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周敦颐与濂溪书院系列(壹)

 黄之中 2022-12-05 发布于上海

中国书院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或者说,是中、近古以来的中国文化和教育活动史,甚至还可以说,是一部偶像化的文人史。除了一些家庭的或乡村的小型书院,凡是在历史上卓有声誉的书院,它们的背后,总是站立着一个或者多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或文化学者。正是依靠着他们的智慧、汗水乃至财富,这些书院才得以度过重重困难,写就辉煌的历史。

图片

图片

南京清凉山麓崇正书院
图片



图片



中国书院和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所有的中国学者或文人中,对书院建设和发展推动最大的,是宋明的理学家,比如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陆象山、吕祖谦、王阳明等。而最早使书院和理学发生关系的,则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哲学家和教育家周敦颐。

图片
图片
广州市郊石井乡的平社学,原为祠堂,后改为社学
图片



图片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因避英宗讳,改名敦颐。人称濂溪先生。
湖南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在远离道县县城十多公里处,有一条河叫濂溪,这就是周家世代居住的地方。像所有少小离家而事业有成的文人一样,周敦颐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直怀着深深的眷念。周敦颐晚年在庐山设馆讲学时,在山北的莲花峰下发现一条与家乡的濂溪相似的无名小溪,立刻就被触动了乡思。他给小溪取名为濂溪,随后又在溪边创设学堂,取名濂溪学堂。濂溪先生的称谓即由此而来

图片
图片
濂溪祠
图片


图片


周敦颐出身于书香世家,“族众而业儒”。其父周辅成出身进士,母亲郑氏为左侍禁郑璨之女,舅舅郑向曾先后做过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周辅成在周敦颐14岁时病故,母亲便带着周敦颐兄妹投靠他们在河南开封做官的舅父郑向。少年周敦颐聪明过人,郑向对这位年少失怙的外甥自然就怜爱有加,悉心培养。周敦颐也不负舅父所望,孜孜不倦,博学力行,终有所成。


图片
图片
濂溪祠
图片


图片


从做官的角度来衡量,周敦颐实在算不上一个会经营的人,他在官场似乎并不是很得意。他做过的官,无非主簿、知县、知军、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说,多为县处级司法官员,最大也不过南昌知府,充其量也只能算个副局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周敦颐在官场上的无能,他自己似乎也从来没有感到有什么怀才不遇的失意。因为,首先,从个人的行政能力来说,周敦颐绝对非一般人所能及,他处事决断,办案公平公正,作风泼辣,讲究效率,他在任上的所作所为,早已证明了这一切;其次,周敦颐的性格,属于淡泊名利的那一类,他对自己在官场上的作为似乎并没有过高的期许;再次,他个人的兴趣和追求,本来就在官场之外,从《爱莲说》就可知他是性情中人,何况,在封建社会,职位的升迁与官职的拔擢,和个人的能力与德行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图片
图片
宁波万松书院门头匾额。古色古香,意蕴十足
图片


图片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