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杭州游记 / 马文田(黑龙江)|| 姚鼐文学奖参赛作品

 清涟一荷 2022-12-06 发布于安徽

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家》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瑞冬卷·2022·总第十期

(网纸同步)

原创·精品

瑞冬卷


□ 美刊佳作 □

杭州游记

(散文)






文/ 马文田(黑龙江)

四月二十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小雨,天有些灰蒙蒙的。出来这些天,在苏州赶上了小雨,也不大。今天,也是如此。我们决定去服装城逛逛。来这些天,还没有好好逛逛服装城,因为这是女人们的爱好。所以,尽管天下着小雨,她们还是很高兴。我们一早打听好路线,八点多就到了杭州最繁华的“四季青”服装城。服装城很大,有六层楼,每层的服装都很有特色。我们走了许多地方,我终于为妻子挑选了一件黑色带金色绣花的上衣,样子很雅致,妻子穿上,感觉很好,价格也不贵。要价300,给了260元,就买下来了。我买了一件黑色带花纹的上衣,还买了一件半截袖绿色衬衫。价格都不贵,样式还挺合心意的。老苏前两天还说,都说苏杭出美女,怎么在苏堤上走一天,也没有看到多少美女。今天在服装城,我们开了眼界,各间卖服装的,多数是美如模特一样的姑娘,她们高挑的个子,穿着稍微有些裸露的短裙,露出白皙的皮肤,一双双经过修饰的眉眼,分外秀美。她们在甜美的微笑中推销各自的服装,笑靥映人,莺声燕语,真是让顾客愉悦。看到如此众多年轻貌美的姑娘,我对老苏说,我们在景点看到的人,绝大多数是外地来旅游的,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才是苏杭的姑娘。苏杭出美女,现在我们感到,真是名不虚传啊!
逛街时间过得最快,出了服装城,已经是中午。我们就来到服装城楼下不远的饭店,这是个非常大的自助餐饭店,大厅能容下上百人。
饭菜花样繁多,价格也不贵。我们每个人,自己打自己喜欢的饭菜,因为走得很累,都打了不少饭菜。放在一起,摆满了一桌。吃了半个多小时才吃完。服务员走过来,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应该找老板要奖励,因为数你们吃得多!她看出了我们是来自东北的外地人。我们笑着对她说,你看我们身体还不错吧?能吃这么多。看附近的本地人,他们多数是每人一个小菜,我们四人吃了十五个小菜,太惊人了吧。吃完饭,我们又打的来到杭州丝绸大商厦。来苏杭,不买点苏绣,那不是太遗憾了吗?两个女人,挑了几条带刺绣的纱巾,颜色漂亮,围在颈上很美!带着余兴,我们又走了几个商厦,虽然天气不太好,但心情很好。雨天不能游览风景 ,但逛商厦最适宜。我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坐车,看杭州夜晚的灯光,景色也很美!
四月二十一日,一早我们就又来到西湖,这回不是走苏堤,也不是登雷峰塔,而是游览西湖的东侧。东侧,在湖边有几艘画船,靠在岸边。画船很美,金色的船头,红色的柱子,雕花的船窗。没有风,湖水平静,画船在水中的倒影非常美丽。游人都在画船跟前,选择角度,摄影留念。我们两对夫妻也不拉后,也都照了相。看到妻子穿着漂亮的服装,带着愉悦的笑容,我在给她照相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能带着健康快乐的妻子,到处去旅游,这样的生活,不是幸福吗?现在我感到,人一生真正的富有,不是当多大官,有多少钱,而是健康快乐,是精神上的富有。
我们在湖边走了不远,就看到一座凉亭,亭上题名叫“集贤亭”,这是西湖唯一座建在水中的亭子。在中国园林艺术,亭、台、楼、榭等艺术建筑,为园林的美增添了秀美的色彩。就光说亭,形状就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等。因建筑的地点不同,又有桥亭、站亭、井亭、廊亭等等。这些亭,四面迎风,八面玲珑,檐牙峭立,勾心斗角,形姿百态,丰富多彩,亭亭玉立,在美丽的景区,成为点睛之笔。象“集贤亭”这样建在水中的亭子,不多见。“集贤亭”所在的景点原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亭湾骑射”。原“集贤亭”在2012年9月12日,在大风大雨中倒塌,2013年4月,历时50余天重建。因亭子突出建在西湖水面上,四周空旷无遮挡物,因此,此次建筑摈弃了原来的纯木结构,改用钢结构梁、木和木结构屋,两相结合的结构形式。我们顺着水面上的石板桥,来到“集贤亭”中,照相纪念。亭子上的对联,遗憾的是,我只记下了一半:“天戏云水御景胜彩境亦缤纷。”
再往前走,就是岸边的“晓香亭”,亭子的横额,黄地黑字,对联是:“园林有幸只缘翰墨多情,风月无边信是湖山着意。”是张子理撰写的,商向前书。“湖山着意”,才有“翰墨多情”,很有文采。亭子旁边有一块碑石,上面刻着:“晚节留香”四个字。我们两对夫妻分别在石碑前留影纪念。在美丽的西湖边,看到这四个字,我想到它含义的深刻,人生一世,要保持好晚节,不为世俗所染。在近几年来,在中央反腐之中,有多少老干部,一生努力奋斗,晚年却被“金钱美色”所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可惜,可叹,可悲,可气!
继续前行,岸边有一楼船,楼船设计得很美,金色的船顶盖,雕花的船舱。在景区,这艘楼船,是作为小饭店用的,门匾上写着:“观味知”,题字有味道。
再往前走,又一座建在岸边的楼阁,上书:“厦广”。
再前面是一座凉亭,亭名叫:“问水亭”,亭柱上的对联是:“画舫笙歌十二时,平沙水月三尺坡”。对联颇有诗意。
再前行,是一座石牌坊横额上书:“包络山川”,对联是:“保境安民归一统,遗庥造福祀千秋。”
再前行,是一座雕像,一员武将,身披铠甲,横眉立目,英武豪气,看下面的字,才知道是钱鏐。对着石
像的是一排石牌坊,石牌坊上的横额,有“王者襟度”、“志与智孚”、“用贤惠民”、“功在东南”等子,都是歌颂钱鏐的政绩的文字。在钱鏐相的背后,正对着西湖是一座功德坊,两旁的石柱上,有两幅对联,一幅是:“湖山露真态,功德说前王”,另一幅是:“功勋合王百臣为一代观胜知吴越,德化政十四州而适千秋坊表永湖山。”钱镠是中国古代很著名的人物,钱家有家训,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钱氏的后人,名人辈出,如钱三强、钱学森、钱钟书等等,他们为中华的崛起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离开功德坊,再往前走,看到一亭,上书:“芳华亭”,黑地金字,两柱对联是黑地绿字:“柳荫垂地柳藏莺,湖镜映天湖有月。”看着湖边的垂柳,想象着西湖晚上,月映湖面,波光潋滟的美景,真为这幅对联叫绝!看着美景,还能得到如此的审美享受,这真是人生幸事。亭中坐一老者,正为一年轻貌美的女子画像,美景,美态,美人,真是美不胜收!亭边绿草如茵,妻子欢喜如同少女,穿着鲜艳的衣衫,嬉笑着坐在草地上,我急忙抓取镜头,摄下这幸福的石刻。我此时深刻地体会到,能健康,快乐,平安,这就是福啊!
再前行,又看到一艘游船,上书:“日月潭号”。本想乘船去看“三潭映月”,一者考虑,看三潭映月,最好是晚上,因为要有月景,所以此时不是观潭佳时;二来,两个女人怕水,不让乘船,来旅游不能扫了她们的兴,所以就没有去看“三潭映月”。只是在船边照了相。
再前行,看到一处出名景点,一门楼上书:“柳浪闻莺”。正值春季,看园内柳树成排,春风吹拂,柳叶摇摆,似浪如波,绿意盎然。正在观看美景,妻子提醒我,已经快十点了,于是我们就按计划乘车赶往宋城。
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我们到了宋城。还没下车,离老远就看到高高的山上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大大的两个红字:“宋城”。石山前是一座佛像端坐着,佛像前是一座石桥,名叫:“感应桥”。我们依栏杆留影,近处是水中楼亭,远处是山,亭在水中倒影绰绰,景致很美。想进影视城开开眼界,一打听票价,最贱的是320元。我们商量了一下,两个会过日子的女人,望而却步,花这么多钱,不值!成天看电视,还看什么影视城?我们深知女人会过日子的心情,既然不看,就往回走。
回来的路上经过“六和塔”,于是下车,在“六和塔”附近玩了一会。
“六和塔”也是杭州名胜景点,过去我学画画的时候,曾经画过它。现在站在塔前,看塔确实很雄伟,只是有些旧。塔红墙灰瓦,周围绿树葱翠,高塔在树丛之上,直指苍天,即使陈旧些,但也很壮观。
六和塔是平面八角形,高59.89米,从外观看它是13层,但其实内部只有7层,每双层都有暗层,所以被人称为七明六暗。以前在一层到五层都供奉了许多佛像,墙上也都是彩绘图案,现在因为年代久远,多次维修,佛像和彩绘都没有了,只有一片片白墙和脱落的痕迹,还露出一些彩绘的痕迹。墙上的《金刚经》也字迹模糊,残缺不全了。在第二层塔顶还有清楚的彩绘龙王图案。第六层和第七层,有一根9米高的通天柱支撑着,这根木头被人们称为神木,支撑了整个宝塔千年之久,它是金丝楠木,千年不腐。
六和塔是吴越国的钱镠王所建,当时钱塘江经常洪水泛滥,“宝塔镇河妖”,为此钱镠王修建了六和塔。其取名六和塔,源自于佛门当中的六和,即身和、见和、戒和、口和、意和、利和,意在各方面都和和美美。有史料记载,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登六和塔。他不仅仅是来欣赏景色,因为在塔上可以一眼望到钱塘江,景色秀美,而且可以看到钱塘江的堤坝,看到江水平缓,乾隆皇帝才能放下心来。
花和尚鲁智深是在六和塔圆寂的。有书写道,当年他和宋江去镇压方腊,就住在六和塔,半夜时分突然听到塔外战鼓咚咚,他以为是方腊大军攻打过来,立刻抄起禅杖就往外冲。到外面一看哪有什么方腊大军,原来是钱塘江大潮发出的响声。此时鲁智深突然想起当年师父送给他的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潮信不就是应了偈语吗?于是鲁智深就在六和塔坐化圆寂了。
武松攻打方腊胜利之后,来到六和塔,寻找昔日的战友鲁智深,发现他已经圆寂了,于是就削发为僧,剃度出家了。武松死后就葬在了西湖岸边。距离苏小小墓往西大约50米左右,就是武松的墓。墓面对着秀丽的西湖。墓前的墓碑上写着:“宋义士武松之墓”。墓前的石牌坊上的横匾,是用篆书体写的“嶔奇瑰伟”四个字,牌坊两边的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是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的。体现了后人对义士武松的赞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到,武松在杭州终老,葬于西湖。现址武松墓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毁,2004年在原址恢复重建。
看着六和塔,想到武松,我的思绪又被带到宋朝,联想到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武松的情景,那景阳冈打虎的英武形象立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光阴似箭,时空交叉,看到眼前的景致,我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审美享受。想到赫赫有名的武松,老年时的情景,他也会老态龙钟吗?我设想英雄的离去,一定是如同一棵青松,虬枝枯根之后,会随着微风轰然倒下!虽死,亦是一种壮美!想过鲁智深,想过武松,我不
禁从内心感叹,这旅游太好了,不仅使我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还使我得到了深层次的文学、美学等方面的收获!
六和塔的对面是钱塘江,一座长长的铁桥横亘在江上。江面上游船、拖船不断,一片忙碌景象。塔前有一片花树,红橙色的映山红花似火在燃烧,映山红在绿树丛中分外耀眼美丽,两个女人又忙着照相留影。我们从宋城回来已经是下午,商量一下,决定明天去“胡雪岩故居”去参观。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本 刊 简 介

《当代文学家》为大型文学季刊,刊号为ISSN2708-3160,微纸同发,双版同印,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出版时间分别为:丽春卷4月20日、星夏卷7月20日、金秋卷10月20日、瑞冬卷1月20日。

       本平台集微刊运作、杂志编辑、图书出版为一体,可办理国际(2千起)、国内(2万起)书号,出版正规图书和个人文集。郑重承诺:本平台(社)办理的所有书号均为合法书号,可查可阅。请放心预约书号。

       所有来稿,包括书稿作品,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富有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且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本刊拟与多家国家级刊物开展合作,拓展更好的发展空间,即日起接受爱心赞助,凡有远大的文学梦想、勤奋的写作精神,并有一定财力支持的爱心作者,均可联系,让我们一起实现属于我们共同的文学梦!爱心赞助微信:cmj86188(总编:清涟一荷)。
‍‍‍‍‍‍‍‍‍‍‍‍‍‍‍‍‍‍‍‍‍‍‍‍‍

作者风采


黑龙江作家/诗人马文田




作者简介

马文田,黑龙江省绥棱县人。绥化市作协会员,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创作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有学术论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在《教育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论文大典》、《黑龙江公安》、《深圳罗湖文艺》、《绥化法制报》、《五色石》、《文学影视》、《努敏河文艺》、《龙江诗词》、《平凡诗界》、《江南作家》、《神州文学家园》、《黄冈新风》、《当代精英文学》、《当代文学家总群》、《中外经典文学艺术》、《当代作家联盟》、《国际诗歌网》等刊物和平台平台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