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振玉早年金石交游小考

 d大羊 2022-12-0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罗振玉照片

图片

罗振玉书信

图片

罗振玉《赁碑图记》

罗振玉的资料到现在已经很不少,不过罗振玉并不太受人关注,至少和王国维比起来是这样。胡适说罗振玉不如王国维有条理系统(《胡适日记》1922828日),的确是这样。不过王国维比罗振玉小十一岁,在旧学方面却主要是受罗振玉的影响,应该说还是罗振玉的弟子。而且罗振玉涉及的方面非常广,这才使其研究看起来不够系统。有人总结过罗振玉的贡献,是在八个方面,例如甲骨学、金石学、敦煌遗书、大内档案等等,而就其著作方面,近年出版的《罗振玉学术论著集》有16大册,4500页,可见非常丰富。根据《罗振玉著述编年》,早年罗振玉受金石学和考据学影响很大,后来兴趣扩大到文献、校勘、书画、甲骨等。罗振玉19岁写《读碑小笺》、《存拙斋札疏》,20岁撰《金石萃编校记》1卷、《寰宇访碑录校议》1卷(后改名《寰宇访碑录刊缪》)。21岁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新校正》2卷,27岁撰《三国志证闻校勘记》3卷、《淮阴金石仅存录》1卷。28岁撰《补寰宇访碑录刊缪》1卷、《再续寰宇访碑录》2卷。可见罗振玉很早就“上绍乾嘉诸儒遗绪,以文字训诂植其基,乃进而治经史金石碑版”(张舜徽语,见《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序)。而罗振玉受到乾嘉学风这样的浸染绝不是偶然的,这跟他的家庭和交游都有关系。

罗振玉(186688日-1940514日),字叔韫,号雪堂,又号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为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县。罗振玉有一篇自叙叫《集蓼编》,实际上是自传,另有一篇论家世的《上虞罗氏枝分谱》。而要通俗一点的是看罗继祖先生的《庭闻忆略——回忆祖父罗振玉的一生》和《永丰乡人行年录》。根据这些资料,可知罗振玉家世并不好,经常欠债,主要靠田产和典当为生。其父罗树勋靠捐钱买官,在江宁等地当过些小官。罗振玉母亲管教严,但又和善。罗振玉在淮安上完私塾,9岁读完《四书》,13岁读完《易》《诗》《书》,14-15岁读《礼记》和《春秋》,但到16岁尚未读完就去习举业去了。16岁罗振玉在杭州应试时看到一些石刻和石鼓文,就很感兴趣(见《石鼓文考释》序),还碰到了汪曰桢和吴廷康,受赠以一些书和拓本。光绪壬午年(1882年),罗振玉与伯兄罗振鋆(字佩南)参加乡试毕,去南京省父。在书肆看到了粤刻《皇清经解》,于是求父买了一套,花钱三十千。罗振玉“得此书,如获异宝。闻先辈言,读书当一字不遗。乃以一岁之力读之三周。率日尽三册。虽《观象》、《授时》、《畴人传》诸书读之不能解,亦强读之。予今日得稍知读书门径,盖植基于是时也。”(见《集蓼编》)

罗振玉之兄罗振鋆,字佩南,著有《碑别字》5卷。该书仿其乡先贤吴玉搢《别雅》之例,被罗振玉赞为“小学之支流,校勘之秘笈也”。据罗振玉《长兄佩南先生传略》,罗振鋆20岁始致力于训诂名物之学,“用力未久而精核博通,老师宿儒咸谢不及”。罗振玉与其兄罗振鋆同时读碑校字的场景被记录于罗振玉《赁碑图记》之中,可见其长兄罗振鋆也是罗振玉重要的学友。这一时期,罗振鋆撰写了《碑别字》,罗振玉也撰写了《读碑小笺》、《金石萃编校记》和《寰宇访碑录校议》。可惜罗振鋆早卒,该书后来由罗振玉的亲家丹徒刘鹗加以刊刻(见该书序及《增订碑别字》跋)。

罗振玉在淮安的交游有姐夫何益三、丹徒刘梦熊(字渭清)、盩厔路岯(字山夫)、清河王锡祺(字寿萱)、山阳邱崧生(字于藩)、吴县蒋黼(字伯斧)。《集蓼编》中说因家贫乏书,所以主要是向他们借书。但其实并不仅如此,他们和罗振玉之间也有学术交往。这几人也都有很强的学术背景。何益三即为何福谦,丁酉(1897)举人,候补内阁中书。民国初,曾参与纂修段朝端主持的《续纂山阳县志》。刘梦熊,字渭清,是刘鹗之兄。路岯(18391902)字山夫,陕西盩厔人。官知县,罢后居江苏淮安,筑园居焉,有苇西书屋、温经室等。工八分书,嗜金石碑版,藏书甚富,1892年刊刻过山阳顾震福《小学钩沉续编》八卷,并曾为罗振玉之兄罗振鋆《碑别字》作序。今人对其诗文辑有《路岯诗文遗墨识注》。王锡祺(18551913),字寿萱。清同治11年(187218岁考中秀才,捐刑部候补郎中。自僻书室名曰“小方壶斋”,研究中外舆地之学,编成《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曾为罗振玉《淮阴金石仅存录》作序。蒋黼(18661911)字伯斧,苏州吴县人,清末学者,敦煌学家。是清朝学者蒋清翊之子。戊戌变法前与罗振玉创农学会、东文学社于上海,编刊中国最早的农学刊物《农学报》。后任清学部候补郎中,授六书仓雅之学。1909年从伯希和处获见敦煌藏经洞写本,辑有《沙洲文录》、《敦煌石室遗书》,又撰《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略》等。其父蒋清翊系淮安府学教授蒋锡宝次子,学识淹雅,研求金石之学,藏古泉刀极富,多极品,官浙江武义县令。乐淮之风土,定居于淮。蒋清翊与金石学家胡义赞交好(见《行年录》),好藏书,并以收藏元魏张始孙造像及双唐碑馆置其中。著有《王子安集笺注》20卷、《纬学源流兴废考》3卷。邱崧生,字于藩。好词章金石书画。其夫人是淮安晚清著名音韵学家丁显(字西圃,咸丰己未举人)的女儿。丁显著有《丁氏韵学丛书》包括《丁氏声鉴》、《谐声谱》、《切字捷径说》、《音韵指迷》、《双声诗选》等。1893年罗振玉为邱氏的家庭教师。1898年罗振玉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邱崧生为校务,1905年卒。罗振玉有《直隶候补直隶州知州邱君墓志铭》。

上面这几个人实际上都是罗振玉的学友。罗振玉之孙罗继祖先生在《蚌迹留痕》里说:“对祖父影响最深的要算这位路先生。” 路岯为书香世家,三代均为进士。其祖父为路德(1785年-1851年),字润先,号鹭洲,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其父为路慎庄(17911861),字子端,号小洲,为书画家、藏书家。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藏书为当地之首,前后收书达7万余卷,多宋元刊本,编有《蒲编堂路氏藏书目》2680卷,每书有解题。又成《汉书遗书续抄》等。路岯在淮安时,与淮安绅衿耆旧顾持白(云臣)、徐宾华(嘉)、成挈生(饴)、段笏林(朝端)、邱于藩时时邀为文酒之会。罗振玉早年的学术往来就是在淮安这个圈子里,例如罗振玉在其《广陵冢墓遗文》序中说:“山阳邱于藩(崧生)与予同好,乃移石至其家。予则与吴县蒋伯斧部郎(黼)亲施毡拓,于是此石始传人间。”在《前安徽建德县知县直隶州用路府君墓志铭》中,罗振玉也说:“振玉以光绪癸未冬初识君(笔者按,即指路岯),纵谈金石考订之学。君不鄙其年少,折节定忘年交,遂晨夕过从,无间寒暑。时丹徒刘君梦熊、铁云兄弟,山阳邱君崧生,吴县蒋君黼,并草堂客也。” 罗振玉少年亦受外祖父范以煦的影响。范以煦(1817-1860),字咏春,别号退民,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少年“从外舅祖丁晏问学,博闻强识,邃于经术”。虽受知于祁寯藻,被比之为张穆、何秋涛,但之后“屡试不第”,咸丰十年(1860)五月五日逝。其生前挚友安徽当涂马寿龄,撰有《山阳范君墓志铭并序》。其著作有《淮壖小记》、《淮流一勺》、《楚州石柱题名考》。这几本书罗振玉均读过,称其“精密”,并言少时见其手稿数十册,“其博览可知”。(见《五十日梦痕录》)。

罗振玉早年还撰写过《存拙斋札疏》,该书主要内容是金石之外的考证。但受到过朴学大家汪士铎的赞许,在序中称其“考证极多精覈”,俞樾《茶香室丛钞》亦引用之,这对罗振玉的治学显然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随着活动地域的扩大,罗振玉的交游亦很有发展。1893年送其弟罗振常赴绍兴应试,在绍兴藏书家徐树兰府上结识了李慈铭。1894年往丹徒为刘氏塾师,与刘氏兄弟亦有往来。1895年续娶丁氏,缪荃孙成为其姻亲,因缪荃孙的原配为罗振玉继室丁氏的族姑。后来罗振玉与缪荃孙亦往来不少。该年罗振玉亦收到尹彭寿所寄王懿荣的《汉石存目》。本年又与古钱学家胡义赞结识。1896年罗振玉为尹彭寿所著的《汉隶辨体》作序。1898年罗振玉33岁,在上海与周星诒、沈曾植结识。而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魏锡曾就是周星诒的亲家。1899年,罗振玉向魏锡曾之孙魏颂梁索取其祖父所作《非见斋碑录》和《绩语堂碑录》刊本。1900年罗振玉在湖北农务学堂时,与杨守敬、章寿康讨论金石目录之学。1902年赴日考察时,与河井荃庐、下部鸣鹤纵谈金石学(以上均见《行年录》)。1903年迁上海,罗振玉与亲家刘鹗对门而居,经常在一起讨论金石书画(见《铁云先生年谱长编》)。实际上1894年二人即有订交,刘鹗自称有好古癖。1901年罗振玉即见过刘鹗所藏甲骨。当时在上海时,吴大澂的门生翁绶祺开了一个古玩铺,罗振玉与之常有往来(见《五十日梦痕录》)。吴大澂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翁绶祺亦酷嗜金石书画,尤精鉴古,曾著有《汉铜印箔考》。19067月刘鹗得汉刘熊碑于京师,存字独多,罗振玉赞为海内第一,为之篆首并作跋尾。8月刘鹗又得魏崔敬邕墓志,并邀请好友王瓘(字孝禹)、方若(字药雨)和罗振玉至其家一同赏析。其中方若(18691954)好收藏古钱币,著有《校碑随笔》、《言钱别录》,《言钱补录》等。王瓘(18471914)亦富收藏,以金石、书法名于时。曾入端方幕府,辑有《广武将军碑》、《魏墓志三种》等。1907年路过南京时,罗振玉还曾拜谒晚清著名的金石收藏家端方,并题跋端方所藏的金石碑版。除以上诸人外,在北京期间,罗振玉还与学者高鸿裁、缪荃孙、柯劭忞等人商订过金石(见《五十日梦痕录》),随他的上级学部侍郎宝熙经常到琉璃厂尊古斋、式古斋等古玩铺鉴赏古董,今存世亦有《宝熙致罗振玉信札十七通》(见《文献》 2002年第2期)。

罗振玉在《石交录》里说:“三十以前里居寡交游,目苦隘。壮游四方,闻见稍扩。四十备官京师,为四方文物之所萃。又五六年间,得古金石刻至万余通。”但早年罗振玉的金石交游,与诸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为其金石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后眼界扩大,学养益深,亦赖当时之名流学者不少,所以纂录之,以见学术大家非乃单门别出,而乃理所固然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