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率高达100%!产值过百亿的加州鲈,不得不防这些病害

 国术传承摘录馆 2022-12-06 发布于广东


作者 | 刘梦梅 高贤涛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学名大口黑鲈,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加州鲈养殖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其养殖产量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统计,全国加州鲈产量约为70万吨,产值过百亿。

然而,随着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州鲈病害已经越来越突出,现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就加州鲈养殖过程中易发生的病害特征以及相应的病害防治等方法加以介绍,以其为养殖户在加州鲈病害防治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1.病毒性疾病

加州鲈的病毒性疾病死亡率高,且难以防治,给世界范围内的加州鲈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以虹彩病毒蛙病毒属、脾肾坏死细胞以及鲈弹状病毒引起的危害和影响最大。病毒性疾病提前预防很重要,可以进苗后提前口服增强特定免疫的小肽类,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多糖类、中药类等产品增强机体免疫力。

1.1蛙虹彩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症:虹彩病毒在我国全年都有发生,但是其高发季节在夏季,发病时的水温为25-30℃,主要危害成鱼,致死率极高。患病的加州鲈初期一般无明显的症状,但是部分病鱼会表现为嗜睡,食欲不振,在水里缓慢游动,体表可见多处溃烂及出血点,鳍条基部、尾柄处红肿出血;解剖发现其脾脏肿大,颜色暗红发黑,肝脏发白并有出血点,病鱼具有因病毒感染引发的溃疡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图1:病毒检测虹彩病毒阳性的加州鲈体表特征

防控方法:

1) 对苗种场、良种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制度;

2) 加强疫病检测与检疫,掌控养殖场养殖状态;

3) 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提高抗病能力,并加强饲养管理;

4) 采用含碘国标渔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5) 投喂合法中草药或者多肽类物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6) 发生继发性细菌真菌感染时,分离病原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国标药进行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1.2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细胞肿大病毒)

病症: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受水温影响,当水温为25~34℃时,易发该病,28~30℃是其最适流行水温。当水温低于18℃时可使鱼感染但不产生临床症状。

由此可见温度高于34℃或低于18℃时该属病毒都会被抑制。一般被细胞肿大虹彩病毒感染的病鱼临床症状表现为:在水中游动异常,嗜睡;体表无明显损伤,体色发黑,严重时可见眼球突出,鳃丝充血或出血;解剖病鱼可见贫血症状明显,肝脏发白,脾脏、肾脏肿大发白或有出血点等。

图片 图片

图2:病毒检测脾肾坏死病毒阳性的加州鲈体表特征

防控方法:

1) 对苗种场、良种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制度;

2) 加强疫病检测与检疫,掌控养殖场养殖状态;

3) 减少乃至停止投喂饵料;

4) 使用聚维酮碘等温和的消毒剂对水体消毒;

5) 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增加水体溶氧;

6) 同时,捞除病鱼及死鱼,深埋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1.3鲈弹状病毒病

病症:流行季节主要3-4月、10-11月,在水温25°C-28°C时最易发病,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100%。主要危害加州鲈鱼苗种。濒死的加州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脏肿大,胃肠空虚,肾脏肿大。部分病鱼可见身体消瘦甚至出现弯曲。

图片 图片

图3:病毒检测鲈弹状病毒结果阳性的加州鲈体表特征

治疗方法:

1) 对苗种场、良种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制度;

2) 加强疫病检测与检疫,掌控养殖场养殖状态;

3) 采用国标渔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4) 投喂合法中草药等,增强鱼体抵抗力。同时,立即停料或减料;

5)忌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以结合使用针对性较强的治疗病毒病的药物。


2. 细菌性疾病

2.1结节病或花身(诺卡氏菌)

病症: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隶属于诺卡氏菌科(Nocardiaceae)诺卡氏菌属(Nocardia),为革兰氏阳性、兼性胞内寄生菌。是加州鲈养殖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诺卡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潜伏期长、发病率高、病情发展缓慢、流行季节较长,在4-11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6-10月,水温在15-32℃均可流行,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

由于诺卡氏菌生长缓慢,使得鱼体病情不剧烈,在感染鱼体后,机体起初体表无症状或者是症状不明显,仅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水面,但随着病情的加重,部分鱼体表变黑或出现了白色或淡黄色结节,溃烂出血,尾鳍也有溃烂出血,并逐渐死亡。解剖后发现在鳃、肾、肝、脾、鳔等内脏组织中会有白色或者淡黄色结节出现。

图片

图4:诺卡氏菌感染特征

预防与治疗:

1)投饵勿过量,避免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或残饵堆积;

2)定期的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在30-40cm,且使养殖水质呈现弱碱性;

3)对养殖水体等进行消毒,以减少水体病原菌;

4)选择使用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药,如:四环素类盐酸多西环素粉、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粉。

2.2烂鳃病(柱状黄杆菌)

病症:柱状黄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养殖水体和自然水体中以及水生生物体表均广泛存在,在水质较好,鱼体无损伤的条件下,加州鲈不容易发病。一旦水质变差,鱼体抵抗力下降后,细菌性烂鳃的发病率会大大提高。一般流行于4-10月,夏季最易爆发,水温15图片以上时开始发病,20图片以上开始流行,水温在15-35图片范围内,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

一般感染初期鳃丝略微肿胀,鳃丝上常见白色或者土黄色的粘液,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又是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而患病的加州鲈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1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

预防与治疗:

1)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

2)选择优质健康鱼种:鱼种下塘前,用10mg/L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者15-20mg/L药浴15-30min;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min;

3)在发病季节,每周全池遍洒漂白粉1-2次。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g;每月在食场周围遍洒生石灰1-2次;

4)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可选用双黄苦参散、青板黄柏散、三黄散、板蓝根末、大黄散、大黄岑鱼散和大黄五倍子散等中草药治疗;

5)使用奎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

2.3细菌性肠炎病

病症:肠炎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肠型点状器单胞菌等,为革兰氏阴性菌,其感染的鱼体由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较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严重时死亡率可达90%,一般流行于4-10月,流行水温为18图片以上,25-30图片为流行高峰。肠炎型的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当鱼体状态良好时,虽然肠道中有该菌的存在,但是却不是优势菌种,但是,当条件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在肠道内大量的繁殖,就会导致疾病的暴发。一般患病鱼体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

剖开鱼腹,早期可见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粘液,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充血发炎,肠壁呈红色或紫红色;腹部膨大,腹壁上有红斑,肝脏常有红色斑点状淤血,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仅将头部提起,即有黄色粘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

图片 图片

图5:细菌性肠炎特征

防治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

2)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投喂新鲜饲料;

3)选择优良健康鱼种,鱼种放养前用8-10mg/L浓度的漂白粉浸洗15-30min;

4)发病季节的外泼消毒,每隔15天,使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在食场周围泼洒消毒;或者使用其他的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池水,可每日泼洒,连用3天;

5)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如:山青五黄散、双黄苦参散、青板黄柏散、三黄散、板蓝根末或者是大黄五倍子散;

6)使用酰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或者其他的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恩诺沙星等。


3.真菌类疾病

3.1水霉病

病症: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菌为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在淡水中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5-26图片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图片体表完整,体质较强的个体,一般不发生水霉病;鱼体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原迅速生长,菌丝一端深入宿主组织内,造成发炎和坏死,另一段露在体表外大量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毛状絮状物,鱼体焦躁不安,在池壁或网箱周围摩擦,患病个体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措施:

1)池塘清底,并使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消毒剂进行消毒;

2)加强管理,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使用对真菌具有杀伤作用的产品,如聚维酮碘溶液、杀真菌类产品或者是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4)内服抗细菌的药物(如:磺胺类),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