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斌||露天电影

 探秘桂北 2022-12-05 发布于广东

八十年代那些年,弥勒农村里的小伙伴们可以娱乐的项目太多了。比如,跳绳,跳海、砸四角板、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拿石子(七颗小石头)、爬草堆、躲猫猫、双手挑线、玩牛头(电池盖)、抓汉奸、踢毽子、捉蜻蜓、滚铁圈、打弹弓、捉泥鳅、抓秧鸡、玩纸飞机、折小船、打陀螺、放牛等等,玩法太多了,实在数不过来。但是,最让人震撼的是看露天电影。

一天,得到母亲同意,我与邻家岁数比我稍大的伙子二狗去东山坡放牛。下午,太阳逐渐西沉,两个人肚子都有些饿了。

“今晚有电影,你给听说?”二狗说。

“没有听说嘛,给真?”我一脸期待和迟疑。

“认不得,怕是真呢!昨晚听老乔说的。”二狗也拿不准。

“老乔会豁人。”老乔是我们同龄人,消息比我们灵通一些,但我还是有些不信。

“牛肚子鼓起来了,瞧着差不多了,要不回家吧。路上见着人,问问给真”,二狗接着说。

“走嘛!”我回答他,也希望是真的,毕竟好久没看露天电影了。

我学着二狗踩着石头爬到牛背上,牛很乖,驮着我俩踏上回家的路。走到半路,牛看到一个稀泥塘底有一点水,它几步过去就低头喝水。我没个准备,硬是头朝下往前顺着牛脖子滑下来,一整个脑袋直接插进稀泥塘里。

旁边田里一个做农活的大妈,正好看到刚才发生的情况,她急忙丢掉手里的活计,跑过来把我抱出泥塘。大妈让我闭紧眼睛,用嘴喘气,牵着我的小手,就近找了一条水沟,帮我把头发上,眼皮上、耳朵上、额头上的稀泥巴一点一点洗干净,二狗站在旁边一直笑。到了这个节骨眼,我依然啥也不管,心里只惦记着露天电影。

当天晚上,村里真准备放电影。大人们早早就探准了消息,他们盘算着干活计收工和吃完晚饭的时间,尽可能提前一点,到场子上霸个好位置。老乔最积极,他为了认下最好的位置,搬来一排草墩,跑得满头大汗。我也学着老乔搬来草墩占了几个好位置。附近村子的人也会来,但都会晚一些,绝大多数都只能站在外围看了。

那时候,弥勒农村电影放映队有一百多个,他们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循环着给老百姓放电影。按照预先的安排,电影放映队的师傅会用小马车拉着他们的放映机,然后带上用铁盒子装着的电影胶片,来到村子。多数情况下,一个大铁盒子只能装一卷电影胶片。电影有时候放一部,有时候放两部,我们经常是看铁盒子的多少来判断是几部电影,一部电影一般是3-4卷,最多不超过5卷。

放电影的场地都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下午五点多或六点的样子,就开始着手准备。先要在场子上两颗距离合适的电杆或大木杆、旗杆上,拉起、拴牢白色幕布,农村人叫“扯银幕”。

幕布有两种形状,有正四方形的窄银幕和横向长方形的宽银幕。扯银幕的时候要把四个角拉紧,然后有个人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指挥着,保持银幕水平。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放映队的师傅会把电源线接到放映机旁边,在桌子脚上绑一根竹竿,在竹竿顶端挂上灯泡。放映机的位置要保持在银幕的中线上,打开镜头灯光,调试焦距、大小和清晰度。师傅调妥了,就会开始安装电影胶片,老老少少大多会摆出不要讲话的姿势,整个场地迅速安静下来。

母亲和姐姐们如约而至,我终于看到了父亲嘴里经常絮叨的南斯拉夫电影《桥》,他一说到其中代号为“老虎”的指挥员,眉飞色舞,津津乐道,总认为“老虎”就是信心与坚毅的代表,智慧与勇敢的象征。那晚,真希望父亲就在身边,因为我相信他要是在的话,一定会给我讲很多与这部电影有关的东西 。电影差不多放到一半,我身上打了几个哆嗦,感觉腰和背有些透心凉,看着阴沉沉、黑漆漆的天,祈祷不要下雨。

换片的“中场”,会有站起来,人影或大脑袋映在幕布上,大人们经常探着头,大声喊着自己娃娃的名字,如同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幕布白光闪着321倒计时,电影又开始了。

场子旁边,有人卖冰棒,那时候白冰棒3分钱一根,糯米或红糖冰棒5分钱一根。我们家困难,如果嘴太馋,那也没办法,只能看着别人咂冰棒,自己干咽口水。

电影散场后,呜哩哇啦的声音突然充斥着刚才还安静的耳朵,人们慢慢散去,场地上留下最多的就是冰棒纸和冰棒棍,这时我才发现,吃不起冰棒的人家不多。

后来,放映队到村里放露天电影的次数慢慢多了起来。有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狼牙山五壮士》《林海雪原》《地道战》《地雷战》《雷锋》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铁道游击队》《山间铃响马帮来》《渡江侦察记》等等,只要是打仗的,大人小娃都爱看。那时候的电影,大伙最喜欢的就是一开始在荧幕中间向四周发散着线条、金光闪闪的五角星,总是让老百姓激动不已。

在我记忆深处,还有一部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讲解放前地下党组织在上海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即使身边老有各种危险,但主人公总是挺胸抬头、目光坚定,有条不紊、不紧不慢向远方发送着电波。虽然图像是黑白的,但主人公夫妇的气场总是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

一片场地、一块幕布、一束光、一个放映师傅和自己搬来草墩板凳的人们,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大部分要素。

弥勒的电影放映队为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付出了不少,每次电影放完,放映师傅独自一人在孤灯下,认真收拾装备,小心轻放。

一切妥当了,放映师傅打着微弱的电筒光,赶着小马车消失在茫茫黑夜里。

作者:苏斌。

  2022年12月5日

作者简介

苏斌,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烟草栽培专业,曾任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纪检监察科科长、党办主任。1998年开始研读《孙子兵法》及相关典籍,主要遵循历史以来包括曹操、杜佑、杜牧、梅尧臣等11位注家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郭化若将军对《孙子兵法》的译注,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脉络有一些研究,是红河州极少研究《孙子兵法》的主要人员之一。

叶兰||微小的美好亦动人

坡度||废话连篇4

王滋文||冬夜感怀

苏斌||父辈的老屋

無梦||芬芳在冬天的花

金素洁||一个承诺,一生执著

宾泽文||布衣御史 (长篇历史故事45) 周渭省亲

杨树明|| 意吟成句(五律十首)

致敬,我的仍在邮政新闻战线顽强拼搏的记者同行们(4)

孙业广||神州十五会十四

坡度||废话连篇3

张继成||一串糖葫芦蘸了冰糖(外四首)

王国庆||致敬,我的仍在邮政新闻战线顽强拼搏的记者同行们(3)

孙业广||同心抗疫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