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有西红门也有东红门,有南红门为什么没有北红门?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06 发布于北京
这么多“红门”只留下了地名,您知道它们都是怎么消失的吗?
明清时期的皇家苑囿南海子,方圆160里,其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开有一个门,分别称为东红门,西红门,南红门,北红门。可今天怎么没有一个叫北红门的“苑门”呢?
原来,清代乾隆年间,在南海子原有4门的基础上又增开了5个门,其中在北红门东边,开建了一个门称为小红门,因此原来的北红门就改称为北大红门,后来简称为大红门,现在也一直这么叫。
北大红门建于明代永乐12年(1414年),是一高两低的三洞门,门楼上为蓝色,琉璃瓦顶四角飞檐斗拱,是明清两代帝王游幸南海子的必经之门,就位于今天永定门外木樨园的南侧。大红门毁于水灾,留给后人的只有南四环上的大红门桥、大红门东桥等名称了。
小红门,是南苑北侧另一主要出入口,是海子里通往北京的一个重要关卡。小红门规制较小,只是一个稍大的门洞,原来有一门楼,曾建在现今小红门五岔口偏西一点,解放后拆除了。
皇宫后妃就是从小红门进入南苑。距离三环路不远处有个分钟寺,据说早先叫做“粉妆寺”,清宫后妃去南苑围猎时,先在寺内休憩梳洗,然后自小红门入苑。
昔日的东红门,位于今天马驹桥附近,东门规制仅有一个门洞,起初修建在凉水河的南岸,后来海子墙“土墙易砖墙”之时,将其移至凉水河北岸,曾经的东红门位置,变成了辛屯角门。至此,东红门不复存留,只留下了一个地名。
西红门,是明朝永乐12年(1414年)建造南海子皇家院囿时所建的西侧红门,西红门有一大一小两个门洞。
南大红门修建于明永乐12年,与南海子皇家苑囿一起建成。因明清两代帝王南巡京畿经常出入此门,因此也辟建成一高两低的三洞门,地位仅次于北大红门,位于南海子墙中部,现南大红门村北的南六环路上,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清代南苑在原有4座大门的同时,还增加有9座苑门。其中在大红门稍东增建小红门(今大兴区小红门),西北建镇国寺门(今丰台区镇国寺),东北建双桥门(今大兴区亦庄),西南建黄村门(今大兴区黄村),东南建回城门(今大兴区青云店)等。
除了以上4座大门9座苑门外,又在马家铺,马道口,潘家庙,高米店,刘村,三间房等地开辟了12个角门,专为附近居住的海户进苑值差出入所设。这些角门也早已无存,只留下了马家铺东侧的“角门”地名,今丰台区的角门北路也是由此名而来。
红门、苑门、角门和海子墙均毁于一场大水。清光绪16年(1890年),永定河水决堤泛滥,海子墙大部分被冲倒,海子门被冲走。到解放后,只剩下几小段海子墙基存留。1970年代,平整土地,改造沙荒,修建京开公路,剩余的几段海子墙也被推平了,南苑苑墙从此全部消失,留给世人的只有这些地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