越,是可行途径;

中产家庭的孩子,教育最大的意义,是保证父母和家庭的阶层不滑落,教育投资是防御投资;

富豪家的孩子,教育就是存粹的成长需要和家族财富传承的教育了,学历已经不重要了,财富到达一定的段位,美国常春藤名校,随便专业,随便学历,随便学位,都可以用钱解决。

对于普通群体而言,无论接受与否,想要抹平这个先天资源差,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国家提供的通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卷孩子不如卷自己。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信息差:后天决定不同群体财富状态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是时代特征,但是决定不同群体财富状态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信息差。

信息差的定义,值得重视: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直白一点总结,信息差的本质,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要么就是我看到你没看到的东西,

其实从中国房地产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两个造富领域的头部人物经历就能看出信息差对财富状态的决定意义:

中国房地产经济领域最先发起来的房地产公司和老板,要么是在广东沿海,要么就是有香港生活学习工作经验的那么一拨人。

为什么?因为香港的房地产玩法和经济逻辑,就是中国过去20年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示范模板,越早了解这些套路的群体,哪怕是学了点中介炒楼的皮毛,回到内陆来,也是混的风生水起,短期内,就能抓住风口,大赚特赚。

而互联网经济领域那就更有代表性了,中国的百度,支付宝,淘宝,QQ……基本上沿用到2022年当下的所有互联网产品和商业模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原创创意”,而是这些创始人当前有出国优势和条件,到美国看到了这些已经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商业模式和产品,然后这些中国互联网大厂的创始人,带着这些经验和产品逻辑,回到中国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抢滩复制和资本博弈。

如果当年马云没有去美国看到亚马逊和易购,没有接触到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和逻辑,并且没有中国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一个杭州二本子英语学校的下海老师,拿什么来赢得今天的财富地位和成就?靠开翻译社和卖礼品吗?

当然,或许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不值钱了,这种观点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真正能够命运的信息永远存在,但是永远不可能垂手可得。越是信息泛滥,有价值的信息越是难得和宝贵,获取门槛非常之高。

随便能看到的信息,不是垃圾,就是没有什么现实价值,反而是吸引注意力,让接收者不知不觉变成消费品的东西。

这个观点,值得大家花点时间和耐心,仔细体会一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认知差:相同条件之下对事物不同的态度和行动,是拉开阶层的关键

资源和信息层面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其实大部分时间里面,都是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条件和环境中的。

那么,拉开人与人之间赚钱难度差距的关键,就在于认知层面的差别了。

认知差决定条件差不多的群体财富分化,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结论。

什么是认知差?

1,我能懂,你不懂。

2,同样的一个事情,我的看法和你的看法不一样。

3,认知差距之下,不同群体的执行和行动层面的差异,光知道还不行,没有行动都是白费。

赚钱越来越轻松的人,一定是对新鲜事物永远保持积极态度,还能用理性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没有例外。

经济社会,没有什么怀才不遇的说法,长期郁郁寡欢,戾气爆棚,认为自己不得志,赚钱难的人,不是认知不到位,就是行动不到位。还是没有例外。

认知的差别,在条件差不多的群体,遇到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刻,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举个例子给大家说明一下,在投资领域,认知差的存在基本上就能决定不同的投资结果。

比如以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来说,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普通收入的群体来说,一定是高上云际,匪夷所思,甚至是难以理解的。

用自己的收入去衡量自己买不起的东西,这就是最典型的认知错误,如果换一种认知维度来思考,为什么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会这么高,又是哪些人能够拥有这样的资产,其实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没有必要来抬杠吐槽,宣泄情绪,夏虫不可语冰,蟪蛄不知春秋,只能用自己的认知去理解世界的人,本质都是一样的。

这个逻辑,适用于一切投资领域,再比如,实物茅台白酒一瓶好几千,合理吗?

从纯粹商品的角度,是完全不合理的,这个价格早就脱离了消费市场,脱离了购买力环境,是不是?一小杯就几百元,岂是一般收入水平的人能消费的起的?

但是如果从金融属性和通货交换品的角度来认知,就完全合理了。

人情社会,托人办事,敲门见礼,只要是个成熟有经验的成年人,都知道茅台最靠谱的,这就是认知差最好的现实案例。

对于普通群体来说,想要在赚钱这件事上实现差距拉开,认知差的坎,是绕不开的坎。

图片来源:网络

4

道德层面的差别:真正决定不同人生长期状态的基石所在

其实以上三个维度的差距,就必然已经形成现实中财富状态和赚钱难度的差别了,但是时间维度拉长,或许最终的结果会有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道德层面的差距,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面,对于财富状态和赚钱难易的决定性,这是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和注意的一个关键。

为什么会有暴富魔咒的存在,为什么富二代官二代更容易出现烂泥不上墙的表现,为什么纨绔子弟难有成大器的案例?

实际上归根到底,都是德行不够。

在中国经济领域,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就是长期价值主义,德以载物,一个很好的案例。

特别是在搞快钱,一夜暴富这样浮躁的经济价值语境之下,关于初心,品行,道德的坚持和注重态度,是非常值得拿出来讨论和研究的。

很多人在经济上行的阶段,野蛮成长,快速发家致富,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很快就被洗牌出局,快速返贫,说到底,还是品行层面的沉淀修养不够。

错把时代红利和风口当作自己的能力,是最大的错觉。

所谓的品行指的不是行为端正有礼,如怎样对人行礼、在旁人面前怎样漱口、怎样剔牙等等细微末节。

而是指有关在团结与和平中共同生活的人类品质。

人类欲望的目的不是在一顷间享受一次就完了,而是要永远确保达到未来欲望的道路。因此,所有的人的自愿行为和倾向便不但是要求得满意的生活,而且要保证这种生活,所不同者只是方式有别而已。

直白一点,就是追求的终极目标,对于个体的财富状态和赚钱难度,放到时间的维度来看,是具有关键的决定性因素的。

有多少人能够用一种更高维度的初心,在经济环境中去努力获得财富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先天无法改变,后天值得努力,人生难度,其实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世界是平等的,但是并不是公平的,这完全就是两个定义,没有必要去混淆。

很多先天和被动的因素是无法改变和选择的,是出生在一线城市还是贫瘠乡村,是出生在官宦家庭还是工人家庭,是天生貌美还是长相普通……

实际上太多无法自主决定的差异条件存在,就已经决定了不同的个体,人生的起点注定是不一样的。

先天的因素很重要,但是没有多少去抱怨和指责的理由,起点不一样是必然,既然是必然,而又无法改变的事情,任何情绪和讨论没有多少意义。

关键还是要看后天的努力。

每个时代都有佼佼者,有的依靠运气在侧,有的仰仗眼光适合,

但更多的成大事者,则是依靠跨越人生中的个中差距,才能看到山顶更壮丽的景色。

金钱也好,财富也好,都是死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法则——费斯汀格法则,20世纪在心理学界风靡一时。

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生活里有10%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剩下的90%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回到赚钱难度这件事上面来看,实际上每个人所面对的关于财富和赚钱的一切现实情况,90%都是由自己的行动决定的。

对于人生也是一样,90%的结果,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结果。

四个维度的差距,其实就是想要改变人生,实现阶层跨越,改变财富状态的群体,都必须要去面对和征服的考验。

人生说白了,不也是一个爬山过河,征服世界的过程吗?

大道至简,万法归一,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