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荒土变农田,各地沙漠变绿洲,环境逐渐向好却引来科学家担忧

 我的漫画世界 2022-12-06 发布于广东

上个世纪,人类为了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等产业,无休止地破坏环境,砍伐森林、围湖造田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不少地区自然环境发生巨变,原本土地肥沃的地方,成了如今的荒土和沙漠。

河北荒山坡的蜕变

人类的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大规模围湖造田,的确让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但是该行为也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甚至消失,最终变成荒漠。潘阳湖便是最好的例子,在唐代到明代,潘阳湖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正是围湖造田所致。而到了近代,围湖造田行为被限制,人类才得以收手,潘阳湖水域面积开始逐渐恢复,但至今还未恢复原状。

在深知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灾难后,人们也开始有所收敛,并且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环境。提出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观念,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意识。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和绿化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也利用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了很多废弃土地,不仅美化了周边环境,也带动了经济增长。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下寨乡张沟村南山坡便迎来久违的“蜕变”。人们利用地理优势,在此处修建梯田,将原来荒废的土山坡变成了带给村民收益的梯田。如今到了甘薯收获的季节,村民在梯田里忙碌着,同时引进了采收设备,实现了半机械化种植、采收,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造过程图

荒土坡变成“摇钱树”,是依赖当地的土地整治项目,将环境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环境变好了,收益提高了,人们也就幸福了。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依靠现代科技,人们更是实现了将“沙漠变绿洲”的伟大设想。

毛乌素沙漠治理前后对比图

即将消失的毛乌素沙漠

如何让一个沙漠消失,依靠的不是魔法,而是尖端科技以及恒心。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便对毛乌素沙漠进行改造,建立防风带、引水入沙等,正式敲响了改造毛乌素沙漠的钟声,现如今已经成功改造了超600万亩的沙漠区域。

毛乌素沙漠改造之前,此地鲜有人来往,并且该地还给黄河带去了大量的黄沙,但毛乌素沙漠变成绿洲后,固定了大面积沙尘,减少了水土流失,每年黄河输沙量减少了4亿吨。经过人们持续不断地治理,2020年4月,已经有93.24%的沙漠得到了治理,换句话说,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洲。

沙漠变绿洲最明显的是地球环境得到改变,中国整体绿化面积显著提高,尤其是对当地的经济提升更加显著。现如今,人们在改造好的区域种植农作物,不仅强化土质,防止沙漠化反弹,固定土壤成分,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人们幸福指数显著提高。黄土坡变梯田、沙漠变绿洲,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科学家却提出了一点担忧。

担忧之事

沙漠系统在整个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海洋系统也是交相辉映。虽说沙漠都是位于内陆深处,与海洋相隔甚远,但是借助风力作用,沙漠中的沙尘能够吹到海洋中,成为微生物和藻类的矿物质来源,滋养了海洋系统食物链中最低等的消费者和消费者,是海洋系统的基础建设者之一。如果沙漠都变成了绿洲,那么无疑是少了一条为海洋补充营养的道路。即便人类可以人为投放,但对于偌大的海洋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沙漠的沙尘同样是雨雪形成的基础之一。沙尘飞向空中后,结合多种物质形成空气凝胶和气雾,一是起到了反射紫外线的作用,二是能够保温,调节地球温度,对地球“空气系统”有着重大作用。同时,沙尘飘在空中,成为了雨水凝结的中心,这样才能形成雨雪。如果沙漠没有了,那么雨雪天气便会减少许多,或对农业以及人们生活产生影响。

沙漠变成了绿洲,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人们呼吸会更加顺畅和舒服,但同样也容易引发山火,山火烧毁大面积森林,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地球生态又遭影响,又需要重新回调。另外,地球氧气浓度增加,会使得地球昆虫身体体积增加,地球或重回石炭纪,出现1米的蟑螂,10米的蜈蚣等,地球生态发生巨变,生物结构重新洗牌,届时又是一场混乱的局面。

由此可见,沙漠变绿洲是好事,但同样也需要充分考虑,显然,让一部分沙漠变绿洲,带来的影响更偏向于好的一方面,科学家们的担忧更多考虑的是地球沙漠全部消失,或者一些相对极端的情况。中国在绿化沙漠这条路上付出很多努力,不仅美化了地球,更造福了一方百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