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站9.7了,国产科幻这回才叫长脸

 2022_12_04 2022-12-06 发布于上海

《三体》真的要来了。

B站动画版,倒计时一周;

国内外两部真人剧集,都说预计2023上线。

(尤其是动画,Sir光看预告就挺多名场面经典元素了,没看过原著的话估计很难理解粉丝的兴奋)

课现在补也来得及。

但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行,Sir先简单出几个测验题:

人类的太空舰队以什么做推进动力?叶文洁向三体文明发的信号用的什么技术?

太空电梯的原理是什么?“水滴”和“二向箔”在现实中有没有理论基础?

……

沉默了,就对了。

要真正理解,并沉浸于《三体》相关的所有作品,对普通人有门槛,对此官方也早就有考虑。

今天,毒饭们收下不谢——

《三体》官方权威,保姆级说明书。

未来漫游指南

图片

Sir不说那些虚的。

就看它的阵容背景:刘慈欣×B站×BBC。

3集,50分钟。

Sir一晚刷完,它未必能解答你关于《三体》的所有疑问,不过挑出了核心内容展开,比如高概念的设定,比如作品的灵感来源……划好重点,通俗易懂。

最重要是。

如果说《三体》是国内最伟大的科幻作品之一。

那么,它就像是为所有科幻爱好者,搬来了一架通往星空的“思维阶梯”。

图片

01

“指南”

据说,片子原名是《未来奥德赛》,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同名原著,阿瑟·克拉克的2001:A Space Odyssey(斜体)(奥德赛为Odyssey的音译)。

后来才改成现在的名字《未来漫游指南》,英文名是Rendezvous with the Future(与未来相会),也是致敬了克拉克的另一篇科幻小说《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 with Rama)。

中文名定为“指南”,不是为了装×。

《未来》的配备担得上指南级别。

《三体》作者刘慈欣,不是客串挂名,而是纪录片的全程讲述人。

“含刘量”100%,绝对“男主”。

出场的专家,都是行业顶尖专家,妥妥权威“大佬局”。

随便拉两位。

弗兰克·D 德雷克博士,射电天文学家,提出“德雷克方程”,这个公式让他跟薛定谔、麦克斯韦齐名。

公式用来推算“银河系及可观测宇宙内可能与我们接触的高智文明的数量”。

不是真要算出来数量,而主要是总结了需要考量的概念,比如银河系里可能与人类通讯的文明数量、银河内恒星形成的数量……

图片

吉尔·C·塔特博士,“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协会(SETI)天文学家(荣誉退休)。

记得《超时空接触》里,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科学家吗?

原型就是她。

图片

制作背景也担得上“大佬”。

开场就震撼到Sir的特效画面,来自艾美奖获奖团队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醒一下,看时最好调成高码率,视觉效果很是震撼)

制作方BBC Studio,科学纪录片界的大厂。

像《蓝色星球》这样的高分纪录片,每年都会推出1-3部。

本片总监制史蒂夫·克拉布特里,是BBC最长寿科学纪录片《地平线》系列的监制。

从阿尔茨海默病到南极科考站,再到海洋、太阳系,他监制的纪录片涵盖科学的各个领域。

到科幻,也是经验老道。

硬件码完,再来看软件。

整个纪录片说的,都是大多数读者最关心和担心的:

他说的,不会是真的吧。

还真有部分是。

比如,小说里最先出现的太空高科技研究点:红岸基地,就有原型。

只不过改了颜色——

现实中,人家叫“绿岸”。

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绿岸社区,所以也叫绿岸天文台。

有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孔径电波望远镜。

图片

1960年,绿岸天文台开展“奥兹玛计划”,开始搜寻外星文明的无线信号。

这个时间,跟《三体》中红岸基地的建成时间也大差不差。

而现实中它真的向太空发射过信号。

按照距离测算,即使是发往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得四年时间,一个来回就是八年。

要是外星文明来自更远的地点,这时间可能会拉长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八年,可不就是叶文洁收到回复的时间吗?

书中讲述“三体文明”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基于的应该就是这个现实数据。

所以说,人类现在还没收到回复,实锤“三体文明”不存在了图片

还有冬眠技术

小说里,若有人得了什么绝症或者身背任务需要去未来,他们就会选择冬眠。

以期未来的科技进步能有治疗良方。

这项医学项目,现实中也的确在研究。

我们可以设法把动物的冬眠能力

运用在人类身上

图片

现在的进度是,已经能把人的核心温度降低三四度,使新陈代谢减缓20%到25%。

听着还行?

但,真正的冬眠,需要将它降低95%(差不多是真“凉了”的程度)。

而且,最多保持三四个小时,不然会造成身体损害——

距离真正的冬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说这些技术里最酷的,Sir认为是“太空电梯”。

没错,也是真的。

如今的技术难点,是线缆的材料。

所需的材料是碳纳米管
这种材料要强韧四五十倍

图片

总之看完,就算理科成绩再差的观众,也有机会成为三体通、科幻通。

而且还会增加你的代入感——

文字里、想象中那个诡秘的“丛林”,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02
回答?不要回答!

小说那段紧张刺激的剧情你应该记得——

叶文洁私自向太阳发射了信号。

得到回复,“不要回答”。

但主角嘛,肯定不可能听话的呀图片

她回了,由此引出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长达三部的对峙。

之所以紧张,因为我们忍不住假设:

未来……会这样发展吗?

图片

很多人知道,人类一直在努力发展太空科技,试图接触外星文明。

我们的确面临和小说相似的道德困境。

且每个时期主流观点不同。

开始,我们的态度非常坦率友好。

1962年,乌克兰的一台发射机,向太空第一次发出信息。

内容只一个单词“MIR”,俄语意为“和平”。

信息本身“具有伟大的象征意义”,友好是友好了,可信息的语言是摩斯电码。

摩斯电码?外星人能理解?

人类也有后手。

十几年后。

在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也就是绿岸天文台),科学家用当时最先进的电波望远镜又发送一条信息。

它用两种不同频率发送,显示方式是一连串的0和1。

长这样:

图片

这次的逻辑和上次不同,不是指望对方能回复沟通。

而是向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告知”。

发送的信息包括,构成生命的一些化学元素、望远镜示意图,以及人类是由什么组成的、长什么样、掌握什么科学技术。

图片

这差不多是向外星文明和盘托出人类的软肋。

在《三体》世界观这可是大忌。

——恐惧,是整部小说的精髓之一。

小说里整整三部,人类都在费尽心力保护地球的坐标不被发现,以此躲避外星文明的打击。

同时,人类用来要挟三体文明的条件也是如此逻辑:

如果你对人类文明产生威胁,我就把你的坐标广播到太空。

正因为有这个威慑,人类和三体文明才会“和平共处”几世纪。

发现没。

在“是否向太空发射信号”这一点上,科幻作家大刘和科学家的意见其实是相左的。

在他的观念里,和平友好,不一定是所有文明都会遵循的道德法则。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好的方式,还是待在暗处静静观测。

当然,我们的科学家们肯定也意识到发送信号的不确定性。

观测电磁波的工作,越来越受重视。

包括咱们的“天眼”。

201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落成,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填充口径射电望远镜(直径500米)。

图片

天眼的主要任务是“追踪巡天”:在天空中进行漂移扫描、观测系外行星的信号。

如此高密度巡逻,只要外星人有信号传输,不管目的地是不是地球,我们基本都能发现。

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5年,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外星的引力波信号——这是人类预测外星文明最可能使用的通讯手段。

之后,人们又检测到至少50个引力波事件。

2017年,天文学家又观测到一个闯入太阳系的“天外来客”。

这是人类第一次定位到天体从另一个恒星系进入太阳系。

一个形似雪茄的“物体”。

终于要有第一次接触了?

很遗憾。

研究发现,第一次引力波,是因为黑洞的碰撞。

图片

第二次“天外来客”,没有检测到它发出的任何信号——它可能真的只是一颗普通的星星。

图片

不过,也是这两次发现,把人类又推到了这个问题面前:

若真的收到外星信号,答还是不答?

争论不休。

直到八十年代,吉尔·C·塔特博士博士所在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协会(SETI)编写了《关于探测到地外智慧生命后活动的原则宣言》。

里面最重要一条,是规定了签署宣言的人将不会发送回复,我们必须针对是否回复达成全球共识。

图片

仍然没有答案。

不是我们在逃避——

复杂的人类社会,也像一个“宇宙”。

许多宏大的未知会被扔进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它不是消失不见。

只是留下了一种永恒的,无声的凝视。


03
向上飞吧

纪录片中还有一幕重磅信息。

一封信。

内容细看很奇怪:
亲爱的女儿,当你看着这张信纸上的字时,爸爸早已消失在时间的漫漫长夜中。
二百年了,你遇到ta们了吗?
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
我相信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第一艘飞向其他太阳的飞船已在途中,还有更多飞船即将启航……
我不想让你生活在一艘永远航行中的飞船上,但我相信这样的使命对你会有吸引力的,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刘慈欣写给未来女儿的一封信。

图片

Sir觉得奇怪的是时间:二百年?

因为不管是这一代还是下一代,加起来寿命也不太可能两百年。

或许,刘慈欣预设了这样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寿命迅速延长,或者冬眠技术已经成熟,人类可以自由地到达未来。

嗐,大刘又玩了一手“文字游戏”。

这封信表面是对女儿的祝愿。

实际隐含着大刘对人类命运,一贯谨慎的态度——

人类要想生存,要么遍布宇宙,要么,彻底灭亡。

粉丝该激动了。

因为某程度上,这就像是《三体》的一个番外篇啊!

看过前面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大刘所有想象力都有迹可循,是现实科技的变形和延展。

那么,人类要如何在太空中长期生存呢?

他大概是知道科技的现实基础,才会对女儿有这样的盼望。

纪录片最终就落在这一个终极畅想。

要实现星际航行的梦想,目前两个技术难点:

生存问题和飞行动力

《三体》中,人类创造了一支庞大的太空舰队,它们甚至庞大到独立成“国”。

如果拿车和房来比喻,在我们的想象中,星舰肯定是比星球小很多的一个“车子”……

但。

如果它本身就是“房子”呢?

这“房”里,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相当于一个小城市。

现实中我们也在努力造“房”。

对生态圈的试验,从1991年就开始了。

生物圈二号”,一个占地面积三英亩得生态圈,里面是个微型雨林。

草原、沙漠、海洋、沼泽……地球上有的它都有。

四男四女来到这个生态圈,自己种地、回收所有水、循环利用空气,住了整整两年。

图片
图片

最后试验还是失败了。

制作假山的混凝土吸收了二氧化碳,间接造成氧气的减少。

这是一大设计缺陷。

图片

还有比它更致命的问题。

生物圈要想实现长时间循环,就得有一定规模,而飞船规模大了,推进动力就得更大……

现在是在地球,有太阳能可以消耗,但到太空,去哪找类似于太阳的能源呢?

这就到了另一技术难题:动力问题

科学家找到的能源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

这种能源清洁,且巨量。

如果能成熟控制核聚变,再利用下海洋的资源,能得到够用一千五百亿年的能源——

比已知宇宙的年龄还大。

目前,核聚变实验堆的实验装置已经在试验。

“人造太阳”正在建造。

或许,不久后的将来,人类就会从中受益。

图片

可以看出。

这些技术,要么失败,要么正在研究中。

可当作家插上想象的翅膀,它们进入科幻世界,处在太空里的战舰会发生什么?

在《三体》中,刘慈欣提出一个可怕的设想。

两个公理: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第二,宇宙中文明的数量不断增长,但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由此可以推到出:

一个文明为了生存,它只能绝对地摧毁别的文明

图片

《三体》里第一个实践它的,就是人类自己。

三体文明摧毁人类的太空舰队后,少数几艘幸存战舰飘荡银河,与地球失去联系。

怎么活?

残酷的一幕发生了,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准备时间:

每艘战舰,几乎都是毫不犹豫向临近战舰发起攻击。

胜者怀着愧疚接手同胞的战舰,败者成为同胞蛋白质的补充。

此时,每个战舰其实都相当于一个文明,理论的演示,生动形象。

而一切的开始、引发这场惨烈的斗争的。

是一艘战舰里生态圈的崩溃。

图片

或许有人会说,科幻故事都是假的,何必真去花大价钱去研究。

这确是想象没错,但焉知不是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刘慈欣说,科幻小说就是把未来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包括一些怪异的、难以想象的可能性。

这也正是科幻的魅力。

《三体》里的概念复杂、科技灵感多样,目前的两集,太空电梯、冬眠、红岸基地等原型一一登场。

逐渐将想象中的世界拉近到现实。

尽管这些实验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正如大刘所说。

不管是科学,还是科幻,其实都是一粒“种子”。

Sir不禁想起同样伟大的科幻作品,电影《银翼杀手》。

第四个复制人到了生死时限,最后一刻忽然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它救下男主,并念出一段的诗句: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我目睹了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烁。
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所有这些时刻 终将流逝在时光中,
like tears...in rain.
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图片

复制人短暂的一生,它被操控、被奴役,想尽办法摆脱命运,可最后还是败给人类给他设定的时限。

生命最后一刻,他不甘,却并不遗憾——

因为他曾见识过宇宙

那是它最接近于“人”的时刻。

宇宙,永远是最终极的浪漫和人类最深的恐惧。

我们探索,
不只为生存,也为更广阔的认知。

而这些对宏大和未知的追求,或许,正是人类进步的缘由。

正如大刘在预告片里对每一个你的期待:

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就去开创这样的未来。

而这。

是我们为数不多,可以调整命运方向的时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