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掏尽红心为人民——纪念卢天放同志入党100周年

 黄哲0425 2022-12-06 发布于湖南

卢天放,派名惟掌,原名金吾,出生于1899年,安化县丰乐乡东石山花屋村(现属涟源市桂花乡珠璜村)人。幼时曾在安化培英堂、长沙长郡公学、山东省济宁中学学习,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深造,1921年赴苏联考察学习。1922年2月在长沙由毛泽东、夏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牺牲于长沙,年仅28岁。

山城革命的宣传家

“中国现在处于非常危险的地位,必须唤起大多数不知不觉的人一致努力。”入党不久,卢天放即被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遣回安化县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3月,卢天放参加安化县议会竞选议员成功,秉着“天天为人民求解放”的初衷,将原名“金吾”改为“天放”,后受聘到安化甲种师范(安化一中前身)任教,利用合法身份,引进《向导》《中国革命》等进步书刊,以学校为基地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因此获得了“山城革命宣传家”的称号。

1924年5月1日,卢天放在安化县城发起纪念“五一”劳动节活动,号召劳动人民团结起来翻身求解放。5月6日,他又发起召开追悼列宁群众大会,大力宣传列宁主义。5月7日,他在县城组织“五七”国耻节纪念大会,带领群众游行,高呼“收回旅大”“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口号,以激发人民的斗志。追悼列宁的系列活动和“五七”国耻节纪念大会促成了安化人民的第一次觉醒。

1925年4月8日,卢天放与共产党员刘肇经等发起举行“安化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卢天放在会上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史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撰写的《中山先生革命史》一文,其“政治的侵略其害甚著,经济的侵略为祸更深,列强压迫若此,幸有先生宣传反对;破坏的革命虽已成功,建设的革命尚未实现,我公遗训犹在,谁为后起光大发扬?”极具感染力,为安化开展工农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6年春,卢天放任安化县教育会会长,他以安化县教职员联合会的名义,创办会刊《前锋》,选载陈独秀、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等人的进步文章,他撰写的“教育与革命两条路的联合”“时代与思想”等五篇时代檄文,在广大教师与群众中获得巨大反响。

农民运动的先驱者

“天放天放天天放;日新日新日日新”。这是1926年春张贴在安化县衙的一幅春联,将卢天放与时任安化进步县长汤日新名字嵌入其中,是第一国共合作在安化的生动写照。

1925年6月,卢天放按照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国共合作的要求,召集刘肇经等12人在梅城东华观成立国民党安化县临时党部,卢天放被推选为执行常委,旋即以合法的身份向中外反动势力开战。6月,天主教徒郭斗元、陈盛之将东门外大沙坪百亩公地,盗卖给挪威基督教神甫。卢天放以此为导火线,领导全县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神父慑于群众威力,无条件归还土地。他还在桥头河发动民众,率农会会员千人将喻祥泰、广生泰、厚生和商店的日货,集中在大石桥上焚烧。同年6月,他到蓝田等地发动组织农民运动,很快建立起10个乡农民协会,并组织农会开展护佃减租活动、严惩土豪劣绅。回到县城,他利用国民党安化县党部的名义召开会议,公开发展农民协会建立安化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并在县城兴办农民政治训练班,从中选拔优秀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1月,安化县农民协会成立,会员达11万余人。

至1927年5月,安化农民运动达到高潮,全县会员达20余万人。

克己奉公的践行者

“余半生事业为公不为私,最后牺牲仍为公。”这是卢天放写给妻子遗书里的第一句话,也高度概括了他革命的一生。

1925年4月,中共安化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卢天放任执委。1925年6月,卢天放、姚炳南、刘肇经等在文庙召开党员会议,建立中共安化第一个支部,姚炳南为书记、刘肇经、卢天放为支部委员。

党的组织已经建立,但安化党组织活动的经费却没有来源,只能靠革命者无私奉献。1926年10月,安化县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书记姚炳南在报告中说:“从1925年6月安化建党以来,所有印刷、开会、发信及各种费用,概由卢天放同志'垫付’,总数达200块银洋,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这种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的高贵品德,掏尽红心为人民的革命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党组织活动经费没有来源,卢天放急在心里,尽管全家有14口人,生活负担异常沉重,但从教仅三年的他,却掏尽家底拿出200块银洋支持革命,践行了他“半生事业为公不为私”的初心。

无畏牺牲的革命者

1927年5月9日,安化县城召开2万多人的群众大会,宣布解决土地问题,卢天放在会上宣布“实行耕者有其田,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把田划归农民所有”。随后,卢天放去湖南区执行委员会汇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途中听到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消息,马上折回县城商量对策。5月25日,许克祥派张据武营到安化捕杀共产党人。卢天放、姚炳南等同志及农民自卫军根据形势变化撤退至乐安桥的黄柏界,在萧家大屋举行了中共安化县执委会会议。会上,卢天放提出“只有上山打游击,才能保存革命”的主张,准备同反动派斗争到底。后因叛徒出卖,自卫军武装瓦解。同年夏,他在桥河东郊的梯云塔秘密召开三区农民协会负责人会议,勉励大家坚持斗争,并在梯云塔题诗“借问征途何处觅,男儿奋志勿彷徨。”以鼓励继续坚持战斗。

1927年7月,卢天放辗转到武汉找党组织,被安化奸商曹用庄告密,不幸被捕解回长沙。反动军阀头目鲁涤平在审讯卢天放时问道:“你是安化暴头首领卢天放?”卢天放励声回答:“我是安化的一名共产党员!安化共产党员千千万万,我老实告诉你,共产党员是捉不尽、杀不绝的!”“我卢天放一人倒下去,会有千百万革命群众站起来!”。1927年8月10日,卢天放在长沙南门外英勇就义,时年28岁,临刑前,他仍慷慨激昂,不断高呼人民起来斗争。

英雄虽已逝,精神永流传。卢天放虽然牺牲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如同一座矗立在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新时代的共产党员继续前行。

(作者:陶金生  吴曲城  曾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