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手少阳三焦经”

 言午文摘 2022-12-06 发布于陕西

寄语:

学好中医,是自己的福报,也是身边朋友的福气,喜欢的可以跟着一起,从最基础的穴位和经络开始。

三焦经我们也算是比较熟悉了,八段锦的第一式就是要拉到三焦,名称是双手托天理三焦。其神奇之处在哪里呢?

手少阳三焦经“口诀”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文章图片1

循行部位: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末端(关冲穴),沿无名指尺侧缘,上过手背,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直上穿过肘部,向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中向上,出缺盆,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抵于额角,再屈而下行面颊部,到眼眶下。另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汇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三焦经的经脉分布于上肢外侧中间、肩颈和头面,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大体分布于经脉的外部,本经首穴是关冲,末穴是丝竹空,左右各23穴\。

穴名:关冲穴、 液门穴、 中渚穴、 阳池穴、 外关穴、 支沟穴、 会宗穴、 三阳络穴、 四渎穴、 天井穴、 清冷渊穴、 消泺穴、 臑会穴、肩髎穴、 天髎穴、 天牖穴、 翳风穴、 瘈脉穴、颅息穴、 角孙穴、 耳门穴、 耳和髎穴、 丝竹空穴。

手少阳三焦经,第一个穴位,关冲穴:

文章图片2

关,指出入的要道。穴为手少阳之井,少阳乃出入之枢纽。穴承手厥阴脉气,手少阳经气由此而出,且在少冲、中冲之间,故而得名。

关冲。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针灸大成》:主喉痹喉闭,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

程氏针灸,推荐此穴用刺血法醒酒。

用拇指指尖掐按关冲穴1~3分钟,可缓解更年期症状,如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

第二个穴位,液门穴:

文章图片3

穴为三焦经荥穴,属水。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穴在小指次指间凹陷处,二指分开似门,故名液门。

文章图片4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当亦白肉际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第三个穴位,中渚穴:

渚,水中小洲也。穴位三焦经腧穴,属水。三焦水道似江,脉气至此输注留连,犹江中有渚,故名。

文章图片5

传递气血,生发风气。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中渚穴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缓解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例如头晕、目眩、焦虑、耳鸣、失眠等等,按压中渚穴,可以帮助女性免除这些症状的骚扰,保证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中渚穴是治疗突然眩晕的特效穴。比如蹲着起身时突然一阵眩晕。按这个穴位可以改善

第四个穴位,阳池穴:

文章图片6

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

主治五官病证,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配胃脘下俞、脾俞、太溪主治糖尿病。

操作方法为直刺0.3~0.5寸。

第五个穴位,外关穴:

文章图片7

指手臂的阳面(古人的解剖概念中,手大拇指朝前,故手臂阳面为外);本穴为络穴,是为关络,故名。

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第六个穴位,支沟穴:

文章图片8

支沟。支,树枝的分叉也。沟,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扩散。本穴物质为外关穴传来的阳热之气,水湿较少,至本穴后又因进一步的吸热而胀散为高压之气,此气按其自身的阳热特性循三焦经经脉渠道向上、向外而行,扩散之气亦如树之分叉,故名支沟。

文章图片9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互相颈嗌外肿,肩臂酸重,胁腋急痛,四肢不举,痂疥,项不可顾,支沟主之”;“暴喑不能言,支沟主之” 。

主治耳聋、耳鸣、暴喑、胁肋痛、便秘、瘰疬、热病。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第七个穴位,会宗穴:

文章图片10

会,聚也。宗,本也。三焦经脉气由支沟会聚本穴后,方能行如三阳络,支别沟通三阳经气,含事物之发展必先有宗本,而后有支别之意,故名。

此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

故名会宗。

《针灸大成》:“主五痫,肌肤痛,耳聋。”

第八个穴位,三阳络:

文章图片11

三阳络穴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聋,龋齿牙痛。现代常用于治疗耳聋、癫痫、上肢疼痛等。可灸。

运动系统疾病: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

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

配曲池穴、合谷穴、肩井穴缓解治疗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第九个穴位,四渎穴:

文章图片12

渎,指大川。昔以江、淮、河、济为四渎。穴为三焦经之腧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犹如四渎之状。穴在尺、桡两骨之间,阳络穴之后,故名四读。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耳聋、牙痛、上肢瘫痪、神经衰弱、眩晕、肾炎、喉头炎等。

位于前臂后区,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或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上7寸,尺、桡两骨之间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第十个穴位,天井穴:

本穴为手少阳之合,属土。土地出水曰井。穴在上臂尺骨鹰嘴之上居天位,其处凹陷颇深,犹似深井,故而得名。

文章图片13

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凹陷处取穴。

文章图片14

正确按压天井穴有多种功用,首先,按压这个穴位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对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具有特效;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偏头痛、颈痛、项痛、肩痛、背痛、扁桃腺炎、荨麻疹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除此之外,配合率谷穴,治疗偏头痛:配合天突穴,治疗瘿气:配合巨阙穴、心腧穴,治疗精神恍惚症状。

第十一个穴位,清冷渊穴:

文章图片15

清冷,寒冷之谓。渊,深潭也。穴在天井上一寸,其处凹陷似渊,穴主头痛振寒、肩不可举等寒证,故而得名。

以手叉腰,手肘间(尺骨鹰嘴)后上方2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直刺0.8-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文章图片16

坐位,以手叉腰,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量约3横指处(2寸),按压有酸胀感。

“清冷渊穴”。“清”,清静也。“冷”,寒冷也。渊,深渊也。清冷渊名意指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天井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进一步散热冷降,冷降后的水湿云气位于天之下部,如固定不变的寒冷深渊一般,故名清冷渊。清冷泉名意与清冷渊同。

干着急上火的时候,可以按这个穴位

清即清凉,冷即寒冷,渊即深潭,此穴能解三焦之热,如入清凉之深水,故名清冷渊。

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第十二个穴位,消泺穴:

文章图片17

消即消除,濼為泊名,此穴如清涼之水,能清熱消渴,故名消濼。消,散也;濼,

主治头痛、齿痛、项背痛。有清三焦热,活络止痛,镇惊息风之功。

正坐垂肩,先取三角肌后下缘与肱骨交点处的臑会穴,当臑会与清冷渊之间的中点处是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第十三个穴位,臑会穴:

文章图片18

臑,上臂。穴处上臂处,为三焦经与阳维之会,故名臑会。

现代常用于治疗臂痛、上肢麻痹、目疾、肩胛肿痛。

《针灸甲乙经》:臑会,一名臑髎,在臂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

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文章图片19

经常拿捏臑会穴,每次1~3分钟,可以预防肩关节炎、上肢麻痹等症。

文章图片20

第十四个穴位,肩髎穴:

肩即肩部,髎指骨隙,此穴在肩部骨隙中,故名肩髎。

肩,颈项之下,臂与身联属为肩。髎,深孔貌。此穴在肩部,当肩峰外下方之凹陷中,为三焦经在肩部最末一穴,因名肩髎。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或垂肩时,肩髃后约1寸处取穴

或垂肩,于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约2寸,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处定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文章图片21

第十五个穴位,天髎穴:

文章图片22

天即天空,喻上为天,髎指骨隙,此穴在肩胛岗上方之骨隙中,故名天髎。

天指上,指头。髎即骨之空处。此穴在肩缺盆之上,当肩井穴之后1寸凹陷中,其位高,其处凹陷,故名天髎。

正坐垂肩,于肩胛骨的内上角端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天髎穴位于肩胛区,肩胛骨上角骨际凹陷中。即正坐垂肩,肩井与曲垣连线的中点。

第十六个穴位,天牖穴:

文章图片23

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

张志聪注:“牖,窗也,头面之穴窍,如楼阁大牖,所以通气者也。”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

清头明目,通经活络。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我们平时按压天牖穴,如果感觉到有些发硬,就说明头部的血液循环不太好,这时可以以中指用力按压,直到把天牖穴压得发软,大脑才会感到轻松舒服。

第十七个穴位,翳风穴:

文章图片24

翳,蔽也,位居耳后,喻以耳为之蔽风,故名翳风。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

翳风穴是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两条经脉的循行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翳风穴又位于耳后,故为治疗耳病的要穴。

翳风穴主要用于面颊、耳部疾患等:如面瘫、口噤、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及脱臼、牙床急痛、耳聋、耳鸣、中耳炎及瘰疬等。

文章图片25

快速取穴: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即是翳风穴

用手指尖大力按压翳风穴,一般5分钟内就可以止嗝。

注意:翳风穴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中迷走神经,引起呼吸心搏停止。

文章图片26

第十八个穴位,瘛脉穴:

瘈即瘈疭,脉指络脉,此穴在耳后,布有络脉,善治瘈疭,故名瘈脉。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等

正坐或侧伏,于耳后发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取穴。

刺法:1、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

第十九个穴位,颅息穴:

这个穴位有好几个释义,感觉都挺有意思的。

颅息。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颅息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颅息。

穴在耳后头颅处,主治小儿痫喘不得息,故名颅息。

颅即头颅,息即安宁,此穴在头颅部,可安脑宁神,故名颅息。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等。正坐或俯伏,于耳后发际,当瘈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平刺0.3~0.5寸,可点刺放血。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第二十个穴位,角孙穴:

文章图片27

角指耳上角,孙指支别之络。“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交会于足少阳、手阳明。穴当耳上角,在手少阳经支脉别行之处,故名角孙。世俗称鼻为“祖”,称耳为“孙”。

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角孙穴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 

第二十一个穴位,耳门穴:

文章图片28

穴在耳屏上切迹前,主治耳聋鸣,其处犹如耳之门户,故而得名。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

耳门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现今常用于治疗中耳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美尼尔氏症。

每天早晚各揉按耳门穴1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呜、中耳炎、耳道炎、重听等耳部疾病。

文章图片29

第二十二个穴位,耳和髎穴:

文章图片30

耳即耳窍,和即调和,髎指骨隙,此穴在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耳和髎。

和,指和调。髎,同窌,空穴也。穴在耳郭根前,颧弓后上方凹陷中,主治耳疾,能和调听觉,故名耳和髎。

在侧头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歪。

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耳和髎穴,每次3~5分钟,可预防面部痉挛,调理头重、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第二十三个穴位,丝竹空穴:

文章图片31

丝竹即细小竹,空即空窍,此穴在眉梢,状如细竹,局部呈浅表凹陷,故名丝竹空。

这个穴位以前眼保健操没有少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具有疏风清热,明目安神的功效,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目翳,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癫痫,恶风寒,眼睫毛倒等。

位于眉梢凹陷处,按摩之能有效地改善眼部疲劳,正确按压能产生酸麻胀等良性反应。用手指持续按摩一分钟左右,感觉眼睛酸胀即可。

向攒竹方向透刺、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文章图片32

《针灸大成》谓宜泻不宜补。

用拇指指腹向内揉按左右丝竹空穴,每次1~3分钟,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目赤疼痛等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