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天子权威不再的根源,是有三类人起来了

 梦想童年594 2022-12-05 发布于江西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王朝,汉、唐、宋、明、清等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不仅故事够多,而且统治时间够长,但如果说到王朝长寿,悦史君认为,周朝以近八百年的悠久历程,才是当之无愧的老祖宗。

说起大一统,我们首先说到的是秦朝,因为秦朝之前的周朝,是一个分封制的状况,就连秦朝本身,原本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

也许有人会说,周朝灭亡秦朝兴起,这是秦始皇嬴政及其文武大臣励精图治的结果,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在周朝统治还没过半的时候,周天子的权威就遇到了挑战,在悦史君看来,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周朝开国之初,周武王就分封宗室及功臣为诸侯,接下来的每一代周王,都会继续裂土封诸侯,使得周朝境内的诸侯国越来越多,但诸侯国之间的实力非常不平衡。

周朝及其附属的诸侯国都实行世袭制,我们都知道,虽然开国君主的能力一般都不弱,但接下来的一代又一代继任者,很可能会出现水平低下的情况,再加上类似清朝时期“九子夺嫡”的内部争斗,大量贵族子弟的没落,也就成了必然。

这些没落贵族的子弟,一般都有普通人没有的优势,比如他们大多接受过比较正规的贵族教育,熟悉各种典章制度,并且有操持各种礼仪的实际技能,但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贵族身份就没有之前的权威,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没落贵族子弟选择泯然众人,成了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但也有一些胸怀大志者不甘心就这么放弃自我,而是积极寻找诸侯国之间可能存在的机遇,周游列国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我们熟知的孔老夫子,就是宋国贵族的后裔,但他小时候过得“贫且贱”,还“多能鄙事”,但就算这样,贵族的传统并没有丢弃,长大后他精通六艺,而且一直怀着治理天下的雄心大志,留下了“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的豪言,更是身体力行,广收门徒进行讲学,还周游多个国家阐述自己的观点。

除了没落贵族,还有一类人也流落到了民间,并且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他们就是周王室身边的官员,这些人既有专门技能,知识也很渊博,对各诸侯国和老百姓来说,都是非常有见识的人才。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大师挚适齐,亚饭于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人于海”,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他们游走各诸侯国的经历。

更有代表性的,就是道教创始人老子,也曾担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

而在没落贵族和官员之外,还有一类人则实行了阶层跃升,那就是庶民中的佼佼者。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虏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可以说是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诸子百家收徒后的成果。

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就是一个商人的孩子,在当时来说出身很低,但在《史记》中,子贡对诸侯国的影响力惊人:“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至此,悦史君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在这三类人的奔走、努力下,各诸侯国的实力越发强大,周天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威名扫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