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三哥 2022-12-05 发布于湖南


“心中有梦想,创业正起航。”

厂长煽动性的演讲,激起了年轻人的创业梦想。但对翠花来说,不管如何想,涌上脸庞的都是驱不散的乌云。

“不要担心,路是走出来的。”厂长知道翠花的处境,她早年丧夫,独自拉扯一个孩子,说有多困难就有多困难。他同情她的遭遇,但没有政策支持,只好这样安慰她。

人总是要生存,她的梦说出来好笑,有口饭吃,能把孩子拉扯成人就行了。

“翠花,贩点小菜怎样?”邻居见她愁眉不展,好心地指个路。

点子不错,翠花掂量着,她没有本钱,无法创惊天伟业。贩小菜,本钱小,只需买杆秤。听说去年老王下岗后,在农贸市场支个灶,煎起了油条,被记者发现后,专门作了新闻报道,那幅挥舞着铁勺,高呼着:“我创业啦!”的照片,听说还获得了新闻摄影一等奖。她想着想着,脸上的乌云一扫而光,原来“创业”这样容易,她抿着嘴,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当天她买了杆秤。

第二天起个大早,在大桥上拦下挑菜进城的菜农,兑了担蔬菜,在农贸市场,找个空地放下。刚开秤,摊主来了,将她赶走。她四处找寻,见缝插针,摆了几个地方,次次都落荒而逃。

“唉,求生这么艰难。”她发出一声感叹。

 “翠花!到我这里来。”善良的老王看出了眼泪,招呼她过来,让她挤在自己的摊位旁。由于熟人多,菜也新鲜,生意蛮好。正在她忙得不可开交时,突然整个市场一阵骚乱。

“你这个老把戏,今天又是你?”局长带着几个“制服”,在训斥一个菜农,一个“制服”还将菜农的畚箕踢翻。

 机灵些的菜贩见局长亲自出马,料定是迎接上面检查市容了,知趣地躲开了。唯独翠花呆板,还在忙个不停。“眼睛瞎了,局长来了,还不挑走?”另一个“制服”冲着翠花恶狠狠地嚎叫。

 “称完就走。”“不行!”翠花依旧给一个“年青人”称菜。“制服”见她不理,恼羞成怒,在局长默认下,几个“制服”一拥而上,缴了翠花的秤,蔬菜在抢夺中撒满一地,整个市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此时,唯见鱼儿跃水,鸡鸭扑翅。

 “将秤还给她,不然晚上见。”“年青人”威严地扫了局长一眼,甩下一句话就走了。

局长一惊,但一琢磨,我在红道黑道上混,还怕你这个牛犊子。他鼓起鲤鱼眼,朝年轻人轻蔑的一笑,然后迈开鸭公步,在众“制服”的前呼后拥下,扬长而去……

望着满地狼藉的蔬菜,翠花蹲在地上,抱头大哭。是哪个没心没肺的,端了人家的饭碗,还说下岗光荣。

一入夜,整个小城华灯初放,满天的星星高昂着头,眨着狡黠的眼睛。

几声敲门声,搅乱了局长的方寸。他知道该来的来了,马上对婆娘面授机宜。本想打110,然而从窗口往下望,门前停着一辆警车,几个穿制服的在空坪里走动。

“局长,请你协助调查。”一个检察官对开门出来的局长出示证件。

局长上了车。

在一阵阵恐怖的怪叫声中,局长被带到反贪局。年青的检察官威严地朝他扫了一眼。望着这双熟悉的眼睛,局长心里直发怵。

一会儿,带进一个老板,他神情沮丧,汗珠直淌。

“认识他吗?”年青的检察官问。

见了局长,老板马上被带走。局长紧张得脑筋直跳,手心冒着冷汗。骂道,这家伙肯定出卖了我。他用一双探索、恐惧的目光望着年青检察官。正在不知所措时,电话铃响了。年青检察官拿起电话筒连说:“行!行!”

局长断定婆娘已疏通了关系,马上镇定下来,低声下气地说:“多谢领导关照,秤,明天一早派人送去。”年轻的检察官不由暗自发笑,冷冷地说:“你的事,暂时放一放,走吧!”

出了反贪局,局长惊魂未定,来接他的婆娘责怪说:“这把年纪了,这样没脑子,你知道卖菜的是他的姑姑,还是姨即,以后少惹事。”局长无话可说。

回到家,局长给下属拨了电话。

第二天早晨,翠花正在选菜,两个“制服”走进来,满脸堆笑地连叫姨即,说道:“昨天的事,是我们有眼无珠,对不起。”并将“秤”双手奉还,还硬塞给她200元,说是赔偿损失。

翠花又惊又喜。看来局长并不坏,想说句谢谢的话,然而话到嘴边,又出

不了口。

“请你在领导面前,多说几句好话。”听着莫名其妙的恭维话,翠花一脸惊愕,手上的菜叶纷纷落下。

此时的局长,行坐不安,不知婆娘烧香烧得如何?他知道这个社会,哪个“一把手”不贪,假如反贪局抓住不放,一旦锒铛入狱,一切都完了。他越想越不是味,越想越害怕……

这时他婆娘打点回来,神秘地告诉他,这次老板,根本没供出他,这是反贪局设的套。

“妈的,原来是这样!”局长跌倒在沙发上,呆若木鸡。

作者简介;

胡文锋(1957——)安仁县石油公司下岗职工,湖南省安仁县城关镇人,生在城市里的乡村。

他喜阅读,不求甚解,从看中国文学开始转为看外国文学,几十年来乐此不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学修养。生活的无奈、眼高手低的毛病,迟迟未动笔。年过六十,深感生的短暂,死的逼近,突然大彻大悟。于是,“拿起笔,写文章”,先后在《安仁在线》《湘楚网络文学》发表作品,便得到了不少读者的热捧。

他是一个不幸的人,2001年下岗,2007年3月患肾癌,2020年5月发生车祸,婚姻的不幸,使他对人生有了真切的认识,对创作有了独自的理解和追求。他喜欢看巴尔扎克、高尔基、雨果、莫泊桑,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谭谈、古华、路遥、余华的小说。生的感悟,死的威胁,他想在有生之年写出心中的故事。他遵循歌德的教导,效法自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三年多时间,共创作小说散文诗歌评论22万多字,其中小说代表作为《“团鱼脑壳”之死》《常委》《表姐》;散文代表作为《一个老人的呼唤》《心中永远的父亲》《母亲节里我想娘》《红鼻子舅舅的故事》;诗歌代表作为《青砖瓦屋》《老农》《尘埃里会开出花来》;文学评论代表作为《山道弯弯的结构艺术》。他的创作,题材虽然不一样,但都以“低层人”为中心,反映他们喜怒哀乐,甜酸苦辣的生活,借以唱响底层人的生命之歌。

作为一位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他以白描的手法,贴近人物的环境烘托,乡土语言的运用来塑造人物。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散发出泥土的芳香,再现了时代的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