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人为制造的管理变革焦虑!(二)

  2022-12-06 发布于吉林

三.转型成本偏高,中小微企业举步维艰,导致“不能转”;

麦肯锡的报告中显示,我国20% 转型成功的企业,几都乎是大型企业,很多是国有企业。而对于我国企业占比高达96%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

数字化转型中如果遇到问题,对于人力、物力、财力充足的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专业咨询“对症下药”,专家长期进驻,针对企业开发软件,或者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轻松实现改进。

而对于占比高达96%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这样的转型面临着巨大考验。由于中小微企业资金有限,利润微薄,规模较小,管理粗放。即便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没有足够的资金预算来建立自己的信息技术团队,来采购软件系统,来请专家长期进驻辅导。

大多国产软件以及小品牌软件不懂企业管理,不懂制造业管理,不懂行业痛点,搞的软件从底层架构,流程逻辑,功能设置,窗口菜单一看就是对制造业比较外行,臃肿虚胖,胖而不壮;有的软件基本上设计成了一个财务软件,对财务有点用,对计划管理,物控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基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对企业经营起了阻碍作用,降低了效率。

请参看作者之前发文《为什么众多的国内企业,推行的ERP最终成了鸡肋?》

笔者认为,与其找死,不如等死。说明白点:企业在准备不足,对管理问题分析不透的情况下,匆忙跟风去搞“数字化”,很大的可能是“找死”;而不去搞数字化转型,还是沿用以前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稳步经营,无非进步慢一点,发展慢一点,不至于“马上就死”,还可能活得很好!

至今在珠三角,长三角广大地区,还有相当部分小工厂,如欧洲一百多年前工业革命时期的小作坊式的小车间,小作坊。设备与生产方式的落后与陈旧,管理的粗放与简单,都如百十年前的欧洲。照样生存存在了三四十年,至今还在正常生产运作。

说明了制造业的管理与建设,没有那么复杂,别把它搞得玄而又玄;同时,也说明世界市场足够广阔与宽容,在每个时期,都允许有各种各样参差不齐的市场主体存在!

四.中小企业管理能力不强,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导致过度信赖专家,依靠软件公司,最后方案不符企业实际,未解决企业问题,导致转型失败。

现在国内的很多的专家,只有理论水平,缺乏实践经验。相当部分是在大学及其他学术机构研究学问的,缺乏制造业的实际从业经验,更缺乏管理经验;习惯了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又缺乏静下心来,放下身段,投入工厂,投入企业一线去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责任心和耐心。让这样的专家去指导企业管理,搞变革,搞数字化转型,结果可想而知。

软件公司的所谓专家,主要还是靠卖软件,推销系统配套的相关设备谋生的。懂一些软件导入实施及数字化方面知识,但是缺乏企业实际从业经验,很多人对制造业管理很外行,不知道行业特点,不知道企业痛点。在业绩压力下,也缺乏静下心来,深入企业,分析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字化真正在企业落地的耐心与动力。

所以,企业不要迷信所谓管理专家,更不要指望软件公司来帮你进行数字化转型,打造所谓“智慧工厂”。

还是要靠企业自己,从企业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才;脚踏实地,一点一滴,深入分析研究企业自身问题,研究企业真正的需求;先学习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知识技能;然后有计划,有条理,一点一滴,耐心细致地逐步实施数字化转型,边学边做,边做边改。这样知根知底的人,懂得企业的实际问题,懂得企业的需求与痛点,做出来的数字化转型,投入少,效果好。 

这些企业人才,既是企业今天数字化系统的建设者,设计者,又是明天的管理者,使用者。企业这样进行数字化转型,才有可能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