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玫瑰茄 & 女人样

 禅风nzbcgz58kn 2022-12-05 发布于辽宁

至简生活微刊


其实玫瑰茄和女人样从字面上看没什么联系,就象玫瑰茄和玫瑰还有茄子不挨边儿一样。只是前阵子在老友那里喝了加过玫瑰茄的花茶就有点儿想多了。

夏伏天的午后,天气闷热难耐。看下表,快要下班了,于是电话和老友约好喝茶。进得房门,她已经沏好满满一壶菊花茶,见我进屋,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只精致的杯子,纯白滋润的釉色,环耳把手,金色卷边儿,如云似烟,单单这杯子就让我凉快不少。她细心地用水烫过,又在沏好的花茶里加几只玫瑰茄进去。说实话,要不是老友特别填加,我还真没留意过玫瑰茄这东西,也许在以前的晨茶中它始终都在。百度了一下:玫瑰茄,又叫洛神花、洛神葵,广布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夏秋之间开放,花期长,花萼杯状,紫红色,花冠黄色,开花时节红绿黄相间,美丽异常,有“植物红宝石气”的美誉。气微清香,味酸,富含维生素C和柠檬酸等营养物质……

透过玻璃茶壶,加了玫瑰茄的花茶由原来的淡黄色慢慢变成了淡粉色,仿佛有了生命一样。“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呷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咽下,酸酸甜甜唇齿留香,脂粉气多了些清冽风。一会儿功夫便是“肤腠已然浸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了。

一壶茶,两人饮。偷得浮生半日闲。

我们聊工作聊生活聊时尚,聊转眼间已经比我们初识那会儿都要大的孩子……
    喝的是茶,静的是心。看着坐在对面手持香茗的老友,心素如简,人淡如菊。不由得想起陈丹青所说的“样子”,他说“我喜欢看样子,所谓的民国范儿也首先是一种样子吧”。

没有见过那个年代的女人起坐言谈是什么样子,但是透过那些陈旧的沧桑感黑白老照片,你会发现无论男女,都是一本正经的天真纯朴,清亮的眼神透着一股英气,有内容、有故事、有气质。那气质里分明藏着他们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尤其是那时的女人,各有各的美,或娇艳妩媚或袅娜清丽,但实则都是亦家亦室的样子,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看过陈丹青的一个访谈节目印象很深,他珍藏一幅摄于1949年的原版老照片,那个苏州河边棚户人家的中年女子在他的描述里真的是太有样子了:“你瞧她干干净净,头发用水油蓖过,梳得一丝不苟,很好看的发髻,双手正在衣襟扣那斜到腋窝的盘扣,给太阳晒得眯着眼,面容饱满好看,甚至有点富泰,一点不贱、不自卑”。

没看见照片真迹,但“样子”已然深刻在脑海,和最初的固有的潜意识里的奶奶、姥姥、姑妈、姨娘、婶子等等所有女性的样子重叠在一起,一句话就是女人的样子,女人就该是这个样子。当然,环肥燕瘦、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既不能勉强,又不可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女人好看的样子更多的应该和“态”有关,不是说女人有态,三分长相和才情能增至七分吗,这个态既是壳儿又含核儿,是姿态,是教养,更是一种举手投足间的韵味。

记得之前看过网上一篇炒的沸沸扬扬的报道,犹太摄影师sanzetti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上海开了四家照像馆,他应该是当年全上海甚至是全国最好的摄影师了。在他去逝三十年后的今天,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官方微博将他个人保存的二百多张人像照片公布出来,一时间,旧时上海女人的美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世界。

她们的发型、妆容乃至穿着,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精致和时尚的,她们眸子里透出的光彩柔和而坚定。当年那个十七岁的洪落霞已经七十多岁了,时间磨蚀了她的青春,但没能带走她的优雅,仍然是一付迷人精致的样子。她们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许家境殷实,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可是我分明记得胡兰成笔下的农家妇女竞然也是一付通晓世事、知书达理的样子。她也许穿着粗布裤子正坐在门槛上捡豆子或织毛线,可是只要有人来访,哪怕是熟悉的街坊邻居,也必是进屋换上一件裙子,再出来和人说话,她认为那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是“礼”,她很有可能不识字,但接人侍物的礼数可是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
       一个电视台的朋友,为了从小培养女儿的这种礼数,十年前把孩子送到新加坡女子中学读书。除了文史理化,还学习工容德貌,淑敏慧齐。一年后再看女儿,从说话语速到待人接物都开始变得模有样了,甚至对服装色彩搭配,乐理、插花也略知一二。你想,有这样珠玉在前的母亲,孩子亦或是孩子的孩子怎能不优秀?

突然觉得有样子的女人不一定是光彩照人、芸然尔尔的,但一定是有教养懂礼数,能给身边的人带来美好的女人,至少应该象玫瑰茄,有点色彩有点味道才好。

(以上照片源于互联网)


关注原创   品味至简

点击关注 零点咖啡 阅读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