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历史文化名人——郝懿行

 姓氏文化藏谱馆 2022-12-06 发布于山东

郝懿行(1757~1825) ,字恂九,号兰皋。清代著名经学家。栖霞县(今栖霞市)人。

  乾隆五十一年(1786)以优贡入太学,两年反科试中举。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授户部额外主事。他自幼聪敏好学,在县学读书时,被山东学使赵鹿泉誉为“栖霞四杰”之一。自任户部额外主事后,长期做虚衔官,平日少公事,养成寡言少语、唯书是学的习惯。为买书常不惜“典却寒衣”,为著书立说坚持“漏下四鼓者四十寒暑”,其一生留下50余种近400卷著作,去世时,除满屋书籍和手稿外,一无所有。

  其代表作《尔雅义疏》19卷,该书始撰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完稿于道光二年(1822),历经14个寒暑成书。该书对中国古代经典词书《尔雅》详加辨析,援引考据,疏通证明,校正讹谬,博得了同时代著名学者沅元、王念孙等人的赞誉。《尔雅义疏》还矫正了西晋郭璞《尔雅注》的许多疏漏,比清初邵晋涵的《尔雅正义》亦有独到之处。为研究训诂学的重要著作。先后有阮刻、陆刻、家刻和商务印书馆、中国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多种版本问世。在《辞海》等现代辞书中,引《尔雅义疏》为注处甚多。

  郝懿行另一经学名著《山海经笺疏》(18卷),也以“精而不凿,博而不杂”被推为同类著述的上乘。

  他从30岁起撰写的《春秋说略》 ,三易其稿,历时20年成书。《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说:“吾见历代论《春秋》者无虑数百家,惟兹划尽千秋藤葛。”给予高度评价。另有经学著述《易说》、《书说》、《诗书》、《礼记笺》等及《宝训》、《燕子春秋》、《蜂衙小记》、《海错》等自然科学著作。郝懿行还是图书收藏家,共收集各类书籍达万册之多。郝懿行著书立说得其夫人王照园的全力支持和协助。在郝懿行因病中止《尔雅义疏》的著述时,王照园边照料丈夫,边缮清整理其手稿,使之成册,固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誉。道光五年(1825)郝懿行病逝后,其手稿由夫人王照园整理后,结册成集。光绪年间,淄川人毕东河等将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春秋说略》等遗著奏奉朝廷,交翰林院保存。


王照园(1763~1851)字瑞玉,号婉佺。福山县(今福山区)河北村人。清代著名女诗人和训诂学家。

  王照园出身于书香家庭,其母林氏生于栖霞县名门望族,饱读诗书,居家有法度,对子女教育甚严。王照园6岁丧父,在其母教诲下,10岁读《孝经》、《内则》,12岁读《毛诗》,15岁自知励志,泛读经史。20岁始作《葩经小记》。1788年与栖霞县经学家郝懿行结为伉俪。他们志同道合,感情十分融洽,常以诗词唱和。是年秋,郝懿行去济南应试中举,作诗两首寄回赠之,她当即吟诗两首回赠,以示祝贺。其诗云:“小试文场久擅名,矮庐一人倍经营。案头挥笔风添势,夜半构思月助明。花结锦成人易懒,云飞露白马登程。如君折得蟾中桂,自尔高山听鹿鸣”。鼓励丈夫不得骄傲,再接再厉,争取登进士及第。

  王照园虚心好学,锲而不舍。她常以“平生要做校书女,不负乌衣巷里人”的诗句自勉。《列女传注》是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注释《列女传》著作,其书早已佚失。王照园遵母遗命,为《列女传》作补注,完稿后,又经郝懿行订正,成书《列女传补注》8卷。她对朱熹的《诗经》注释不甚满意,认为有些注释晦涩难懂,1783年即重注《诗经》,后因故停笔,其稿已多散失。1803年又重整旧稿,并同丈夫一起研究考订,以问答的形式,写出二人对《诗经》的新解,每日一篇,多至二、三篇,至嘉庆年间,写成《诗问》7卷问世。王照园为人贤达。嘉庆四年(1799),郝懿行中进士,授户部江南司主事,王照园随夫至任所,常同当时的文人、学者广泛交往,并受到尊重。她曾为尚书阮元母子题作“齐名积古从公定,室有藏书是母留”的诗句,阮元依句改居室“续古斋”,为“积古斋”。郝懿行曾一度因病中止《尔雅义疏》的著述,王照园一面护理丈夫,一面缮清整理,积之成册。郝懿行常说,在自己著作中,采“照园说”甚多。道光五年(1825)郝懿行去世后,王照园回归故里。她深居简出,专门整理丈夫遗著。自著有《列女传补注》 、 《列仙传校正》、《梦书》、《晒书堂闺中交存》、《葩经小记》等。咸丰元年(1851)病故,享年88岁。《辞海》中言她“长于训诂,亦擅文学”。其书法亦遒劲,有唐人欧、褚遗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