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回忆录-9

 兰州家长 2022-12-06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一锤定音改变人生轨迹

1934年的夏天,华明之高三毕业,将离开“南洋高商”,而此时我刚读完高二。自从1933年冬,二哥沈勤中断了对我们的接济后,我们便变卖了从家里带出来的全部首饰,加上沈珉微薄的工资支撑着,我才算勉强读完了高二。

1934年夏,我实在交不起学费了,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南洋高商”。心想我学业未成,中途辍学,将来怎么办?姐姐和姐夫建议我去学一门技术,以便日后谋生。可是学什么呢?我有些茫然。

一天,我看见路边的电线杆上贴着很多广告,有治疗疑难杂症的,有寻找走失亲人的,有求租房屋的……我希望能看到招工之类的广告,可惜很少。我突然发现前面有几个年轻人围着一根电线杆,在看一则刚贴的小广告,我也凑了上去。原来是一所中文速记学校的招生广告。广告上说,只需半年即可毕业,学费也不贵。

我觉得学速记比较适合女孩子。掌握了速记技术,谋职可能容易些。我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一下,是否先去上半年速记学校。

这期间,上海的左翼文化人士正在筹备拍摄进步电影,也在四处物色相貌端正、思想进步的年轻女演员。

舒曰信爱好文艺,还认识一些进步导演和演员。我去找姐姐、姐夫商量是否上速记学校的时候,舒曰信却兴奋地对我说:小妹,你想不想去拍电影,当电影明星?

我一听拍电影,心里不由得一动。我入“南洋高商”后就听说,同学中有好几个当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如王人美、黎莉莉等。王人美已拍了《渔光曲》等片,黎利莉拍了《小玩意》等随即出名。据黎莉莉的回忆录《行云流水篇》所述,在“南洋高商”黎莉莉和王人美是初中英语专修班的学生,她们一边拍电影(半工)一边读书(半读)。

黎莉莉特别爱好体育,是“南洋高商”50米短跑冠军,还会游泳。在电影《体育星后》中,她那清新脱俗、健康向上的风格,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我和叶露茜是高中班的,我俩同班同宿舍,相处甚好。叶露茜当时正与年轻的电影演员赵丹热恋。

在我离开南洋高商之前,有一天,叶露茜执意要拉我去一家照相馆拍明星照。盛情难却,我只好一同去了。叶露茜拍了很多张各种姿势的照片,我只拍了一张。发型是照相馆帮助设计的,衣服、项链也是照相馆借的。这张充满青春浪漫气息的明星照,我一直珍藏在身边。

文章图片2

现在听姐夫说可以当电影明星,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明星梦”便苏醒了,在我的心头荡漾起来,情不自禁地说:当电影明星?那多美啊!

姐姐沈珉问:你真的想当明星?

我问姐夫;当电影明星也能干革命么?

舒曰信答道:“拍进步电影,宣传革命思想,当然也是干革命!”其实他的想法是;如果沈琬当了影星,有机会接触上层人物,也许可以做情报工作。

但此事重大,他得听听领导和战友的意见。他把自己的想法先对华明之说了,华明之不同意。后来又对鲁自诚说了,鲁大哥认为,当电影明星接触上层获得情报,不可取。并郑重地让舒曰信和华明之去征求王学文的意见。

鲁自诚在把舒曰信和华明之发展入党,输送给中央特科之后,因其他工作之需,就不再领导他们了。但他仍然关心他们以及我们姐妹俩。他认为,这样的大事,应该请示他们的直孩领导人。

王学文听了舒曰信的汇报,很有远见地一锤定音说:不要去当什么电影明星,还是掌握速记技术好。毕业后如果有机会进入国民党机关谋一个职位,说不定还可以为党搜集情报。

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的这些想法,只是觉得自己没学过表演,当明星有点难,相比之下,学速记会容易些。又听了“舅舅”(王学文)、鲁大哥、舒曰信和华明之的话,我决定报名进了设在闸北海宁路942弄南高寿里一号的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校长杨炳勋曾留学美国,他参照英文速记基本原理,用汉语拼音方法设计了“炳勋中文速记”,于1925年发表了《炳勋速记》一书,并在上海设校推广。

这一时期在中国流行的速记法有好几种,除了“炳勋速记”外,还有“张才速记”、“汪怡速记”和“邦永速记”等。各家自成体系,互不相通。

我在炳勋中文速记学校学习期间,主动提出帮助学校刻蜡纸,印教材,张贴招生广告,打扫教室。校长便免去了我部分学费作为回报。

我勤奋好学,因此学习速记比别人要快,原本是半年的学业,我只用两三个月就基本掌握了速记技术。

入秋的一天,我在学校门ロ马路边的电线杆上看到一张广告,一个叫于熙俭的翻译家,要招聘一名速记员,协助他翻译一部英文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检验自己速记能力和能否借以谋生的好机会,我立即把小广告撕下来,找到于熙俭的工作室。经过简单的测验,于熙俭决定录用我。

于熙俭要翻译的作品,是美国现代舞创始人爱莎多娜·邓肯的《邓肯女士自传》。他手捧英文版原著,用汉语口译,要求我速记下来,然后整理成中文,交给他。如果于熙俭对我提供的中文译稿有较大修改,则交由我再抄一遍。

在翻译《邓肯女士自传》的过程中,邓肯的革命精神使我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对姐姐和姐夫说:“邓肯不仅是一个舞蹈家,而且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

邓肯是美国人,她多年浪迹国外,接受了进步思想。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爆发时,她正在法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她在自传中写道:

俄国爆发革命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天,一切爱自由的人们都充满着希望、快乐。那天晚上我跳了《马赛曲》,是以创作歌曲时原来就有的真正革命精神来表演的。接着,我即兴表演了《斯拉夫进行曲》, 其中出现了沙皇的国歌,我就把这段音乐用来表现皮鞭抽打下被压迫奴 隶的形象。……

说也奇怪,在我的全部艺术生涯中,正是这种绝望和反抗的舞姿最吸引我。我穿着红色图尼克舞衣,不断地表演革命,号召被压迫者武装反抗。

由于她的这种革命倾向,以及她那无拘无束的性格,她在法国和希腊待不下去了。1921年春,她收到苏联政府发给她的电报:“只有苏联政府能了解你。欢迎速来,将为你建立舞蹈学校。”于是她去了苏联,并受到热烈欢迎,列宁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都观看过她的演出,她还和苏联年轻诗人叶塞宁结了婚。后来她回到美国,由于她的亲共、亲苏言行,被美国政府剥夺了美国国籍。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于熙俭决定把这样一部作品翻译出来,奉献给中国读者,是要有相当的胆识和勇气的。

我白天要上课,只能在下课后到于熙俭的工作室速记,然后回到宿舍连夜整理,第二天将译稿交给于熙俭。就这样我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虽然休息时间很少,但是我心里很高兴。这项工作迅速提高了我的速记水平,还得到了平生第一次报酬,学费、晚饭也有了着落。这使我顿时萌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食其力的自豪感。

一连忙碌了两个多月,我将全部课余时间都用在这项速记工作上了。于熙俭对我的工作非常满意。1934年底,此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顺利出版。于熙俭赠送我一册样书,他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感谢沈琬小姐。

此书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影响很大。黎莉莉在她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看了《邓肯女士自传》,给我很大启发。我被书中所说的跟着音乐自我想象、自我发挥进行舞蹈创作迷住了……”

说来太巧了,

1934年冬天,我刚刚帮助于熙俭完成《邓肯女士自传》的翻译工作不久,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到炳勋中文速记学校招考一名速记员。我那个班的学生还有一个月才毕业,校长杨炳勋决定挑选学习成绩比较好的 我和另外两名男生去实习、应试。一个月后,根据成绩和表现,从三人中录用一名。这是进省政府工作啊,同学们都趋之若鹜,而我的态度却并不积极。我不愿去国民党的衙门应试,而希望毕业后能以速记技能谋职,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新女性,或者成为姐姐和姐夫那样的职业革命者。我认为,就是去拍摄进步电影,也比到国民党机关衙门里去侍候官僚舒心。

此时的我,处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