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筑中的书法艺术|楹联|祠堂|徐渭|对联|陆秀夫

 灯下悦读 2022-12-06 发布于广东


古建指宫殿、寺庙、祠堂、古戏台、会馆、古典民居、旧式店铺等建筑。书法与古建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古建的装点、说明和渲染。

题写匾额是装点古建最为普遍的形式。清朝的开国皇帝顺治手书“正大光明”匾,以此标明清朝政治的光明磊落。康熙皇帝题写“万世师表”匾额赏赐孔子祠堂,褒扬孔子功戴千秋;题写“忠节不磨”匾赐给南宋名臣陆秀夫的祠堂,表彰陆秀夫背负幼主投江,忠贞殉国。

题写楹联是装点古建的又一普遍形式,楹联好像一面镜子,它能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甚至整个时代。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有一个迷楼,原名德记酒店。1920年12月,近代爱国诗人柳亚子来周庄住了一个星期,邀请周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社友在德记酒店聚会几次,他们吟诵诗词,抨击当时社会,鼓吹民主革命。由于周庄风景秀丽、迷人,所以他们就把“迷楼”的雅号赠送给德记酒店,把社友写的一百多首诗词集结成《迷楼集》。柳亚子等人为迷楼题写了对联:结盟十七开南社;落笔千钧扫北庭。

看了这副对联,我们理解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南社成立时共有十七个人。他们的任务是,运用手中的笔,反对“北庭”——清王朝、袁世凯和北洋军阀。这副对联赋予了“迷楼”以血肉之躯。

除匾额、楹联之外,悬挂的中堂、屏条也是厅堂的重要饰物,园主人常常以此自勉或明志。

明代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在绍兴有一个住处,叫“青藤书屋”。徐渭生性狂放,才情过人,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不拘礼法,鞭挞世事,一生坎坷,晚年清贫,因为仰慕青藤生长于荒丘顽石之间而终年青葱不凋,品格孤傲奇倔,于是将书屋名为“青藤”,并以“青藤道人”作为自己的别号。他在书屋的南室题写了“一尘不到”的木匾,表示一生清廉自守;又撰写了“书户孕江山”的题句,表示身在书屋,心怀天下的抱负;他把南窗外的石砌小池取名“天池”,这既是主人的别号,又表现主人的襟怀;他在水池中的石柱上手书“砒柱中流”四字,以显示自己的孤傲和骨气;又在天池与东园连接的月形门上手书“天汉分源”四字门额,表现主人处在空灵的境界和虚静的状态。

徐渭一生虽然几度迁居他处,但始终不忘此屋,自题“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到了晚年,他在自绘的《墨葡萄图》上题诗一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古建筑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可是古建筑的营造者和居住者却是有生命的人。书画诗文赋予古建筑有机的生命,使古建筑绽放出人文的光采。

◎本文原载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