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初年的皇家祭坛-1914年的天坛(二)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07 发布于北京

天坛里面的斋宫是皇帝参加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场所。

文章图片1

斋宫大门

通往斋宫的大门。

文章图片2

斋宫的正殿

无梁殿是斋宫的正殿。

文章图片3

宝座

斋宫中原先的宝座。上面的“钦若昊天”四个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文章图片4

斋宫东望

这是从斋宫向东眺望的景象。

文章图片5

皇帝更衣室的大门

通往皇帝更衣室的大门。

文章图片6

穿祭袍的袁世凯

穿着祭祀袍服的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

文章图片7

纯色的小牛犊

用于祭天的纯色的小牛犊。

文章图片8

拜神时的助手

在拜神时协助的帮手。

文章图片9

牌匾离开圜丘

祭祀中使用的牌匾正在离开圜丘。

文章图片10

大鼓和编钟

在祭祀时演乐用的大鼓和编钟。

文章图片11

笛子演奏者和歌手

在祭祀过程中参加演乐的笛子吹奏者和歌手。

文章图片12

正在离开的袁世凯

祭祀完后,正在离开圜丘的袁世凯。

文章图片13

穿祭袍的官员

一位身着祭祀袍服的官员。

文章图片14

北望圜丘

北望圜丘,依然雄伟壮丽。但是从周边的杂草来看,这里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人好好打理一下了。

几年之后的1917年,张勋复辟,屯兵天坛。随后冯玉祥的讨逆军在天坛和张勋的辫子军展开激战,不少古迹和树木遭到损坏。张勋复辟的闹剧结束后,内务部找人清理了战争遗迹。随后的1918年1月1日,天坛正式对游人开放。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