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歌舞升平年代的扪心叩问

 安详心世界 2022-12-06 发布于山西
安静阅读 享受时光

文学评论:歌舞升平年代的扪心叩问

  ——读侯敏先小说《井水谣》                          

           /赵爱玲

     《龙门》杂志20117月总第44建党90周年专刊本期推荐栏目重磅推出侯敏先的中篇小说《井水谣》。小说展示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基层群众与基层党组织之间,利益与良知之间,善与恶之间,畸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与较量,那么最终是谁为谁让路?侯敏先以一个作家的担当与使命给我们描绘了时下众生相。

     小说的主人公是支书和老队长,围绕老东家为村人留下的一口井层层推进,一些支线人物若隐若现,一对恋人——老队长女儿麦秀与支书儿子宝驹,乡党委书记,化工厂卢总也就是小趿子,小趿子娘。解放前,支书和老队长同给一东家扛活,一个被窝钻过多年,一口锅里搅过多年,解放后,一个表现好当了支书,一个会种庄稼当了队长。那为什么叫老队长?仅是荣誉队长,并无队长之实。是因为一次忆苦思甜大会,支书让队长诉苦,讲东家怎样剥削,可队长不干,说地主对自己挺好,在大会上,队长说东家对自己比对孩子还亲,每天干活回来,坐的是热炕,吃的是白馍……支书气急了,说他老顽固,你这样的表现,队长别干了。后来支书按捺不住想恢复他的职务,派人捎话给支书认错就行,可是队长不干。不过表示还操技术心。这样就封了个老队长的空衔。一个善于随着政策变通,做了支书,一个老顽固,做了技术农民。大家这样过着安生的日子。可是,不久这种日子被打乱了。在 外地做生意的小趿子衣锦还乡,要在村里办化工厂,要占好多地。占谁的地给谁钱,好多人都同意了,小趿子撇开他把事儿做了。支书决定找乡党委书记论理,在他看来,党管一切呢。不料,书记批评他思想还解放的不够,中央鼓励农民发家致富,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带动多数人,实现共同富裕。书记说,要大力支持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办实体,发展当地经济,当支书说小趿子的钱来路不正时,书记不耐烦地警告,没影的事别说,说小了这是诋毁诽谤,说大了这是反动。支书感叹,世道真是变了,猫竟护起耗子来了!支书不服啊,你个小趿子,干啥事儿,眼里都没我啦。可不是,接下来,又是书记通知支书来乡政府一趟,干啥?见卢总呗,卢总是谁?小趿子呗!书记不高兴了,鼻子哼出一股气来。嗯——叫卢总!村里按自来水的钱有眼了,化工厂卢总。人家有条件,要村里的那口老井。支书为难了,那不成,老井玉璞碑约,有老队长保管,我说了不算。书记命令式的口气,井水是甜井,卢总要建矿泉水厂,按上自来水,老井就废弃了,你回去协调下,工程队过两天就入住村里。为了这事儿,支书很会变通,他先是试图撮合老队长和小趿子娘结婚,一家人了,井的事儿就好说了,麦秀成了小趿子的妹妹,那么宝驹就成了小趿子的妹夫,有了这层关系,支书寻思着如意算盘……老顽固老队长坚决拒绝了。麦秀和宝驹天天在一起,老队长有点着急,虽然不认可支书的为人,可是他也不想为难孩子让别人笑话,就主动找支书,说俩孩子的婚事,可是支书这下牛起来了,甚至还给麦秀话,老队长如果不交出碑约,麦秀和宝驹的婚事就没戏。那一天,书记带着公安来了,老队长坚持不交碑约,小趿子一声令下,弟兄们,这老东西顽冥不化,阻碍发展,还不抓起来!公安扑了上去,狼虎一般,不由分说,扭了老队长就往外走……

      用小说人物的话说,就是党管一切一切为发展让路。谁敢阻碍发展,谁就是与政府为敌。小说里三个人物代表三个符号,老队长代表敢于较真踏实苦干的百姓,支书代表党领导下的基层组织,善于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善于解放思想,是党在基层的忠实执行者。书记代表党的政策解读者和指挥者。那么这个解读者和指挥者,就是党的政策能否正切贯彻执行的关键了。解读一旦偏离,那么下面忠实的执行者就会贻害百姓,祸害一方。比如,为发展让路,化工厂让村子获得些许利益的同时,臭气毒水祸害着村民和生存的环境,井水也会很快被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发展枯竭。

      这篇小说,以冷静的叙述,向我们揭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英明政策如何在基层被歪曲畸形发展的轨迹,也向我们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的光环之下普遍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某些基层党政部门以为新农村就是发展经济。真正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具体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那么,回到小说《井水谣》,为了经济利益,侵占土地,把大家的井据为己有都披上了合理化的外衣,不顾民主与环境,那么阻抗的结果是什么?

      小说最后,老队长被公安扭走时仰天大笑,扯着嗓子吼,老天爷,你都看见了吗?

     《井水谣》让我们在歌舞升平年代扪心叩问。到底,谁该为谁来让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如何得以落实到最基层而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为什么,好的惠民政策到了基层到了老百姓这里,形式远远高于目的?百姓不是最终的受益者反而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为什么?百姓是什么?古人说,百姓是水。水柔韧,能屈能伸,水若委屈积怨,会如何?古人还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以为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不只用来讴歌和赞颂,如果那样岂不是特权时代的御用文人的趋炎附势与虚词做作。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在于救赎与反思,责任与使命,始终如一的民间立场与宗教般的悲悯,具有人类情感的世界共通性和永恒性。我从侯敏先的文字里感受到他的成长,之前的散文多是对过往生活的抒怀,对亲情的追忆,也有对新生活和人性的赞美。《井水谣》是他的第一个中篇小说,他的文字从灵魂高傲的自我沉醉开始走向了关注世情,心怀敬畏,低首尘埃。《井水谣》的艺术性融于思想性之中,以农民平实的生活轻松入笔,6节浓郁地方特色的歌谣贯穿于9节小说之中,俩位主人公支书与老队长,个性鲜明,一个圆融世故善于变通,一个刚正不阿,顽冥不化,坚守碑约。而那位书记大人,韬光养晦,笑里藏刀。有意思的是,书记站在支书的背后推磨,而小趿子朱总又站在书记的背后推磨。用小说里的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小说结尾,支书的言行写得过于实显得太满了,删掉也许更有留白。个人观点,权作商榷。

在主流媒体赞颂党歌颂党的嘹亮红歌旋律中,《龙门》杂志透过盛世,呈现一份理性的思索。这是一份特殊的献礼。

本文发表于《河东文学》2012年第二期头题小说同期评论。

注:侯敏先《井水谣》首发《龙门》杂志20117月总第44建党90周年专刊,转发《河东文学》2012年第二期。

作者

赵爱玲。笔名艾凌、安详。河津实中教师。心理咨询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诗歌、散文、小说、评论作品发表于《散文诗》《山西文学》《山西作家》《黄河》《都市》《湛江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杂志。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山西文学年度作品选·诗歌卷》等选本。出版散文集《留点空白 留点想像》。著长篇心理小说《青春惑》等书。获第六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

个人微信:sxhjax

公号:“安详心世界”

本期责编:渐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