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小说的故事,真的已经失去了市场活力?不再有吸引力?

 狐狸晨曦 2022-12-06 发布于江西

2013年的魔改版《笑傲江湖》剧,靠一个出彩的“东方姑娘”,差不多是最后一部有较大影响与热度的金庸小说改编剧了。此后一直到2022年,各类光怪陆离的翻拍金庸剧,差不多令最死忠的金庸书迷也失去了兴趣。

很多人就此断言:时代的发展,金庸小说的故事已经逐渐失去了市场活力,或者直接说:过时了。

事实上,此前多年以来,大受好评的tvb金庸改编剧,本质就是香港帮派文化,「走江湖,出来混,做兄弟,义气大如天」。港台武侠小说的根基和内核,同样在于这种帮派文化,彼此相映得彰。

所以,香港编导不论如何对金庸原著小说的具体情节,去如何胡编乱改,只要还原出这种原汁原味的“帮派文化”,在金(港)庸(剧)迷心里,就是有了“武侠味”、“江湖味”。

如TVB96版《笑傲》第一集,五岳剑派的掌门,坐在平地而起的几块假山石上,稀稀落落几个人,这就是“嵩山封禅台五岳大会”?此等诚意的布景,也就是传统戏剧或舞台剧的水平。然后任我行同样带着区区几十个人,就从天而降了,这就是决定武林命运的大决战??

——本质上,所有的港式金庸剧,拍的不就是诸如此类,铜锣湾几个黑帮的争斗么?争夺不就是区区一条街区,究竟谁是话事人,谁能收保护费么?

——金庸先生拼了命想拔高自己笔下故事的立意,将时空背景立足整个神州大地,结果全被这些tvb金庸剧,直接打回原型。

然而,这套旧时代的帮派文化,早在新中国建立后,在内陆就根除了,更和传统学院派的内陆文艺圈格格不入。

所以,内陆改编金庸小说,哪怕再大的投资,再强的演员阵容,再用心的历史考据,道具布景,在很大程度上统统都是“无用功”,或者说水土不服,极为违和。做不到和四大名著剧那样,真正的相映得彰。

虽然努力做出了01版《笑傲》,03版《射雕》,03版《天龙》这样的精品剧目,也一直饱受金(港)庸(剧)迷的贬低与抹黑。

2001版《笑傲江湖》,使用了相当于1998版《水浒传》一半的制作经费和相关班底,最后的事实反响证明: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配不上。这种程度的用心与努力,金庸小说配不上,那些金(港)庸(剧)迷更加配不上!

当内陆电视剧界,从2008年后,就已经看透了金庸剧“江湖味”与内陆影视的水土不和,看透了金庸小说骨子里的“帮会本色”,再不干“吃力不讨好”的认真改编、大规模投资、全明星阵容了。

2014年后,于正、赖水清等人捣鼓的“第二代内陆金庸剧”;2018年后的“第三代金庸剧”,不是大量充斥了此前各类港台武侠剧的熟脸孔,北上打工的“港台老戏骨”的身影么?根子上的粗制滥造,一样拍出来一堆大家不屑一顾的娱乐垃圾!

于是,在大多数人眼里,金庸小说的故事,自然是“失去市场活力”和“吸引价值”了。

其次,按当下的市场标准,金庸小说作为男性向通俗小说,不够爽文,甚至有些虐主,甚至连“区区改变历史”都不敢做,被20年来蓬勃发展的网络小说“后浪推前浪”,那也在所难免。

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俗文艺无论影视、戏剧、小说,已经不止是作者个人创作的产物,而更多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观众读者心理妥协的结果。

武侠小说这一载体,包括它后来的变种,如今天网络汗牛充栋的仙侠小说,修真小说,玄幻小说等,同属于通俗小说行列,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读者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特权欲望而存在的。

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最优秀代表和集大成者,同样不能免俗地有着通俗小说根深蒂固的特点,每一部小说的整个书中世界,都是特意围绕着男主角而设置并运转的。(除了第一主角是女性的两个短篇《白马啸西风》和《越女剑》)。

在20世纪, 如《神雕侠侣》 杨过这种男主角是人人传颂的“情圣”,无论男女读者观众,一概通杀;

可现在21世纪都过去20多年了,“刻骨铭心/感天动地/同生共死”那种古典式爱情,早就没人信了,男女婚娶不过是搭伙过日子,比的就是年薪收入、车房彩金,还要彼此防备,财产公证,住房争名……

因此,投身到小说幻想世界,放松心情的读者们,要的就是心情舒畅,剧情怎么爽怎么来,坐拥诸美大开后宫,江山美人皆不放过,只是寻常操作。

所以,自然没有哪个作者非要逆势而上,挑战大众读者喜好,非要和自己的“钱途”过不去了。

另一方面,天下熙熙,皆为名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一个钱途无量,无限钱程的行业,自然会吸引各个行业无数有文学才华的真正精英,

目前这些出类拔萃,有ip改编价值的网络小说,本就是过去20年网络空间,真正“大浪淘沙始见金”的产物。

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开脑洞,构思创意,刺刀见红地养蛊式竞争,层层淘汰剩下来的精品之作,论故事性和可读性,当然远远胜过那些师徒相承、父子相继、垄断行业的旧手艺人的闭门造车。

就算目前的网络文学界,尚未出现堪比金庸先生这种在通俗文学堪称泰山北斗式的大师级人物。

然而,一个网文新ip改编的影视剧,《将夜》《庆余年》《赘婿》《雪中悍刀行》,不论最终拍摄效果,好与不好,论“新鲜感”和吸引力,肯定都远远强过了一本书都已经被翻拍过十几遍,人人早对故事剧情了如指掌的金庸小说了。

时代变化日新月异,新兴艺术层出不穷,从电影到电视剧,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从电脑游戏到网络小说,从互联网进千家万户,到智能手机全民大普及,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吐故纳新,后来居上,原亦必然。

那么, 都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作品了, 金庸小说究竟还有没有改编价值呢?

一代代电视剧翻拍,故事主线大都忠实于原著,也让太多朋友对故事剧情早已滚瓜烂熟,因此,即使有个别细节的改动,终究是大同小异。

对我们这些金庸小说的爱好者来说,甚至于看了哪个场景,就已经预判了下个场景是什么剧情,说些什么台词,所以实在无味。

所以,直接拿原著台词当剧本对话的那种改编,是很难再吸引金庸迷的目光的,

反而是92版《天龙之天山童姥》,92版《鹿鼎记/神龙教》,92版《笑傲之东方不败》,93版《倚天之魔教教主》

这种大幅度改编原著的电影,光是情节离奇、节奏紧凑,美女如云,就值得永久珍藏了。

未来金庸剧如果还想创新,吸引更多观众,用原著的人物,保留基本的性格作风,来说自己的新故事,和它们一样【魔改求变】,也是唯一的出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