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将照片拍得更清晰

 红马山人 2022-12-05 发布于黑龙江

  网络是个大世界,照片铺天盖地而来。每每看到那些缺乏焦点、朦胧模糊的照片被如获至宝般地到处显摆时,真的很想大喝一声:请先将照片拍清晰来!

  如今的数码相机包括智能手机的拍摄性能都非常强劲,要拍摄到清晰的照片其实已经不是太困难了。应该说,除了拍摄时遭遇无法抗拒的特殊干扰外,摄影者都应将照片拍清晰,清晰度其实也是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一张照片也只有通过清晰的细节和较高还原度,才能让人了解被摄事物的外观。不要说那些收费为客户拍摄的商业性照片或是向报刊网站的投稿,就是发送到网络个人博客,朋友间互传交流的图片,你最起码也得将照片拍摄得比较清晰,否则,也很难被称为好“作品”。清晰的照片需要精准的焦点和准确的曝光。

  1.用“狗头”不能成为清晰度欠佳的理由

  面对朦胧的照片,有些人会辩解说使用的镜头档次低,所以照片不清晰。其实数码摄影发展到今天,再“狗”的“狗头”,也能保证基本成像质量,况且照片仅仅在电脑屏幕上被放大到像一张甚至半张百元大钞大小来显示,被缩小的照片理应显得格外清晰才是。即使是用“狗头”拍摄,在未作高倍率放大时,画面清晰度应该也完全有所保障。也有人说,自己是用小型DC或普通卡片机拍摄的照片无法与单反相比,这个观点只能说既对也错。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仅从电脑屏幕观察,用卡片机拍摄的照片清晰度反而比单反拍摄的还高。因为前些年流行的单反相机为了防止出现摩尔条纹,在影像传感器前一般都有低通滤镜,获得的照片感觉上未必很锐,后期只要借助软件作适度锐化,清晰度将大幅度提高,而小DC拍摄的素材,因为相机在成像时已经作了一定的处理,只要不是做高倍率放大,同样也不应该显得模糊才是。

  2.所谓的“创意”不能成为虚化借口

  也有的摄影者可能会解释说,我是故意将画面拍得不清晰,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当然,在摄影实践中故意将画面处理得虚化朦胧的确是种技巧,也可以说是种颇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但采用“朦胧技法”,自然会有相应前提,至少与表现主题相关。比如为了表现被摄对象的动感,有时需要移动相机跟随拍摄,或是在曝光瞬间“纵向追随”借助变焦曝光技法,或者采用闪光加慢门等技法,这些都需要借助画面的虚实变化来体现拍摄技巧。但即使故意让画面呈现一定的虚化动感,也必须保证画面关键部位的清晰度,只有通过“清晰”来烘托或反衬“虚化”的魅力,必须以清晰的焦点让人看出你是“故意”让部分内容实现虚糊。如果画面中呈现出的是毫无理由的虚糊,那显然像手震或是快门速度选择不当而引起的模糊。而且整张照片都出现无意义的朦胧、虚糊,影响了细节的表现,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你是否“技巧”运用不够到位,是否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了。

  3.突然抓拍所导致的照片不清晰

  其实很多情况下,照片上找不到清晰的焦点,或是画面显得不够清晰,大多是摄影者在拍摄时比较紧张或是不够认真导致的。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在拍摄突发性事件时,相机选择的快门速度相对较低,拍摄时因紧张激动等原因猛按快门时相机出现轻微晃动导致。因此对于喜欢扫街或期望能成功拍抓拍突发性事件的摄影者来说,日常对相机的设定就得有所考虑。感光度可定在ISO400左右,曝光模式也可以选择光圈优先“A”档,光圈定在F5.6左右,因为相对较大的光圈能确保选择自动选择较高快门速度。闪光模式则可设定在自动闪光档位上,一旦在室内或环境较暗条件下开机拍摄,发现难以满足正常曝光需要时,可立即开启闪光灯拍摄;在每次关机前不妨保持这一设定习惯,以后只要发现需要抢拍的内容,无需多加考虑开机就可拍摄。一旦遇上需抢拍时内容,这将大大提高照片清晰度,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

  4.未注意对焦模式导致照片不清晰

  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错误,那就是因匆忙抢瞬间,相机未能确认焦点前就急于释放了快门,这其实也是可以避免的。以尼康相机为例,建议进入相机“自动对焦”菜单的子菜单,选择“对焦优先”模式,而非“释放快门”优先模式,即可避免这类失误。还有些相机其本身的构造比较特别,在使用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如尼康D200相机对焦方式拨杆位置处于镜头尾部靠机身左下方,操作时只要拨动拨杆,就可选择不同的聚焦模式。如果将拨杆扳到最后一档,相机就进入了“手动聚焦”模式,此时需对镜头进行手动对焦,否则相机将不聚焦而直接释放快门。而有时候摄影者持握相机时间较长,很容易在自己尚不知觉前提下而无意间拨动了拨杆,从而让相机“自动”选择了“手动聚焦”模式,此时就可能出现因不聚焦而出现的模糊。因此,熟悉器材结构特性并确保正确的持机方法,也是确保照片清晰度的不可忽视的细节。

  5.拍摄不同对象的聚焦模式选择

  照相机对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为自动聚焦,一为手动聚焦。其中的自动聚焦又分为两种模式,以尼康相机为例,一种是“AF-S模式”即AF单次聚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单次聚焦,半按快门释放钮时,相机自动完成聚焦并锁定焦点,释放快门后,再重新半按快门时相机重新聚焦,该模式比较适合用于拍摄相对静止或移动较缓慢的对象。另一种是“AF-C模式”,即连续伺服AF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只要你半按快门(或是按住相机后背上的专用AF聚焦按钮),即使被摄对象在作前后或横向移动,相机的聚焦系统也会不停聚焦,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焦点。由于摄影者在释放快门的过程中,相机聚焦系统始终在不断地工作随时咬住你所选择的焦点,拍摄动体的合焦率就非常高了。因此“AF-C模式”模式比较适合拍摄足球运动员奔走、赛车、动物包括飞鸟等快速运动的对象。

  6.相机不稳定导致照片不清晰

  有一定摄影经验者都知道,保持相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较低快门速度作较长时间曝光时,大多会利用三脚架来稳定相机,但是实践中发现有不少人尽管使用了三脚架,照片清晰度仍然没有得到保证,这是为何?其实,有时三脚架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清晰度不高。首先是质量不高的三脚架稳定性比较差,如有些锁定脚管的锁扣出现松动,就很容易由此引起相机的细微晃动。其次,目前使用轻便型三脚架者很多,使用轻便型三脚架时,如果安装在架上的机身和镜头也比较轻便(相对来说使用较笨重的老式三脚架还好些),将三脚架架在高档宾馆或会议室等较厚实的地毯上拍摄时,架子也很容易出现抖动。因此在室内陆毯上架三脚架拍摄时,最好将摄影包或其他重物悬挂在架子的挂钩上以增加三脚架的稳定性。还有就是不要过度相信相机的持机能力,当手持相机用到低于1/30秒快门速度时,要尽可能寻找依附物来稳定身体。

  7.快门速度过低带来的虚糊

  还有一种模糊,就是摄影者未能选择较为合适的快门速度。这是因为在拍摄时如果曝光时间较长,而被摄对象却有一定幅度的活动,也会影响到图像的清晰度。这种活动即使极其细小,甚至于摄影者在拍摄时肉眼无法觉察,其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成像清晰度。因此在拍摄有一定动感的对象时,比如拍摄飞翔的鸟儿等,就要针对实际情况选择相对较高的感光度,借助“以快制快”的手段“凝固”被摄对象,在实际操作时,除了可以开大光圈外,还可以选择相对较高的感光度。这其实也是体育摄影记者为什么需配备大口径长焦镜头的原因之一。与非全画幅相机相比,全画幅机身的重要优势是以高感光度曝光时仍能获得比较细腻的图像,因此用全画幅相机在必要时就能提高快门速度,确保摄取运动对象细节清晰的细节。

  8.防抖功能使用不当导致清晰度降低

  防抖功能使用不当,同样会影响到照片清晰度。光学防抖镜头的成像特点是在启动快门时,如镜头出现轻微抖动,会有镜片组按抖动情况作相应的移动,以补偿抖动对成像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确保图像清晰。但在某种情况下比如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以快门线启动拍摄,镜头非常稳定而无任何微小抖动,此时如果开启“防抖”,反而很可能因此而影响图像的成像清晰度。因此只有在手持相机拍摄时,或是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但以手指释放快门时才适合开启防抖。如果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并以快门线或遥控快门释放快门,应关闭镜头或机身的防抖功能。如果此时开启防抖,镜片组或者是机身相关部件在无需作出抖动补偿时也进行了动作,反而会导致成像不够清晰。

  9.利用软件提高图像清晰度

  有些摄影者在拍摄时未能做好“临门一脚”,期望后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提高清晰度。应该说时下的图像处理软件功能比较强大,对有一定使用技巧者来说,借助图像处理软件的“锐化”等,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画面清晰度,但后期锐化解决为防止摩尔条纹在影像传感器前安装低通滤镜导致的轻微的图像模糊比较有效,如果所摄的原始图像素材本身因为聚焦不实或晃动等原因带来较明显的缺陷,后期再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作强行“锐化”,很容易出现噪点等,效果未必很理想。所以,从保证图像的综合质量的角度考虑,摄影者自拿起相机开始,在拍摄的每个环节都要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图像清晰度,而不应该着眼于后期制作的补救。

  总而言之,将照片拍清楚,这是摄影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管你是资深职业摄影师还是初学的摄影爱好者,不管你的摄影历史有多长,资格有多老,也不管你曾经获过多少大奖。如果想将自己认为的“好照片”提交给大家伙观看,除非特殊情况,还是应该先将照片拍清楚了再说。要知道,有多少制造照相机的工程师为了提高成像清晰度,为之研究奋斗了100多年,毕竟“清晰度”是摄影作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千万不能忽视。

  图文/徐和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