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考古学家打开棺材后,揭秘800多年骗局
2022-12-05 | 阅:  转:  |  分享 
  
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考古学家打开棺材后,揭秘800多年骗局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在中国流传甚广,小说里的人物、故事可以说是
家喻户晓。英勇神武的一百单八将背后那些促使他们落草为寇的曲折故事,每一篇读起来都让人感同身受。这其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和嫂嫂潘金莲
的故事最是让人印象深刻,看的人是气愤不已。一个老实窝囊又其貌不扬的男人和一个水性杨花毒害夫君的女人,他们究竟是作者杜撰出的人物,还
是历史上真有其人?1992年,在河北的一个考古发掘现场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河北古墓疑似武大郎墓这一年,河北省清河县发现一座古墓,这座
墓坐落在武家那村,村子里居住的多是武姓人家。据村里人介绍,他们的祖先在此处落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了几代人的繁衍生息,虽说年代久
远,但村民们对自己祖辈却都有着清晰的认知。原来,武氏家族有自己保存完整的家谱,为了便于研究,专家们把家谱借来,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墓主
人的详细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根据家谱里的记载,这个墓是一位叫武大郎的县官和他夫人潘氏的合葬墓。这位武大郎出身清河县,
曾在阳谷县做过县令,有没有觉得这些地名都很熟悉。不错,在小说《水浒传》里,武松和哥哥武大郎正是出身邢台市清河县,而武松打虎出名之后
,便是在阳谷县做了一段时间的步兵都头。这一发现让研究人员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水浒传》的研究专家,他们觉得,是不是找到了小说中武大郎
的原形了。随着研究资料越来越多,人们整理出了这位武大郎的人物生平。武大郎本命武植,因在家中排行老大,被亲切的称呼为大郎。据资料记载
,这个武大郎可不是记忆中走街串巷卖炊饼的,他是一位县官,通过科举考试光明正大的进了官场,为官多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廉政清洁,为
百姓所爱戴。在古墓中,考古专家还找到了一方石碑,上面的文字记载是这样的:“公(武植)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继……中年举进士,官
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举万民伞敬之。”这个武大郎可和小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如果施耐庵真是以他为原形进行小说创作的话,这其
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呢?武植与武大郎的前世今生随着古墓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专家们发现,清河县的这个武大郎不仅文字记载与小说形象对不
上号,就连外形也是天差地别。无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中,武大郎都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考古队在古墓的棺材里发现的骸骨
却是一名身高近一米八的大汉。这让研究人员对武大郎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名字、生活地相撞,但外形、职业等方面又大相径庭,很可能只是一个同
名同姓的人,是一个巧合。有的研究人员想要放弃了,但有一些却坚持继续发掘,寻找有力的证据。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迷雾渐渐散开,真相逐
渐漏了出来,这个武大郎确实和水浒中的武大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要说他就是他,那也并不严谨。首先,武植并没有一个叫武松的弟弟,两个
人甚至不生在同一个时代。是小说创作过程中,将两人生拉硬套,凑成了一对兄弟。其次,武大郎也没有被老婆潘金莲毒害,相反的,两人一个进士
出身,一个是大家闺秀,名媒正娶结为夫妻,且婚后恩爱有加,生下四个儿子。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武植和潘金莲这一对现实中口碑良好
的夫妻成为小说中那样人人唾弃的形象,甚至被骂了几百年呢?这还得从武大郎少年时期说起,那时大郎家境贫寒,经常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有一个儿时的伙伴,叫黄堂,两人关系匪浅,经常在一块儿玩耍,黄堂见武大郎饥肠辘辘,好不可怜,便偷偷地回家给武大郎拿一些吃食,让他
填饱肚子。大郎对黄堂那是充满了感激之情的,尽管后来自己当了官,但他也没有忘记这段儿时的质朴感情。长大后,黄堂自己能当家做主了,他家
的日子一直过的不错,见大郎有学习的天赋,他也一直鼓励和支持大郎读书。大郎赶考并得中进士那一年,他也资助了不少的盘缠费用。高中后的武
大郎被朝廷任命为阳谷县县令,待他走马上任后,与黄堂分隔两地,来往便逐渐少了下来。武大郎也就是武植当上县令后,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心
心念念的都是怎么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不贪污,不收受贿赂,别的县官们忙着敛财的时间,他都在考虑民生问题。没有额外收入也就罢了,武植还
经常把自己家的东西往外散,遇到了贫苦百姓过不下去,他便自己贴钱给他们买粮食。遇到了灾年,更是要拿出积蓄开设布施粥棚,让流落到此的难
民喝上一口稀粥,帮他们熬过最难得日子。县官的俸禄本就不高,武植又不肯接受不义之财,长此以往,所以他们一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紧吧。这一点
在古墓发掘的时候得到了验证,除了一具金丝楠木的棺材比较值钱外,武氏夫妇的墓内只有一些普通的生活永平,并无珠宝玉器等其他贵重陪葬品。
大概武县令因为自己就是穷苦出身,所以特别能理解贫苦百姓的不易,他从不欺压辖区的百姓,更不会随便增加苛捐杂税。他的夫人潘氏虽然出身高
门大户,但也是个不以钱财为重的清明女子,否则当年也不会看中身无分文的武植,并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嫁于他为妻。丈夫胸中有乾坤,妻子也是位
贤内助,从不拖后腿,所以武植为官一生,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这一对夫妻无论志向还是情趣都很相投,夫唱妇随,小日子过的和和美美,只是相
继抚养四个孩子长大,家庭负担也挺重,又乐善好施,家里并无太多存款。因误会生嫌隙,好友背后插刀此时身在清河县的黄堂遇到了麻烦,他小时
候家境不错,可自己成了当家人后,对赚钱理财的事情不是很精通,导致家里的祖业慢慢衰败了。屋漏偏逢连阴雨,本就生活艰难的黄堂一家,因为
一场意外的大火,房屋被烧毁了,一家老小没了住的地方。慌乱无措,求助无门的黄堂想到了在阳谷县做县太爷的武植,那时候的普通人对官场并不
了解,但从“当官发财”这个词来看,大家普遍觉得当了官就一定会很有钱。想起自己以前曾多次接济武植,如今他飞黄腾达了,怎么着也该帮帮自
己这个好兄弟吧。于是,黄堂一路打听,来到了阳谷县,找到了武植。听说黄堂来找自己,武植激动万分,要知道,自从当上县令,两人就再也没见
过面。古时候交通不发达,远隔两地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要不杜甫的诗里怎么会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武植一家把黄堂当做座
上宾,好酒好菜的招待,听说了黄堂一家的遭遇,武植夫妇还跟着好一阵儿伤心难过。只是令黄堂不解的是,大郎虽然表现的伤心难过,但并没有说
会帮自己的话。初来乍到,黄堂也不好意思贸然开口,于是在大郎夫妇的招呼下,他先住了下来,想等等看再说。可这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武植跟他
热络的聊天,回忆往事,可就是不说怎么帮他。黄堂想,难道是自己的意图不够明显,大郎没看出来吗?于是趁着一次酒酣之际,黄堂就对武植说道
:好兄弟,你如今是发达了,可兄弟我因为这一场火,家里妻小都要住到露天里去了,你就不能帮帮兄弟吗?看在以前我也帮过你的份上,给我也安
排个官职当当呗。那知大郎听了此话只是点了点头,说道:你只管安心住我这儿,其他的事儿都好说。黄堂听了这话,心冷了半截,他愤愤不平的想
,若不是当年我接济你,你说不定早就饿死了,怎么还能像现在这样,做着官,享着福。有这样的恩情在,我叫你帮我谋个一官半职的你竟如此推脱
,给钱修房子那更是提都不带提的。不想帮就不想帮,竟拿官场上那一套话来糊弄人,黄堂越想心里越气。这阳谷县他也住不下去了,匆匆忙忙的离
开,往家赶,好找别的办法。这回去的一路上,黄堂把自己的不满都发泄在了嘴上,他一路走,一路见人就开始编排武大郎的坏话。把武大郎形容成
一个身高不足五尺,长相猥琐,老实巴交,一事无成的中年男子,更是让他的妻子潘金莲给他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可这还不解恨,在他的口中,
还让潘金莲与情夫一起将武大郎毒害。这样带有隐秘性的绯闻本就是市井人们喜爱讨论的话题,何况有一些平时偷鸡摸狗,不干好事的市井无赖,因
为被武县令收拾过,早就对他怀恨在心,听说了这样的流言,岂能不推波助澜。流言越传越快,越传越离谱,一时间大街上都对武氏夫妇议论纷纷,
虽说还没有发生毒害亲夫的事情,但只要潘金莲经过的地方,人们都会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一时气愤造口孽,狗血故事进小说新版《水浒传》中的
潘金莲起初不明就里的潘氏很是不解,后来她也听说了流言,气的好几天吃不下饭,还是武大郎安慰她,身正不怕影子歪,不理她,自然也就过去了
。这个黄堂简直能做狗血剧的编剧了,想象力奇特丰富,可惜心胸太过狭窄。然而等他回了家,他就要为自己的这些不理智的行为深深地懊悔了。回
到清河县家门口,黄堂看到的不再是破壁残垣,而是一栋修葺好的房屋,见他回来,妻子、孩子也不再是愁容惨淡,而是满脸高兴。原来,武大郎嘴
上虽没说要帮忙,但他暗地里已经派人给黄堂家人送去了一些银两,帮助他们一家修好房子,还买了几亩薄田,够他们衣食无忧了。武大郎之所以没
有当面跟黄堂说,一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也是囊中羞涩,拿不出太多的银两,至少没办法像人们想象中那般豪气。二是黄堂提到的为他某个一官半职的
事情,自己实在是办不到,走后门让自己的好友进入官场,那就是徇私舞弊,是对自己自己为官理想的最大侮辱。可正是因为没说,让这位关系铁磁
的好哥们,产生了一些误会,对他心生怨恨,所以编造了那么多不堪的流言蜚语。他的夫人潘金莲更惨,被传成了一个不守妇道还毒杀亲夫的狠毒女
人,此后几百年遭人唾骂,不得正名。黄堂得知这一切,顿时觉得后悔不已,怪自己一时气氛之下说了那么多不利于武植的话,但此时流言已经传开
,一切于事无补。黄堂自己大概也没料到自己胡言乱语的一番编造,竟然流传的那么广,并且成为了施耐庵创造小说的素材。没办法,谁让他深谙诽
谤造谣之道呢,把故事编排的劲爆离奇,坊间自然流传的快。同样的故事被写进小说这么多年,依然有读者读了气愤难当,忍不住骂上潘金莲几句。
如今得知事情的真相,真该为武植与潘氏鸣不平,奈何小说、电视的流传度太广,而新闻资讯关注的人少得可怜。潘金莲的故事依然一遍遍的在屏幕
上上演,知道真相的人,大概只能在心中唏嘘感叹一番。施家后人愧疚道歉当年,古墓发掘后,看到消息的人也有不少,其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就
是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施胜辰是一位画家,他在电视上看到武大郎墓发掘的新闻,也得知了武植与妻子潘氏蒙冤数百年的真相。想到这一切都是自
己的祖先施耐庵的所著的小说《水浒传》造成的,他内心觉得十分的自责,所以决定到河北的武家那村走一趟。他要代表自己的先人亲自到武植及其
夫人潘氏的墓前道歉,还要向武家那村的武氏后人当面道歉。据说在武家那村,武大郎的后人至今仍会受到一些不怀好意的取笑,有些适龄的男青年
甚至找女朋友都比隔壁村子难。因为人们都怕自己家的姑娘嫁过去,会遭到人非议。所以施胜辰的这个道歉的行为,不论是网传的为了炒作还是别的
什么目的,但起码在态度上面很诚恳,让武家那村的人心里好受了一点儿。施胜辰作为一名画家,在道谦之后,还当场为武家后人做了十六副画,其
中在武大郎的画上他还特意提了一首诗。“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
间。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施家还。”诗词了写出了武大郎和其妻潘氏多年来所背负的冤屈,更是代表施家后人为他们正名。至此,这一场几百
年的纠葛,在两家后人手里得到化解。武氏后人为先祖正名自古墓发掘后,武家后人就开始为自己的先人洗刷冤屈,其实很多年前他们就在这么做,
只是奈何收效甚微,毕竟人们对武大郎和潘金莲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要改变非常难。而当古墓发掘,专家的研究资料公布后,他们则有了更
大的底气,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武氏先祖是被人刻意诋毁的。那么借着施家后人道歉的机会,让大众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比他们一个个的解释效果
要好得多,快得多。武大郎的和潘金莲的名声转变之后,这些后辈人从被人嘲笑的对象忽然之间变成了被人羡慕的对象。因为武植武大郎可是以为为
民造福的好官,是被百姓歌颂和赞扬的清官,曾经不愿提及的先辈,如今成为了他们的骄傲。在清河县政府的支持下,武家那村的武氏后人决定为祖
先武大郎重修陵墓。待考古工作完成后,他们的的重修工程也开始了,以前的碑文已经腐朽风华,他们便重新刻了一方功德碑放在了武植墓前。修葺
一新的武植墓威严肃穆,周围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柏,不仅武家后人常来祭拜,四周相邻的村民也时常会上柱香,添把土。因为他们现在知道了,这
里埋葬的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自从武大郎墓发掘的消息传开后,许多游客也会慕名前来,他们也想来此一睹武大郎的真容,或者站在墓前时,也
会为了曾经被小说误导,而对他们夫妻心生不满而表示歉意。《水浒传》的小说还会继续售卖,由此改编的各类影视剧作品也依然在上演,但剧里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已经和现实里的武植夫妇不相干了。这个曾经因为误会,因为讹传而产生的狗血故事,在戏剧里依然拥有强劲的生命力,因为他的人物够鲜明,冲突够精彩。但是看戏归看戏,不把戏剧里的角色定位带到现实中,不以一个偶然的戏剧角色的丑恶形象来嘲笑或贬低他人,是所有像武氏家族一样的后人所希望和期盼的,为什么他们一直要为先祖证明,就是因为这样的恶意太多。武大郎的故事自发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因为流言蜚语、恶意诽谤造成的伤害和骂名,他们也背了几百年。如今随着武植墓的真想公布于世,对他们的谩骂也该停止了。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