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深不知处:爱静、爱瘦、爱冷的贾岛

 每天读诗词 2022-12-05 发布于四川

字数:1903,聆听阅读时间:约13分钟

-有音频,更精彩-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主播  

栖桐

每个在动乱中毁灭的前夕都需要休息,而在这个前夕中,贾岛的诗歌就格外值得拿出来品味。《唐才子传》有言贾岛诗歌:“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晚唐五代时期,学贾岛的诗人数不胜数,在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贾岛的时代。

当中老年人在忙着挽救风雨飘扬的大唐之时,年轻人反而躲在幽静的角落里安静的作诗。没有功名宦籍的年轻人,身上没有对国家社会的崇高责任感,然而一个读书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唯有作诗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才有希望实现士人的追求。贾岛除却是个诗人外,他还有一份僧人的身份,唐时儒释道相互影响,在贾岛这里,形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外儒内佛的独特气质,使之在诗歌中成就了一番事业,也就有了贾岛和他的使徒们。

在这个已经走上陌路的时代,贾岛的诗歌中也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颜色,读之使人感到消极冷清。如“步随青山影,坐学白骨塔。”,更或“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诗歌中的情调和这个时代的情调交相辉映,与每个在乱世中浮沉的时代相契合,就在这乱世之中,寻觅一份自我内心的归属。释子的身份让他能够超脱于凡世间,所以他的诗歌不见孟郊笔下的“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的愤恨,也没有白居易“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的悲伤,在他的笔下,仿佛就像是回忆往事,端详一件失而复得的心爱之物,即使在荒凉的末世,仍然持有一分淡然。于是他格外爱深夜,格外喜欢寒冬,那些在深夜寒冬中傲然林立的鹤、石、冰雪,便成为他最爱的意象。如:

雪晴晚望

依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副极为冷峭美丽的冬日观景台。雪后天晴,远远地望去,溪水上面覆盖着一层白雪,与天上白云相映成趣,冰雪世界浩瀚无垠。远方山岗上的枯草冒出丝丝缕缕的烟火,使远处的山石松木都朦朦胧胧。而在这冰雪之间,却有樵夫从高山上下来,在一片钟声之后,诗人也踏上了回寺的道路。这首诗歌中,能看出诗人对于冬日的喜爱和亲切,更透漏出其中的平静和超脱,使之具有贾岛诗歌独特的清冷感和禅意。于是就形成了那个爱静、爱瘦、爱冷的贾岛。他常常注视这个世界,偶尔也乍现即使暖意,却也在其中夹杂了几分凄清,末世唐朝的天空总有几分阴翳。

下第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又如“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暖意糅合着冷感,寒冬外又见春意。

在这个前进已是枉然的晚唐时期,声嘶力竭的号角再过响亮也会让人觉得疲惫。这个时候,贾岛的诗歌就像是吹来一阵清新之风,一下子给文人们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在贾岛的诗歌里,我们可以获得休息,让我们在新王朝之中有力气重振旗鼓,当感情和思想都睡去,用视觉去观赏这片大地,他本真的色彩,最自然的表述,会给人巨大的力量,老庄之道、佛教思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另有一份归属。

闻一多先生说:“贾岛不单单是晚唐五代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时代共同的贾岛。”在末世时,我们需要贾岛的诗歌给予一份慰藉,也需要贾岛的诗歌积蓄能量,虽然时代不同,但境遇中的人是相通的额,文学上的感情也是共通的,即使隔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也能够感同身受,当前进已是枉然的时候,让感情和思想都休息,寻一清凉之所。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后退呢,或者换一种说法,这是一种无所作为下的遁世。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朝代在动乱的前夕都需要休息,因而贾岛的趋势代代可见,特殊时代下赋予贾岛的色彩,千百年来仍闪烁着独特的魅力,欲进还休的魅力。

主播 | 栖桐

作者 | 和露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商务合作 | 15116151869

入群学习 | 微信(15116151869)

图片 | 来自花瓣网,如侵权立即删除

文字内容 | 文章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