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和杜甫被赐樱桃后各写一诗,王诗《赐百官樱桃》成公文典范,杜诗《野人送樱桃》却让人感慨

 qiangk4kzk8us4 2022-12-06 发布于云南

空青

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

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

【引】

冷的地方已经在过冬天了,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记得今年夏天吃樱桃的滋味。

樱桃这种水果好像跟荔枝一样,都是我们的本土水果,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了关于樱桃的诗歌记述。

不过那时候的樱桃在北方还没有推广种植,产量稀少,属于贵族水果之一。这一点我们从流传下来的“樱桃诗”里也能看出来。

比较出名的,有王维的《赐百官樱桃》和杜甫的《野人送朱樱》。两人都在回忆安史之乱前在宫廷的日子,每当南方樱桃成熟,朝中官员都能收到当季的樱桃吃,而安史之乱以后,这赐樱桃的回忆也成为了盛唐的一个符号,勾起当事人的唏嘘感慨。

我们先来看王维的这一首,写这首诗时候的王维还是个小官,文部郎。而这首诗也是风格很典型的一首宫廷诗,全篇以歌颂为主题。以这一首不出名的小诗,倒也可以一窥唐时宫廷的一个侧面,还有王维人生在官场中的一个侧面。

【诗】

赐百官樱桃 

王维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自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诵】

这首樱桃诗里,王维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特别明显,反而是宫廷诗那种空洞的内容感比较突出。诗里八句话,全都是围绕着赐樱桃这一件事展开来写。颈联颔联两联对仗,也是以比喻用典等手法描绘领樱桃的场面。

这些对宫廷事件乏味的铺陈并不会激起大多数后世读诗人的兴趣。也许那些专于撰写公文之人,可以多来学学古代才子的笔法与词汇。

这首诗有趣的地方,我认为是在最后两句,这是很能看出王维心里“人文关怀”那一面的流露。

樱桃是热带水果,在中医里,热带水果皆带热气,吃多了就会“上火”,也就是王维说的内热。王维很细心地体察到了大部分人对热带水果的这一担忧,并且以此点出了宫廷赏赐的巧妙用心:

吃樱桃上火这件事,皇帝也早就为大家考虑到了,因此樱桃之后,还有寒性的蔗浆赏赐。一热一寒,阴阳相济,便能够让文武大臣既品赏樱桃美味,又无忧热气袭身。

而且这两句,作为整首诗的结尾是合时也合宜的。前面六句用了大量的篇幅,从仪式的漂亮与隆重上记录宫廷,后面偏锋出笔,写出了皇宫在这件事情上的思虑周到,表现高高在上的皇宫内院也会为臣民考虑周到,将对宫廷的赞扬提升到了另一个更高的维度。

这不得不说是王维的绝妙之笔。而这个道理,放在现在也是同样。好比拍老板马屁,你说他穿的多么讲究、公司装潢多么大气上档次,这些终究只是外在。你如果夸他穿搭、布局上有讲究、有文化,夸他这个人有气质有底蕴,你觉得作为老板会更喜欢听哪个版本呢?

钱已经有了,当然就喜欢追求文化、艺术、宗教这些更高层面的东西。所以答案不言自明。

【悟】

上面说过,咏樱桃的诗里还有杜甫的一首很是有名。

如果说王维的诗词“注重承赐,处处皆纪恩泽之隆”,只在结尾一点提到了恩泽之外的东西,那么杜甫的樱桃诗,可以说是纯纯的人文情怀与怀旧心思。

原诗如下:

野人送朱樱

杜甫 〔唐代〕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不一样,是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流离失所,漂泊西南时期的作品。

随唐玄宗幸蜀,杜甫也不远千里赶来麻鞋见天子,来到了蜀地。这一天他在外游历,碰到一家热情的山野村夫。村夫给杜甫送上了西蜀刚刚成熟的樱桃,一个个红彤彤、圆溜溜,让人食指大动。

可杜甫此刻却没有对樱桃感兴趣。村夫给他送樱桃的行为,让他想起了之前在门下省做左拾遗的时候曾经蒙受的皇帝赏赐。那一次,自己高举着受赐的樱桃,缓缓退出大明宫,心中满满是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皇帝的感激。

可时过境迁,天旋地转,当时的金盘玉箸早已经失散,而自己又在这滚滚红尘茫茫官场中飘荡过了一段不堪说的人生了。

一介白衣,诗书传世。

我是空青,关注我,共同传承中华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