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最后一位私塾先生活到一百岁,他对儒释道竟然这样奇怪解读

 北书房2014 2022-12-05 发布于四川

说一件难以忘记的事......

很多年前,大概是1998年左右,我去客家地区出差,在梅州市的下面一个小县城,朋友带我去见了一位私塾先生。就是他是解放前的私塾先生,并且是他们县里最后一位。当年已经105岁了。

文章图片1

这位老先生虽然年纪很大,但是却精气神很好,非常健谈。口齿还很清晰。看得出是个长期修身养性的人。

他住在一个老宅子里,宅子里供奉着孔子的像。老大爷是他们那一块德高望重的老人家。

一般邻居有些什么要写的,都来找他,他会写古文,会很多旧时代的传统文化。

我们进去,送了点礼物给他,他也挺开心,告诉我们,他的子孙很多,出去上班了都。他自己在家可以照顾自己。

我们聊起来,我问了很多旧社会的事情,他都耐心回答我。

我问:老人家,以前中国社会的儒释道,到底是个什么架构呢?

他说:你要是从终极智慧角度来看吧,这三个都是殊途同归的。你要是从应用角度来看,这三个就有点区别。

我问:为什么从终极智慧角度来看,他们三家是殊途同归的呢?明明儒家是讲入世的啊,佛道是出世的啊。

他笑着说:这是个浅浅的区别,我们看真正的儒家,其实是入世的外表,出世的心骨。不过千百年来,被人弄稀里糊涂了,弄成了统治权谋了。

实际上早期的儒家精神,说的是要人用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就这一点,儒释道三家是一模一样的。

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是儒家自始至终的核心。虽然洋洋洒洒很多内容,但是儒家讲的君子精神,其实是很出世的。君子精神的背后逻辑是无我无私,是遵循道而行事。

文章图片2

是忠恕,忠恕其实就是慈悲,道家说,聪明正直,死而为神,儒家的要求也是一样,只不过儒家倡导大家不但追求死后流芳千古,对得起古圣先贤,在当世更要努力做出一些有利于国家利于苍生的事情。

因此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崇高的东西,被许多人奉为一生的宗旨,当然这是大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极其难。

所以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困难,很多人不可能都能在儒家里找药吃,一味无私奉献,治不好心病。

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无我无私。

范仲淹提出来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起来很像是忽悠别人,你只要做到这样,哪怕遇到罢官抄家砍头,只要你一心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也无怨无悔。

可是这实在太高尚了。谁能做到,尤其在宦海沉浮,名利场上的人,更不用提真心相信这个东西。所以这些话也只有放在庙堂里挂起来。

当然,即使你大事做不成,你也可以退而治家修身,可以说,无处不修行啊。这一点就和佛家的道理又契合了。佛家认为,大小事,任何境,都是修行的道场。

但是,终极智慧来说,道家的道、佛家的道,和儒家的道都是一个道,

打个比喻啊,比如说下雨天打伞。

你打一把油纸伞 ,我打一把丝绸伞,他打一把粗布伞,你的伞和我的伞他的伞,都可以遮风挡雨。不过看起来是三把不同的伞。目的都是遮风挡雨,可是制作材料不一样,可能打开伞的方式不太相同,伞的颜色花纹不同而已。

文章图片3

我再给你打个比方。三个人去爬山。我从东边上山,你从西边上山。他从南边上山,东边全是石头路,西边全是树林子路。南边全是泥巴路。

我们都得往上爬都得应对脚下的障碍,上到山是一个山顶,看的是一个日出。没有什么两样。

可是你会说上山的路好多石头,光秃秃的,我会说上山的路是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的。他会说上山一脚深一脚浅都是泥。

你如果说只能走光秃秃的石头路才能上山到山顶。或者我非要和你杠,说只有我那条路才能到山顶。这都是杠精。都是眼睛被路遮挡了。

道家跟儒家佛家就是讲走的是不一样的路,可是走路的逻辑原理是一样的。最终其实是回归到人本身上。

人的本身,才是儒释道三家真正关心的事情。

儒家是关心天下吗?当然不是,天下没有固定的,秦始皇的天下和赵匡胤的天下不一样,唐太宗和宋徽宗的天下也不同,每个人的天下都是不一样的。

文章图片4

时代总是在变化,人在不停地时光里流转。儒家的圣贤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其实就是教人如何在社会和时代的轮转中,以心的恒常德性来自处。

儒释道三家。其实讲的都是要你从心出发而全然真实地活着。

无论是佛家的禅定,还是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还是儒家的知止而后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们不约而同的是教人如何从外界环境对心的影响和干扰当中走出来,进入一个不被干扰的相对稳定安然的状态。

只要你的逻辑是符合这样的逻辑,当你走到山顶的时候。你会欣喜地看到释迦摩尼佛。老子和孔子都在那里等着你。你们4个人可以凑一桌麻将。

我说:谁敢胡他们仨的牌啊?那么儒家讲的一定要治国平天下,这不是和修道的清静无为完全相反的吗?

文章图片5

他说:儒家讲治国平天下之前有一个前提条件,叫修身。先修身才能够齐家,然后才能有资格讲治国平天下。

表面上看这是次第,是一个渐增的次序,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次序,这说的是一件事。一个人修身就等于齐家。身就是家家就是身。国就是天下,天下就是身。天下也就是家,这些道理都是融会贯通的。

所以说真正的古代大儒,一定是他个人的心性修为到家庭的修为,再到他事业的修为,都能够兼顾的特别好,当然这样的人太少了,

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这些道理也是非常方便善巧的,也从来不会把话说死。给人留下无尽的善巧的空间与便利。

一个人如果胸有大志,非要到社会上干一番事业,利国利民当然太好了,那你就兼济天下。你干不来,那你就独善其身,把自己修好,修好了自己著书立说在山里教教书,同样也是在兼济天下,为什么?因为教出来的厉害学生,出来做事他们建功立业,利国利民,同样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很多高人是躲在山里面教学生,他一辈子不出来,可是他教的学生出来叱咤风云,改变时代。好像鬼谷子就是如此。

文章图片6

我说:好像诸葛亮说的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是愚忠吗?难道有你说的那么伟大吗?

他说:不全然是愚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无我,是不计较个人得失。

所以儒家还有一句话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摆在面前的形势如果很紧张很糟糕,那需要有人出来以身殉道大公无私。

这就是做人的极致,什么极致呢,当然是无我的极致,国难当头、兵临城下、灾难横行的时候,该下山的下山,该殉国的殉国,该捐钱的捐钱,该背锅的背锅。各式各样的形式,五花八门的现象,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人与事,才延续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性。

如果一个人还把自我的私利看得很重,那他的事业再大也就是富,而不能贵,即使富贵,也不能高尚。故古人对能够建祠立庙的人,无限崇敬,便是如此。因为太难了。要一个人去掉私欲,极难。可是离情去欲,却是儒释道三家修心到最后的必然关卡。

道家的仙人境,佛家的成道、儒家的成圣,非要离情去欲不可。当然这个离情去欲,并非把情感和欲望全部砍掉抛掉,而是不为它们所捆绑的意思。也就是自在的意思。

人到了自在的境界,儒释道就通了。

所以这和佛家讲的慈悲心也是很相似的,你要为了天下苍生把自我抛掉,这就是最大的慈悲,很多大祖师、和儒家做大官的、都是最后奉献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这就是菩萨行。

而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无我,就是一切都不会再执着的境界。也就是佛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孔子讲,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便是彻底纯熟地进入这个境界了。

文章图片7

你想想一个人如果想要干一番事业,却又不再执着任何东西,那是不是可以甩开手脚大干一番?

这就是道家的厉害,因为无为里面就蕴含了一切的有为,它有一切的可能性。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正能量啊。

所以古往今来很多高人你看不清楚他到底是儒释道哪一家的?你搞不清楚他是哪一个门派。好像张良、范蠡、刘伯温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从了道家的师傅学道,

然后出来平天下。干完了大事,却一个华丽转身,独善其身。不鞠躬不炫耀,不贪财,不贪名利。你说他是出世还是入世呢?一时半会一般还下不了判断。

要我说他们只不过是借这个世道玩一下而已。真正的高人都是借这个世界来玩一玩,好像孔夫子,好像老子。

他们明明白白的知道一切无可得的道理。

文章图片8

孔夫子站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像这眼前的河水一样前赴后继,没有一刻你可以抓得住留得下,一无所得,我们也都像这些河水一样,都是匆匆过客。说什么功名利禄王侯将相,荒冢一堆草木了。

没有这样的胸襟是不可能做到顶级的事业的。因为你没有这样的胸襟,你就还在在乎自己的私利,今天赚了多少钱,明天是不是股票又升了?搞一辈子,可能还在女色和权钱漩涡里泅水。到死才后悔不迭。

所以说儒释道三家讲的通通是个利他无我的东西。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当一个人能够做到以出世的心境。面对任何事情,那么他就没有所谓出世入世了,他所在的地方都是清静,都是无为、都是一片惠风和畅。

(本文为故事,请勿当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