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是私密的事

 singer0852 2022-12-06 发布于北京

陈永平

记得当年老家有座公共厕所,因为使用率太低被拆除,留下一个深达两米的圆坑,坑里贮满雨水时,常有青蛙、蛇掉下去。那年冬天,我和朋友小丰在坑边的空地玩耍,他一不小心掉进了水坑。小丰不会洑水,不敢乱动,像水獭一样仰在水上。我先是有些慌张,看了看没危险,不禁嗤笑起来。小丰满脸羞愧,求我快点把他弄上去,我找了根树棍让他扽着,到坑边,两人一起用力,没费多大周折小丰就上来了。

傍晚,小丰的爸爸来串门,对我的外婆抱怨他家的小丰太皮,弄得臭烘烘的。他摸摸我的头说:“你家外孙蛮好,还晓得搭把手。”

一年后,开始写作文了,老师让我们写自己做过的一件好事。我抓耳挠腮,只恨头一天没帮大娘拎水,没帮二妈扫地。一位同学提醒我:“你不是救过小丰嘛!”我这才意识到,一年前的“搭把手”就是做好事。也是,那天如果我不在现场,小丰没准还真沉下去……我开始记叙事件的经过,又添油加醋,企图蒙混过关。

转天,小丰的姐姐就来到教室门口,大声问小丰:“你说,那天是不是你自己爬上来的?”小丰耷拉着眼皮,微微点头,小丰的姐姐瞪着我说:“你撒谎!”

按理说,我应该愤怒,毕竟小丰的爸爸都承认此事了。事实上,我更多的是心虚和困惑:确实只是“搭把手”,没作文里写的那么邪乎。我很困惑,小丰的姐姐为何因一篇幼稚的作文跟我撕破脸,而且不惜以歪曲事实为代价?

孩提时代发生的事,没过多久就忘了,直到数十年后遇到另一件事,才打开我尘封的记忆,并将两件事联系起来。

这时我已是一名记者。夏天,刚放暑假,汛期接踵而至。几个男孩儿——最大的13岁,最小的6岁——跑到河边玩水。不远处,有一物体忽沉忽浮,最小的男孩看着好奇,不知深浅,下水去捉,被河水掀翻。大点的男孩儿见此情景,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大男孩很英勇,却莽撞,他在把小男孩救上岸后,自己因体力不支滑入深水区,幸亏有渔船经过才得救。

我所在的电视台对大男孩见义勇为的事迹做了报道。这期间我注意到,小男孩的奶奶见人就说大男孩如何懂事,学习如何刻苦,言语表情中明显带有夸张的成分;小男孩的父母则有点“木”,一直不开口,眼神中流露出紧张和警惕。

有好事者建议小男孩认大男孩的父母做干爸干妈,还要举行认亲仪式。小男孩的父母起初不同意,经不住再三动员,勉强答应了。这一举动其实就是要小男孩给大男孩家当孝子,如果小男孩未来表现得够好,会成为另一段佳话;如果表现得不好,会被人视为忘恩负义。我暗自担心,小男孩会因此背上思想包袱。

就在此时,我想起小时候给人“搭把手”的事,想起小丰的姐姐对我的乖张。当感恩很可能成为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负时,得到帮助的人没准会选择沉默,或者干脆矢口否认。小丰的姐姐可能在想,如果我一直以此事为由,要求小丰对我百般顺从,小丰一旦口出怨言或置之不理,我就会责怪他不知感恩,还不如直接否认来得干脆。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从事慈善活动,但施助者与受助者的关系尚未理清。即使施助者不求回报,社会舆论也不会轻易放过受助者,认为只有感恩才能实现平衡,才合乎道德。其实,感恩是件私密的事。心存感激自然是必要的,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谢他人的善举,但这种行为不是只存在于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那样会使善举变得庸俗化;受助者在得到帮助后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改善自身生活,在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这也是对施助者的感恩。只有把感恩作为私密的事,感恩才是健康的,当我们要求受助者用实际行动去感恩时,感恩就有可能变成表演。

我的思绪再次回到童年。小丰的妈妈是位慷慨的农家女,遇到乞丐上门,她会盛满满一碗饭送过去。我的外婆经常感叹:“自己才吃了几天饱饭,就这么大手大脚,图什么呦!”小丰的妈妈发自内心的善良,促使她去帮助一个乞丐,她在施助的过程中并未想过要乞丐有感恩的行动。一个农家女的慈善行为,值得我们思考——放下身段,不再关注受助者是否感恩,真正去助人为乐,那将会是一个崭新的高尚境界;尊重受助者的人格,让私密的事有私密性,才会激发更多、更无私的善心与善行。这样的感恩,才更纯粹,才更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