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鲁:华山写生册

 闲之寻味 2022-12-05 发布于广东


石鲁  华山写生册

纸本册页(画心十七页、题耑及跋十六页)

石鲁在作画

明代人王履曾道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这句话影响了后代许多的山水画家。但是这句话并不等于山水就被拘泥在这个公式中。在不断“师古”的过程中,就具体的艺术创造方法而言,要“与古为徒,画观其变,以变寻迹心”,处处充满着变数。以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一反清末、民国年间中国画坛摹古不化之风,大胆走向生活,大量进行写生创作,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感觉,并形成陕北风味的地方特色,成为新中国画坛在二十世纪的艺术光辉。

作为 “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石鲁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做了大胆的变革尝试,不断地探索研究。石鲁的山水画作品将西北的苍茫、荒凉的自然景观表现出磅礴大气的美学境界 ,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都是石鲁长期对西北地域风貌和文化的深入探求以及“师造化”的成果 , 最终形成了质朴,深沉的时代艺术风格。

该册页中,石鲁的写生画稿共有十七帧,数量较大,其余为何海霞、方济众、蔡若虹、石果、李琦、王朝文、李世南等题跋。其中何海霞、方济众、李琦、李世南均为长安画派的大家。方济众、赵望云和石鲁一起领导了陕西的画坛,创建了长安画派,而李世南更是石鲁的学生。在其中也有其子石果与其女石丹甚至长孙石迦的题跋,并且得到了作者家属的认可,可见该册页的可靠与珍贵。

何海霞题跋

何海霞在题跋中写道 :“人化自然,万物人化,乃艺之画法也。画之创新,长安石公首创,当推为先,趋为上观。志生老友所藏,石鲁遗墨写华山写生手稿,深感石公治艺之诚,皆从苦行也,得来写此与志生交往之深,亦从此可想见也。建华贤侄精装重裱,亦专功于后,学观后敬语于尾,八十七岁何海霞题于北京。”

跋文中称赞石鲁的画作由生活而来,但是却是由石鲁创新出长安画派,该华山写生册为张志生所藏,从他的这本册页中,仍然能够感受到石鲁对于艺术的认真与真诚。跋文中无一不显露出对于石鲁先生的敬佩与怀念之情。

跋文中所提到的志生即为石鲁的司机张志生。册页中有一张画给张志生的速写,面容慈祥,一副劳动人民的模样。其跟随石鲁、何海霞一行搜集素材,长途跋涉,经过绥德到达义合镇的吴堡体验毛主席当年东渡黄河的情景,可见石鲁本人很是注重深入群众中去采集资料。石鲁在精神分裂之后,也正当是文革最为激烈的时候,他的司机张志生等人敢于站出来为石鲁伸冤喊不。危时见节,既是民族的古训,也是民族的悲哀。

石鲁的山水以势见长,该册页中画心虽小,但仍然能够感受到石鲁画面的大气磅礴。这种“气势”即庞大的生命力,其生命力是否能够勃发所倚重的往往是气势。而石鲁则恰恰避开了傅抱石、林风眠等画家的不足之处,在看似无有招式的拖泥带水皴中,混凝土浇灌一般的建构起了作品的厚重与坚实。在其华山写生画稿册中,画面尺寸并不大,却能从画面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厚重感。不在于笔墨的一招一式,而在于雄强刚健,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艺术精神。笔墨内涵也不是炉火纯青式的渊默不语,而是极尽张扬之能事。他简化了从形到神再到意的转化过程,力主“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是他进一步涉入写意山水,进而涉入文人画在现代的蜕变。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石鲁这样的自述就是他画面上的表述,人亦如此。石鲁是一个拥有着英雄主义情节的人,华山满足了他的英雄主义的情怀 :华山突兀挺拔,雄奇险绝冠于华夏。华山松挺拔孤直,在石缝中生长。这样,石鲁营造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华山风光,属于他一个人心中高大的华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