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如山:“戏若这样演法,还有什么看头呢?”

 cxag 2022-12-05 发布于辽宁
 据老辈说,在光绪初年到十几年,演戏最为认真。任凭一个角,不但认真,且都想得个好。例如从前三庆班,所排之整本的《三国演义》,那一个角都有他的俏头,不但戏编得好,而各角也都想发挥自已的长处。大家常说:全本戏短一个角,就不肯演。虽只短一李典、乐进,倘换一个,便减精神。此无他,当然是每一个人都肯用心研究自己应做之事也。
 
 如今则不然,我当配角,我就不管你正角之事。你唱你的,做你的,于我无干。戏若这样演法,还有什么看头呢?不要说较为要紧的配角于戏情有关,就是极不要紧的丫环下人,有时也有很大的关系。

图片

谭富英之《空城计》

 
 例如《三击掌》,王允与宝钏闹气,因为宝钏永不回来,王允不信,才要他三击掌,因为丫环们央告哀求,甚至阻拦,二人之掌不得相击,所以才有生气、难过等等的做工,戏才生动有趣,才能精彩。如今是丫环不大管,你二人爱击不击,如此则一次便可相击,击完,宝钏便出门而去,还有什么可做?倘乎你故意不击,那不但不合情理,且精神亦显松解,毫无足观矣。
 
 又如《问樵闹府》,范仲禹要打葛太师时,因为四下人阻拦,所以打不着,范才有种种优美的身段神气,如今是范只管要打,而四个下人只扬扬手足,绝不上前走一步,以便阻拦,如此则范的身段,不但松懈,且毫无道理了。所以说,因为配角不卖气力,于是戏剧减色很多。不过这个毛病,不能完全责备配角,正角与观众也得负大部的责任,正角薄待配角,一味少给钱,自然他不肯卖力,观众专注重正角,不理会配角,则配角卖力,也是枉然,于是他就更不卖气力了。

图片

王少楼、马富禄之《问樵闹府》

 

 古人演戏,有正角、配角之分。但最初则是因为整本的戏如此,分得最清楚的是传奇,例如《绣福记》,以李亚仙、郑元和为主角,余都得算是配角。《桃花扇》以李香君、侯朝宗为正角,其余都得算配角。话虽如此说,但有许多出中,没有主角的戏,则该出戏便须以他人为主角。杂剧都是四折,每折各有主角,或者两三折同为一人,但不同的时候也不少。


 照这样看来,所谓正配角者,也不过就大体言之,其实一整本戏中总有许多出没有正角的。

 到了前清康熙、乾隆以后,多演零出,自然也要分正角、配角,最重要者为正角,次要者为配角,这不过是比较的关系,名词并没什么毛病。可是后来就出了毛病了。当配角的人,他以为自己是配角,无关重要,随意偷懒,于是乎有许多戏,因为这个毛病,闹得毫无精彩,这就太不对了。

(《戏界小掌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