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王阁序》详解10文字版~典故与注释2·牛斗紫气·下榻·南平·南昌

 昵称63703230 2022-12-07 发布于江苏

上期咱们说到“龙光射牛斗之墟”中,有个精彩典故,今天咱们就来细说这个典故:牛斗紫气。

文章图片1

【注释】龙光,指宝剑的光芒。牛斗之墟:(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直译】物有光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牛、斗二星之间。

【创造成语】物华天宝

【典故】牛斗紫气

据《晋书·张华传》记载: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焕……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

【典故释义】

当初,吴国还没有(被晋国)灭掉,牛星与斗星之间常有紫气,相信道术的人都认为这象征吴正强大,不可征伐,只有(博学多识的中书令)张华不以为然。等到吴国灭亡之后,紫气更加明显。张华听说豫章(今南昌)人雷焕精通天象……问:“是什么吉祥征兆呢?”雷焕答:“是宝剑的精气,上彻于天罢了。”……张华大喜,立即补雷焕为丰城县令。(丰城,因为后来发现了两把宝剑,所以还有个别名叫“剑邑”,今天是江西省宜春市代管的县级市。)雷焕到丰城县以后,挖掘监狱屋基四丈多深,发现一个石匣,光气异常,匣中有双剑,且刻有字,一是“龙泉”,一是“太阿”。当天晚上,斗牛之间的光气就没有了。

雷焕……派使者给张华送过去一把,自己留了一把。有人对雷焕说:“得到两把只送一把,难道能瞒得过张公吗?”雷焕说:“本朝将要大乱,张公也会在乱中遭祸。此剑……为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作他物而去,不会永远让人佩带。”张华拿到宝剑之后……给雷焕写书信说:“(我)详细观察剑上刻的字,此剑就是“干将”,“莫邪”怎么没有送来?虽这样(两剑分离),(但这两把剑是)天生神物,终将会合。”……张华被杀后,(干将)剑不知去向。雷焕死后,其子雷华为州从事,带“莫邪”剑经过延平县的渡口,剑忽然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使人入水寻找,没找到剑,但是看见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水中,身有花纹,寻剑的人恐惧而回。顿时光彩照人,波浪大作,宝剑就这样消失了。雷华叹道:“先父的化为他物之说,张公的终将会合之论,今日算是验证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说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后来,“延津剑合”就成了成语,又称“延津之合”,意思是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

后来,“莫邪”入水、双剑化龙的这个地方,就有了剑津、剑浦、镡(xín)川、龙津剑州、南剑州等别称。今天,就是福建省的南平市。如果你到南平的九峰公园,就能在双剑潭中看到一个“双剑”雕塑,那就是南平的市标。

文章图片2

福建省南平市的位置

文章图片3

福建省南平市的市标“双剑”雕塑

宋代名医宋慈、北宋第一位状元且官至礼部尚书的黄裳,都是南平人。

再说回“干将”、“莫邪”两把雌雄宝剑的神话。据《列士传》、《孝子传》、《搜神记》等记载,干将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名的铸剑师,楚王命他锻铸宝剑。干将便与妻子莫邪奉命铸剑两把,一把叫“干将”,一把叫“莫邪”。知道楚王性格残暴,干将就让妻子把宝剑“干将”传给儿子,然后把宝剑“莫邪”献给了楚王。后来干将被楚王杀死,他儿子成年后完成了父亲遗愿,杀掉楚王为父亲报了仇。

文章图片4

干将莫邪雕像

文章图片5

干将莫邪宝剑

朋友们,这就是“牛斗紫气”的典故。如果您觉得我这知识够干,那就点个赞,不然,我跟西瓜籽儿没完;如果您想知道我葫芦里还有啥,那就点个关注,不然,铁拐李八仙过海,可要来抢走我的葫芦;如果您有话要说,不妨来个评论,就算没有高谈阔论,也是开口吐金。如果您有意分享,必然手留余香。废话到此结束,接下来,聊聊徐孺。

文章图片6

【注释】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榻:<名>坐卧用具,形状狭长低矮。”注意:“下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客人)住宿”,是对客人入住的礼貌、文雅用语。比如说某人下榻某酒店,一般是酒店方或他人说的话,是对住酒店者的礼貌用语,而不是住酒店者本人说的话。这个词来源于“徐孺下陈蕃之榻”,但是简化以后,意思就不能按字面理解了。原文中的“下”是使动用法,“使……放下”,原意是“徐孺(受敬仰到可以)使陈蕃之榻放下”,不能从今天逆向推理古文而理解为“徐孺到陈蕃家里下榻”。

【直译】人多俊杰,地有灵气,徐孺子(受敬仰到可以)使陈蕃放下尊贵的榻床(供他坐卧)。

【创造成语】人杰地灵

【典故】徐孺下陈蕃之榻

文章图片7

徐孺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著名隐士,家贫务农,自食其力,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为人恭俭义让,周围的邻居都佩服他的品德,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zhū)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了长期的隐居生活,一边种地,一边设帐授徒。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获益匪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太尉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可见徐稚非常的清高。黄琼征召他的时候,他也没有应命。黄琼去世后在江夏郡下葬,徐稚就背着粮食步行到江夏,设鸡酒薄祭,哭完就走,没有告知主人自己的姓名。

再后来,名士郭泰(字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吊祭,在庐前放生刍(chú)一束,然后就直接离开了。刍:草。生刍:青草。生刍一束:原意是指新割的一捆青草,后来用以表示薄薄的一点儿礼物,也作为吊丧的礼物。徐稚同样没说话就走了,大家都很奇怪,只有郭林宗明白其意:“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意思就是:他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上说:“一捆青草,表示其人品格高洁如玉”,我承受不起这样的美誉啊。

这里我发表点个人意见啊。原文是“吾无德以堪之”,意思很明确,就是“我承受不起这样的美誉”。实际上,郭林宗还是没有明白徐孺子的意思。因为这是在郭林宗母亲的葬礼上啊,徐孺子意“其人如玉”的人,一定是郭林宗的母亲,而不是郭林宗本人。郭林宗之所以误解了徐孺子的意思,反映了两个事实:

1.徐孺子高雅含蓄,一般人难以理解。2.郭林宗也非等闲之辈,有一定的声望,这就使他在潜意识里接受了众人对他的评价,把自己定位为品格高洁的人。所以才会本能地把对应的赞美之词,理解为对自己的描述。

言归正传。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今南昌)做太守,一般不接待宾客,但是一到任就急忙找徐稚请教,而当时徐稚已经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只有徐稚来访的时候才会放下,徐稚走后就挂起来。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今天下榻某酒店的说法,就来源于这个典故。

汉灵帝即位初年,朝廷想征聘徐稚,但徐稚刚刚过世,享年七十二,同孔子享周岁七十二。

徐稚死后葬在南昌进贤门外。今天南昌的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园都是因为纪念徐稚而命名的。素享盛名的“豫章十景”之一“徐亭烟柳”就在这里。

文章图片8

南昌的孺子路、褥子公园、孺子亭

文章图片9

孺子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