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双相孩子如何加快康复?父母要意识到这些教育失误,深刻反省、改变和提升!

 晴日心理 2022-12-05 发布于广东

本文字数约:5506 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的冲突,是她患病的重要原因

02、这个教育失误,很多父母都容易犯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聆听

最近我们分享了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翠莹走向康复的过程,非常详细地写了她接受深度心理干预的细节,特别是我们在深度催眠下发现的、她遭受过的大量心理创伤事件。

翠莹的案例文章:

- 第一篇:高中女生被权威专家诊断为双相障碍,休学2年了,她还能够走向康复吗?   

- 第二篇:双相女生看过不少权威专家、效果不佳,19次TPMIH、203小时深度心理干预后,她撤药并走向康复!

- 第三篇: 双相女生敏感多疑、厌恶父亲、害怕复学,背后的原因在深度催眠下破案了

- 第四篇:双相女生对声音敏感,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深度催眠下找到的创伤令人意外!

- 第五篇:双相女生偏执固执,对身体不适过分焦虑,“疑病”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

第六篇:双相女生所谓的“轻躁狂/躁狂发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上周,我们还从疾病诊断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分析。虽然翠莹的症状多样、符合多个主流精神科的诊断,但其实背后的根源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她从小到大形成的病理性记忆,其中主要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相关分析文章:  她可以被诊断为抑郁、双相、边缘人格、分离焦虑、同胞竞争障碍等7种病症,该如何看待?

还有的读者希望我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从翠莹的患病根源中,总结出一些父母在家庭中应该避开的错误教育方式。

尤其是对于那些家中孩子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或双相了、且久治不愈的家庭来说,父母更加需要吸取别人的教训和经验,反省自己还有哪些地方缺乏足够的改变意识和行动。

其实,我们在为翠莹进行心理干预过程中,在这方面也非常有感触。以下进行几点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父母的冲突,是她患病的重要原因

对于翠莹的成长经历,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她家人之间的冲突,还有她爷爷、爸爸带给她的负面影响。

她的爷爷奶奶容易发生冲突,爷爷奶奶和父母发生冲突,父母之间更是容易吵架。翠莹从小到大,耳边的大人争吵声、互相自责的声音不断,这对她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她的内心一直是压抑的、烦躁的,后来还变得对父母之间的拌嘴非常敏感,也导致自己的情绪很容易波动。

而且在这个大家庭中,翠莹总能感受到男性对女性的不尊重,并感到深深的愤慨。翠莹的爷爷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生活中不体贴奶奶,甚至对奶奶的伤心、难过表现得熟视无睹,还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

在翠莹爷爷、奶奶和爸爸组成的小家庭里,女性的地位是不高的,奶奶就像是爷爷的附属品,为这个家庭任劳任怨。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这种家庭模式非常常见。

可出生在千禧年之后的翠莹对此非常看不顺眼,而且她从小是奶奶照顾长大的,奶奶对她非常好。她只要看到爷爷对奶奶不好,她就非常难过、生气,很想保护奶奶。在这个方面,爷爷的很多做法给她带来过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翠莹爸爸从小耳濡目染,他也有大男子主义,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觉得自己已经比翠莹爷爷好很多了,比如他不会重男轻女,一直很爱女儿;对待妻子,与翠莹爷爷相比,他对翠莹的妈妈多了很多尊重。

翠莹爸爸和爷爷的出生、成长年代不同,从客观来说,翠莹爸爸确实比爷爷好了不少。可问题是,翠莹妈妈来自一个与其有很大区别的原生家庭。

翠莹外公外婆的夫妻关系相对比较和睦,外公比较尊重外婆,不会专横独断。有时甚至是翠莹外婆遇事拿主意,稍微强势一些。

在这种成长环境下,翠莹的妈妈认为夫妻之间是平等的,丈夫要充分、照顾妻子的感受,涉及到一些家庭事务和孩子的教育上面,她甚至认为要以妈妈为主。所以翠莹后来提到,她觉得妈妈显得不太愿意跟爸爸分享教育想法和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翠莹父母的冲突非常大,翠莹爸爸觉得“男主外、女主内”,认为妻子就该负责家庭事务和孩子的教育。有时他也会插手孩子的管教,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没问题,结果跟妻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冲突,两人就容易争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翠莹本来就很依赖、很黏妈妈,一看到爸爸指责妈妈,她就非常在意、生气,认为都是爸爸不对。而且爸爸对待她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经常否定、指责,爱用激将法,还总是拿她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所以在这个家庭中,翠莹遭到了很多与爷爷、爸爸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对这两人非常不满,这是个重要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她还在初中时接触到了女权主义思想。她说,当时她有个好友非常推崇女权主义,有时候甚至走极端。她虽然没有那么极端,但也难免受到了好友的、以及网上信息的影响。

比如她看冬奥会比赛,只要是女性运动员获奖了,她就非常高兴,尤其是谷爱凌连续斩获多枚金牌时,她心里很兴奋、甚至有一种作为女性同胞的自豪。可看到男运动员拿奖时,比如同样是我国的年轻运动员苏翊鸣拿到金牌时,她心里没什么感觉。翠莹自己都觉察到这有点儿不正常了。

所以,如果翠莹父母想帮助女儿更快走向康复,他们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意识和行动就很重要。

在对他们俩的婚姻治疗、家庭治疗中,我建议他们要赶快磨合三观,尽快形成属于他们小家庭的、一致的三观。虽然三观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我认为更应该是翠莹爸爸向妻子的三观和教育理念靠拢,更大力度地做出改变。

而且,他一定要注意改变自己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虽然现在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了,但很多男性在结婚后还是容易有这种观念,认为结婚之后妻子就是自己的人了,这个事实再也不会改变了。

以至于他们并没有改善自己缺点、尽力得到妻子认可和欣赏的强烈意识,更加不懂要在生活中表达情感,尤其是表达对妻子的认可和爱意,“都老夫老妻了,还有必要那样吗?”

我建议翠莹的父亲面对妻子时要改变心态,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妻子永远都是妻子,当另一半实在受不了时,很有可能会离开他,甚至有可能情绪崩溃、发生悲剧。

从现在起,他最好把另一半视作自己孩子的妈妈,那是一名独立的、优秀的女性,然后以重新追求她的心态来跟她相处,获得她的认可,修复夫妻关系,甚至营造出更加幸福、美满的婚姻关系。

当然,我也指出了翠莹妈妈的问题。她觉得丈夫达不到自己对婚姻的期待、对自己不尊重,感到生气、失望,这都可以理解。但她不能一味地指责、不满,而是要想办法引导丈夫做出改变。

其实像翠莹爸爸这样的丈夫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男性在家庭中处事方式,都不及另一半理性、成熟,这与男性的心理成熟速度较慢也有一定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妻子有责任、也有必要用智慧的方式引导丈夫在心理上更快地成长,两人形成一致的三观,而不是消极地等待丈夫改变。

所以,我建议翠莹妈妈一方面也要看到丈夫对家庭的付出,另一方面,也要放低姿态、诚恳地与丈夫交流想法、心得和经验,用更加理性的、善意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表达出来,这样翠莹爸爸才能更好地学习、提升。

而且当丈夫有所改变时,她要及时给予认可,这样丈夫也才更愿意作出更多积极改变,进入良性循环。

我对翠莹父母的分析和建议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我最主要想强调的是,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心身健康地成长,一定要注意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和夫妻关系。

很多父母其实知道这个道理,可一旦遇到矛盾,两人又忍不住争吵起来,甚至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所以父母们光知道这个道理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地思考为什么两人总是有那么多矛盾?这背后有哪些三观不一致的地方?是不是各自都受到了各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有无时代的因素?该怎么调整心态,才有利于两人改善关系?

只有深入思考过这些方面,两人才更有可能增强自我觉察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修复夫妻关系,做到真正的美满家庭。


这个教育失误,很多父母都容易犯

翠莹父母还有一个家庭教育误区,也是很多父母也容易犯的失误——没有意识引导孩子面对困难、处理困难,并且在遇到挫折时具备“坏事变好事”的意识。

我先举一个我身边的真实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他在女儿出生前工作很忙,事业也做得很出色,大有前景。女儿出生后,他决定放下一部分工作,拿出了很多精力、时间陪伴女儿长大。在他眼里,在这个阶段先陪伴、引导女儿心身健康地长大、成人成才更重要。

(相关文章:像谷爱凌妈妈那样的“理想父母”,是如何炼成的?

除了有强烈的教育、陪伴意识之外,我这个朋友的方法也很科学。

有一次他跟我吃饭,我跟他讲临床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说很多孩子在学校、社会上遇到挫折,但父母不懂得引导孩子积极应对,孩子的心理弹性比较弱,就容易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久而久之就容易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

他听了之后很感慨,跟我分享了他教育女儿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女儿在学校遇到了一件事,跟同学、老师起了矛盾,非常郁闷、生气,回家把书包一放,就来找他一顿抱怨。

他安安静静地听着,适当给女儿一些共情和理解。女儿讲完了,他问:“这个是确实让人挺难受的,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女儿其实已经有一些的想法了,父亲一问,她就一股脑说了出来。

我这朋友听了,也没给意见,就说:“可以啊,我觉得你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先试试。”

女儿得到了父亲的理解,还受到“支持”,情绪明显好多了,回到自己房间写作业了。第二天,他女儿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处理,结果处理得一塌糊涂,不但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还更加难过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回家又跟爸爸倾诉,还委屈得大哭。爸爸的反应出乎她意料,他说,“其实我昨天就猜到,你这个处理方法很可能行不通”。女儿更生气了,“既然你知道这不行,为啥不告诉我!?还让我去试试!?”

我朋友说,“这是因为我觉得,你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你应该尝试一下,就算带来不好的结果,你也应该体验一下这个滋味。”

女儿还是很生气,“这么难受的滋味我为啥要体验?!有必要吗?!”

很多父母这时候可能就要生气了,但我这朋友还是很认真、平静地说,“确实有必要的,你以后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爸爸妈妈不能总是帮你解决,你要学会自己处理。犯错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现在这种方式做错了,你好难受,印象就特别深刻,你以后都会记得这个教训。”

“而且,这次的事情不严重,我昨天听了你的方法,虽然觉得不太稳妥,但也不算很离谱,不会产生很恶劣的后果。也就是说,犯错成本不大,爸爸还有余地帮你补救。这种错误就应该让你尽早犯一下,吸取更多经验教训。”

“不然的话,如果爸爸妈妈还是像其他父母那样,直接教你怎么处理,甚至帮你处理,那你印象不深刻,以后长大再犯错时,就可能是大错,犯错成本很高,那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朋友的女儿这时候已经懂得一些道理了,她一下子明白了爸爸说的话,但还是忍不住有点小脾气。我朋友也放下一本正经的样子,抱抱女儿、哄哄女儿,父女俩很快就和好了。

他再跟女儿探讨这件事可以怎么更好地处理,她之前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妥。在有商有量之中,两人达成了一致,他也给了女儿一个认可,认可她愿意面对这件事的积极态度,并告诉她,经过这件事,她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强了,坏事变好事了。

我这位朋友的女儿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了,就读国际上有名的高等学府,性格成熟、大气,非常优秀。这跟她父亲的陪伴、科学教育是离不开的。

在这个方面,翠莹的父母就有明显不足。他们两人工作都很忙,对女儿的高质量陪伴、积极引导的机会本来就少。当女儿在学校、外界遇到困难或矛盾时,他们没有教导女儿如何积极面对、处理,更没有逐渐引导女儿自己尝试处理,几乎都是他们或老人家出面摆平的。

这导致在客观上,翠莹的抗挫折能力确实比较弱,遇到人际矛盾等困难时,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虽然父母得知后都会尽力帮她解决,但是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她已经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了。

现在很多父母也容易出现这个教育失误,恨不得孩子从小到大一帆风顺,不会遇到困难;看到孩子有困难了,也忍不住立刻给孩子出主意,甚至直接出手帮助。

当然,我们也不是鼓励父母任何时候都放手让孩子试错,这也要讲究时机和具体情况,不能走极端。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比如幼儿、小学低年级,很多困难和人际矛盾孩子还没遇到过,孩子也还缺乏真正的自信。这时,父母可以适当帮助孩子处理,甚至要及时重视孩子的心理诉求,保护好孩子,建立好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也是很重要的基础。

不然,如果过早地让孩子自己处理,甚至强迫孩子自己处理,这很有可能导致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不重视自己,逐渐产生心理隔阂,孩子心里会很孤独。这也会导致孩子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以后遇到难题,可能再也不愿告诉父母了。

我们接诊过的患者梓轩是典型例子。梓轩妈妈总是想培养儿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当梓轩在学校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一般都不插手,而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

甚至,梓轩被老师批评、要求请家长来学校的时候,梓轩妈妈都会很生气地说,“你自己在学校惹了事情,凭什么要求我去学校解决呢?你应该自己去处理!”

梓轩妈妈的初心虽然是好的,但她的方式令梓轩长期感觉内心压抑、孤独与痛苦。

相关案例:志向特远大,现实特无奈!18岁的双相障碍大学生如何走出“困兽”状态?

同样,处于抑郁症、双相障碍康复期的孩子,他们情绪仍容易波动,有些想法和行为可能还不够理性,心里面也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时候,父母仍然需要很多的帮助。

换言之,父母要把握好度,要评估当时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失败的后果,也最好要提前了解孩子的处理计划,评估是否会产生较大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定。

而且,父母如果决定让孩子去试错,最后无论孩子成功与否,父母都要跟孩子复盘,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具体原因,建立综合性的、理性的归因模式,不断引导孩子总结经验,获得提升。

其实,翠莹也不是一直都逃避困难的。她妈妈告诉我,在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暑假去学游泳,但她头几次学得很不顺利,呛了很多次水。

后来翠莹出现畏难情绪,不肯去了,一提游泳,总说肚子疼、身体疼,也不知道是真的心理压力导致的躯体化症状,还是找借口。

但翠莹父母不允许她那么轻易放弃,两人软硬兼施,还是把女儿劝回了游泳池。翠莹虽然心里很害怕、很抵触,但经过努力,最后还是学会了游泳,而且游得还不错。

可是翠莹一点都不开心,甚至一想起这段经历就很委屈,觉得爸爸妈妈总是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而且身体很难受,有种压抑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问翠莹妈妈,当时女儿克服了恐惧,学会游泳,你们有没有及时好好给她一个认可和鼓励?

妈妈一愣,说,当时还真的没有这个意识,就觉得,学会了这不是很正常吗?

这是翠莹父母的又一个失误,孩子好不容易克服了困难,虽然不完全是自己主动克服,是大人半哄半逼的,但仍然值得给予及时的、具体化的肯定。

而且,只要这样,孩子才更有可能把吃过的苦予以“升华”,意识到自己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还得到了父母的认可,产生成就感,而不是只记得过程中的痛苦。

这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和勇气,下一次遇到困难时也不容易恐惧和退缩。所谓的越挫越勇的性格,不怕困难的高逆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形成的。

总的来说,父母积极地磨合、形成一致的三观,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并且科学地引导孩子增强抗挫能力,这是理想的父母应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希望对广大父母有所启发。

因时间有限,明天我再继续撰文,从翠莹的患病、深度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总结更多家庭教育经验和建议,也有助于其他青少年父母对照自身,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尽快帮助孩子走向康复。




热门文章:

- 真的很厉害!女儿得了双相,吃药效果不佳,深度心理干预让她走向了康复!

她可以被诊断为抑郁、双相、边缘人格、分离焦虑、同胞竞争障碍等7种病症,该如何看待?

父母若有这种人格障碍,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令其罹患抑郁、双相及强迫症!


热门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