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诠释了铁与血的俾斯麦,为何后人将其比作“魔鬼”?

 综合历史 2022-12-05 发布于广东
拿破仑曾让欧洲有了统一的可能,但随着兵败滑铁卢,所谓统一成了一纸空谈。在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神圣罗马帝国最终被勒令解散,帝国辖下的各个公国、邦国就此成了一盘散沙,因此维也纳会议决定成立德意志邦联,以此让它们团结起来。
但这终究是成立一个组织,而非国家,在领导权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分歧。其中奥地利和普鲁士谁也不服谁,谁都想拿到主导权。其实这是一场自家人的内部争斗,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后期开始,就丢失了大量国土,其疆域仅剩德国周边地区。
所以人们才将神圣罗马帝国,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并且此后以此类推,以第二、第三帝国称呼,之前所说的缘由便是主因之一。
后来普鲁士王国宰相俾斯麦,夺得了德意志邦联的主导权,并发表了具有煽动性的言论,他说道:“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很好地诠释了铁血的意义。
俾斯麦虽然崇尚,以强权和武力解决问题,是属于“鹰派”政治家,但他所追求的是收回故地的同时,又能形成和平和统一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俾斯麦有了“铁血宰相”的美名。
虽然俾斯麦在统一德意志时,能够不用刀枪就尽量不用,使得尽可能的少流血,但他也并不反对战争,因为只能用铁与血,才能征服这些高度独立的邦国,只有强硬的态度,才能使得散沙一盘的德意志邦联回归统一,再度崛起。
所以俾斯麦毫不犹豫的发动了第一次普奥战争,在战役中他动员了多达29万的军队,并一举战胜了奥地利帝国,统一了德意志邦联的北部地区。并且将一直“不安分”的奥地利,踢出德意志帝国,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俾斯麦也说过:“虽然暴力有可能让德国统一,但武力只是达成目的方式之一。如果仅按照主观的理由而去干预历史的发展,结果只会打落不成熟的果实。”
所以俾斯麦并不是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并不会只以战争来达到所有目的。比如统一德意志期间,发生的普丹战争中,俾斯麦劝服奥地利加入战争,并迅速的击败了北欧的丹麦,在达成目的后,又放过了丹麦。
1870年,俾斯麦以“埃姆斯密电”故意挑衅法国,并引发了法国对普鲁士的宣战。期间英俄两国担心德意志崛起,有了出兵插一手的想法,但俾斯麦以高超的外交手段,化解了这种无形的争端,让英俄两国保持中立。
这场普法战役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速度击败了法国,直接搅乱了欧洲的当前局势。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联邦肯定是赚了的,不过却“委屈”了英俄两国,因为英法俄都是协约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直都同属一个阵营。
1871年,普鲁士胜利后,可不管英俄两国是否里外不是人,直接代表北德意志联邦与南德四国合并,德意志得以统一,并最终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从俾斯麦这一切行为来看,虽然德国统一过程中,也发生了流血牺牲的事件,然而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这都是无可避免的事。但为何后世人,都将俾斯麦称为“魔鬼”呢?
估计唯二能扯上关系的就是,俾斯麦让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形成三个同盟国,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在俾斯麦的主张下,严厉镇压工人运动,让工人阶级的某些愿望落空。
不过这估计都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在俾斯麦去世后,全世界媒体的各种报道说什么都有,比如俾斯麦曾经强调过的内容,在曲解下就成了破坏国与国之间友谊的“证据”。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本国出了英雄人物,其它国家的人,并非人人都能公平看待,所以这“黑料”的可信度,可想而知。不知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