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春临床药对精选!(用药必学之法)

 Richard_X 2022-12-06 发布于云南

Image

Image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用量】细辛6g,干姜4g,五味子5g

  【功效】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主治】寒饮咳喘,症见咳喘,痰多稀薄,呈泡沫状,舌质淡,苔滑润。

  【按语】仲景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中均用有细辛、干姜和五味子。

葶苈子  大枣

  【用量】葶苈子15~30g,大枣10枚。

  【功效】泻肺除饮,下气平喘,抗御心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属痰浊水饮壅滞胸肺,症见面目浮肿、咳喘气逆、痰涎壅盛、咳吐痰水,而肺气不虚者。

  【按语】两药配伍乃《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原治“肺痈,喘不得卧”,今引申治疗上述诸病证,效果较好。

  葶苈子含强心苷,可使心缩加强,心率减慢,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心排血量,降低静脉压,用于治疗风心病、肺心病之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心衰者正气多虚,不耐葶苈子强力祛邪,故佐大枣和缓药性。多年来,余常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心衰,能使临床症状较快地缓解或消失,心衰得以控制,多数患者不仅病情稳定,而且可以恢复工作能力。

凡心慌气短,动则加剧,自汗,困倦乏力,苔白质淡,脉沉弱者,乃心脾气虚之证,宜加用炙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以益气健脾;两颧及口唇发绀,时时咯血,脉结代,舌质紫瘀者,系心体残损、肺络瘀阻之证,应加用化瘀和络之品,如丹参、苏木、花蕊石、桃仁、杏仁、炙甘草等。如阳虚较甚,怯冷,四肢不温,足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而结代者,需加用附片、仙灵脾、鹿角片、炙甘草等品以温肾助阳。

葶苈子  鹅管石  肉桂

  【用量】葶苈子30g,鹅管石40g,肉桂9g。共研细末,每服6g,每日2次。

  【功效】温肺化饮,涤痰定咳。

  【主治】痰饮咳喘。

  【按语】此药对乃章次公先生常用。

丹参  黄芩  百部

  【用量】丹参12g,黄芩10g,百部15g。

  【功效】活血清肺,抗痨杀虫。

  【主治】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按语】丹参活血化瘀;黄芩善清肺火;百部润肺止咳、抗痨杀虫,实验研究证明,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三药配伍,可作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的专病用药,对服西药已产生耐药性者尤宜,药后可减轻症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灶吸收等。

黄连  紫苏叶

  【用量】黄连5g,紫苏叶2g。

  【功效】清化湿热,行气和胃。

  【主治】湿热滞胃,脘闷不舒,恶心呕吐者。

  【按语】两药相配,乃《湿热病篇》黄连苏叶汤,其治湿热呕吐,效果颇好。

黄连  吴萸

  【用量】黄连5g,吴萸15g。

  【功效】清肝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属肝经火郁,症见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嗳气者。

  【按语】《丹溪心法》左金丸由此两药组成,两者用量为6∶1。用治肝胃不和之胃病,热甚者,重用黄连,轻用吴萸;胃寒者,重用吴萸,轻用黄连。

黄连  干姜

  【用量】黄连2~6g,干姜1~3g。

  【功效】辛开苦降,消痞散结。

  【主治】①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之寒热互结,症见胃脘痞满、嘈杂、吞酸者。②寒火结滞之口舌生疮,顽固难愈者。

  【按语】《伤寒论》三泻心汤均用此两药治疗寒热错杂证。两药用量尚可根据寒热之轻重确定,如热重寒轻,重用黄连,轻用干姜;寒重热轻,重用干姜,轻用黄连。

白术  鸡内金

  【用量】生白术15g,鸡内金10g。

  【功效】补脾健胃,消食化积。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者。

  【按语】若病变较重,尚需配伍刺猬皮和炮山甲软坚消结、化散郁积。

Image

党参  五灵脂

  【用量】党参10g,五灵脂8g。

  【功效】益气化瘀,消胀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胃脘痛胀。

  【按语】两药虽于“十九畏”之属,但实践用之无任何毒副作用,且疗效较好。

金荞麦  鱼腥草

  【用量】金荞麦、鱼腥草各30g。

  【功效】清肺、化痰、定咳。

  【主治】肺热咳嗽、痰多、发热,苔微黄,脉数者。

  【按语】金荞麦又称天荞麦、野荞麦,该药虽见载于《本草拾遗》,但在临床开拓应用却是近40多年的事。金荞麦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实验研究证明无直接抗菌作用,但临床治疗肺脓肿、肺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肠道炎症有较好的疗效。余治疗上呼吸道与肠道感染,喜以本品与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鱼腥草相伍,加入辨证方中,常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麻黄  石膏

  【用量】麻黄6g,生石膏30g。

  【功效】清宣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咳喘。

  【按语】两药为《伤寒论》麻杏石甘汤之主药,是治疗肺热咳喘的首选药物。

麻黄  杏仁

  【用量】麻黄4~8g,杏仁12g。

  【功效】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主治】咳喘。

  【按语】用两药随证加味,既可以用治外感咳嗽,又可用治慢支炎咳喘。

麻黄  附子

  【用量】麻黄4~8g,附子10~15g。

  【功效】温阳散寒,化饮平喘。

  【主治】①心肾阳虚之痰饮咳喘。②心肾阳虚之迟脉症。③肾炎之阳虚水肿。④寒凝痹痛。

  【按语】此两药为《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主药,为温经扶阳散寒之品,现演绎为治疗心、肺、肾寒凝阳虚及痹痛诸疾的有效药对。

麻黄  射干

  【用量】麻黄6g,射干10g。

  【功效】宣肺利咽,止咳平喘。

  【主治】咳喘伴有咽喉紧束不适者。

  【按语】《金匮》射干麻黄汤采用此两药,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者。

人参  黄芪  三七

  【用量】红人参15g,生黄芪、田三七各30g。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g,每日3次,餐前1小时开水送服。

  【功效】补气化瘀止痛。

  【主治】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症见胃脘胀痛,有出血征象,辨证属于脾虚气弱者。

  【按语】服用3~5日,即能增加体气,止血止痛。连服1~2个月,每可临床治愈。

Image

人参  半夏

  【用量】人参6g,制半夏8g。

  【功效】补益元气,和胃止呕。

  【主治】妊娠恶阻以及尿毒症等顽固性呕吐属元气虚损、胃气上逆者。

  【按语】呕吐甚者用生半夏9~12g,先煎,或加生姜2片亦可。尿毒症体虚甚者须配合香砂六君子汤,或再加大黄适量,可减轻症状,延长寿命。

旋覆花  代赭石

  【用量】旋覆花10g,代赭石30g。

  【功效】降气镇逆。

  【主治】①胃神经症、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隔肌痉挛等病症,因胃气上逆,症见嗳气、呃逆者。②气血逆上之吐血、衄血、倒经等。③梅尼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之眩晕、呕吐,因痰浊上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者。

  【按语】两味为《伤寒论》旋覆代储汤的主药,取其消痰下气,重镇降逆,大凡胃气上逆之胃病,肝气上逆之妇科病,痰气上逆之眩晕证,均可随证选用。气顺痰亦消,一切痰气交阻而有上逆之证者,均为要药。

地龙  僵蚕

  【用量】地龙15g,僵蚕10g。

  【功效】化痰,通络,平喘。

  【主治】痰热咳嗽,过敏性哮喘。

  【按语】地龙味咸性寒,泄热定惊,平喘通络;僵蚕散风泄热,化痰消坚,活络通经,并有抗过敏作用。故两者合用,对于痰热咳嗽、过敏性哮喘,具有佳效。对风痰阻络之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口服歪斜、肢体麻木者亦效。

地龙海  螵蛸

  【用量】地龙、海螵蛸各15g。

  【功效】化痰通络平喘,制酸止痛。

  【主治】①支气管哮喘日久不愈者。②胃溃疡脘痛泛酸,日久不愈者。

  【按语】地龙清络化痰平喘,海螵蛸止血敛酸止痛,两药合用,通敛并施,对消化性溃疡具有良效,但虚寒性溃疡者忌用。

地龙  地鳖虫

  【用量】地龙15g,地鳖虫10g。

  【功效】化痰祛瘀通络。

  【主治】①咳喘日久,顽固不愈者,如肺心病、风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②顽痹日久,关节畸形。

  【按语】地龙化痰平喘,地鳖虫活血逐瘀,一化痰,一活血,且皆能通利经络,故用于上述痰瘀交阻之证。

地龙  露蜂房

  【用量】地龙15g,露蜂房10g。

  【功效】镇咳平喘,通络止痛。

  【主治】①慢性咳喘较剧者。②顽痹肿痛,关节变形者。

  【按语】地龙平喘,蜂房镇咳,故用于慢性咳喘较剧者。两药亦可化痰消肿,通络止痛,故又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余所研制的益肾蠲痹丸即配有地龙、蜂房。

Image

青皮  陈皮

  【用量】青皮6g,陈皮8g。

  【功效】疏肝和胃,消积止泻。

  【主治】肝胃气滞之脘胁胀满,小儿饮食积滞,经前乳胀。

  【按语】青皮与陈皮,一为橘之幼果,一为橘之成熟果皮,其果实质沉力强,主入肝胃经,善于行肝气、消食积;果皮质轻力弱,主入胃与肺经,长于行胃气、化痰湿,故两药合用,可治疗肝胃气滞之脘胁胀满、小儿饮食积滞和经前乳胀。

乌药  百合

  【用量】乌药10g,百合15g。

  【功效】顺气,养胃,止痛。

  【主治】日久不愈之胃脘痛。

  【按语】百合治胃痛,古已有之,如《神农本草经》谓其治“心痛……补中益气”,《药性论》谓其“除心下急满痛”,究其机制,当为养胃止痛。日久不愈之胃脘痛,多有胃虚络滞之病机,乌药顺气止痛,百合养胃止痛,用之乃的对之药,故而效好。

当归  桃仁  杏仁

  【用量】当归、桃仁各10g,杏仁15g。

  【功效】活血行滞,生肌愈疮,缓解胃痛。

  【主治】胃院痛、溃疡病。

  【按语】此乃先师章次公先生经验用药,对胃脘痛、溃疡病确有良效,既可止痛,又可促进溃疡病灶的修复。三药中杏仁用量可酌情加至20~30g,能提高止痛作用。

黄芪  知母

  【用量】黄芪18g,知母24g。

  【功效】补气滋阴。

  【主治】阴虚胃痛。

  【按语】黄芪甘温补气,知母甘寒滋阴,两药并用,乃受张锡纯经验启示,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凡阴虚胃痛加用,多奏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