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0年的一个夜晚,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平阳侯府的夜晚。一位身着下人服饰的女子脸色苍白,看着怀中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东西。眼中满是疼爱以及眼底深处那一抹担忧…也罢,既然你父亲不要我们,我们娘俩相依为命就是了。就这样,大汉未来的冠军侯降生在世间。 霍去病从小就跟着母亲过活。没过多久,霍去病母亲卫少儿的妹妹,也就是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就这样,霍去病和舅舅卫青等一帮娘家人成了显赫一时的外戚。由于舅舅军功显赫,被武帝赏识。加上母亲也会经常带着他入宫看望他的姨母卫子夫,小小年纪的霍去病近水楼台,深受汉武帝的喜欢。 霍去病雕像 受舅舅卫青的影响,霍去病从小就“善骑射”,对于军事十分热爱。小小年纪,汉武帝就封他为侍中,经常将他带在身边。汉武帝还曾想亲自教他《孙子兵法》。,没想到小毛孩霍去病却臭屁的拒绝了,说的还振振有词:“用兵之道存乎一心,何必要听古人云?”汉武帝一听,不得了啊,这小子是个将才! 汉武帝 公元前123年,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就这样被汉武帝放到了战场上跟随卫青历练。汉武帝还封了他个嫖姚校尉,可见对他的喜爱。初上战场上的霍去病望着塞北茫茫大漠,心神激荡,是的,他的灵魂属于这里。 卫青拨给他800精骑,俱是精挑细选的,本意是保护这个初上战场的小祖宗的安全。想必卫青还对霍去病交代了一番:跟着我,不要乱跑,茫茫大漠,走丢了或者遇上匈奴主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云云。早已被塞北的辽阔所震撼的霍去病心不在焉的点点头。然后就带着八百人舍弃大军出去浪了。 河西走廊 茫茫大漠 没想到这一浪就一发不可收拾。霍去病带着800精骑沿着发现的一些匈奴留下的印记一路追踪,终于看到了一座大营盘,里面人马不是特别多,也没什么防备。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霍去病一马当先就冲了上去,剩余骑兵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跟着主帅往前冲。包括霍去病在内的八百人可能都没想到,他们本想着杀几个匈奴蛮子就跑,却踹了匈奴人的老窝! 漠北 霍去病的首战就斩获敌人2000余人,而且都是匈奴的达官显贵,像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 单于的爷爷辈籍若侯产,还俘虏了单于的叔叔罗姑比等等。这一战让霍去病年少成名,被汉武帝封为冠军候,食邑一千六百户。 从此之后,霍去病就爱上了出奇兵抄匈奴的老家,而且每次还都被他在茫茫大漠中得手。 精准打击,从不迷路元狩二年,霍去病19岁,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先后两次率兵进攻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族,第一次独自带领一万骑兵转战河西五国,后又翻过焉支山,六天行军1000多里在皋兰山下发现匈奴主力并重创之,歼敌近一万。在第二次出征时,与公孙敖各带数万大军两路夹击匈奴,不料公孙敖迷路,未能与霍去病会合。霍去病孤军深入,真的是直取匈奴几大王庭,连绕圈子都没有。此战俘虏王公贵族百余人(包括五王、五王后、王子等)。此战让霍去病又增加食邑5000户。 霍去病墓 到了元狩四年漠北之战时,21岁的霍去病与卫青各自率领5万骑兵深入漠北寻奸匈奴主力,霍去病一路向北,翻过离侯山,寻到了匈奴左贤王的主力,一战而胜,歼敌七万余,并一路追杀残兵至狼居胥山,并在此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就在霍去病挑了匈奴的王庭并在其祖坟上“蹦迪”时,李广在这次漠北之战中同样迷了路,并悲愤自杀了。 霍去病从17岁首上战场到23岁因病去世,短短七年的时间里六战六捷。特别是在骑兵的指挥上面无出其右,喜欢孤军深入敌后,迂回穿插,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尤其还在荒无人烟的漠北,连个参照物都没有。像同时期的名将李广、公孙贺、公孙敖都曾在漠北找不着北。但奇怪的是霍去病领兵从来没有迷过路!有人说是运气罢了,笔者不敢苟同,如果一切都归结为运气,那历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河套地区祁连山 关于霍去病深入敌后却不会迷路,个人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1、 霍去病军中有向导。像霍去病这种经常深入敌后玩突袭战术的如果说军中没有识路的向导那简直就是找死,再幸运也救不了。其实不光霍去病军中有向导,西汉时期针对匈奴的战役都会配备向导,像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也是带了军导的。而且张骞本身就是军向导出身,熟悉西域路线不然也不会派他去西域。至于为什么李广会迷路,据记载是因为李广军中的向导怯战,跑掉了…… 2、 霍去病军中有很多匈奴军士。霍去病深入敌后从不带粮草辎重,都是打到哪吃到哪、俘虏到哪。因此霍去病军中有很多归顺的匈奴兵士,据说霍去病封狼居胥就是为了震慑这些匈奴军士的。有了他们自然找匈奴主力就很容易了。 3、 汉军中可能配备有指南车。关于指南车的发明时间尚未有一个具体定论,有人说是上古黄帝所造,有的则说指南车出现在三国两晋时期。而《西京杂谈》中记载西汉就有指南车了。如果记载为真,那么西汉军队中配备指南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不过这只是笔者个人推断,不代表史实,大家看看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