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营养】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傻傻分不清

 zjshzq 2022-12-07 发布于浙江

作者:王序

图片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注册营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师,从事营养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共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在代谢性疾病领域权威期刊J Clin Endocrinol Metab、Diabetes & Metab、Atherosclerosis上发表论文4篇。

文章来源:粤营养越健康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随着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家时常可以在广告中看到标注有“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共生元”、“后生元”这些听上去非常接近,但又觉得有哪里不同的产品。

它们到底是何方神圣?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功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相互作用关系呢?你是不是已经傻傻分不清了呢?

别急~小编将在推文中把所有的疑问统统为您解开!
Q1、什么是肠道菌群?
要回答上面的那些问题,我们首先得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肠道菌群。
图片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在人体肠道内并长期与人体相互依存的细菌群落,包括40多个菌属,400到500种菌种,数量多达100万亿,是人体细胞量的10余倍,重量上相当于一个人的肝脏。

不同人的肠道菌群,其组成和数量存在着个体差异,可能受个体先天性的遗传控制,也可能受个体后天性的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疾病状态与药物等的影响。

根据与人类这一宿主的关系,肠道菌群又可以分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害菌(如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及中性菌(如肠球菌、大肠杆菌等),其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的体系。而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发诸多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病等等。

因为肠道菌群的复杂性,吸引了很多科学家开展了各个层面的研究,现有的一些证据提示,定植在人体肠道中的菌群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功能: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Q2、什么是益生菌?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以及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中给出的定义,益生菌是指当给予一定数量时,能够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活的微生物。

它们绝大多数“居住”于人体的消化道及生殖系统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人体健康,能够产生明确的健康功效,诸如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或减轻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益生菌可以预防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辅助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前可用于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工业生产的益生菌菌株大多属于乳酸杆菌类(如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等。而在我国,比较常见的益生菌有20多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也就是说当我们谈到益生菌时,必须明确到菌株号(例如鼠李糖乳杆菌Lr-32、长双歧杆菌BB536等),否则都是不准确的。

此外,由于绝大多数益生菌都是厌氧菌,被人体口服后,它们可能会在通过胃和小肠的过程中死亡,只有当数量庞大时,或进行较好的包衣处理后,极少数“幸运者”才能进入大肠并存活下来,所以服用益生菌制剂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2点:

①一般饭后用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避免水温过高;

②活菌制剂与抗酸药、抗菌药、药用活性炭等一起服用可能会减弱疗效,应避免同服或应至少间隔2小时左右。

Q3、什么是益生元?

了解完“益生菌”之后,我们再来聊聊它的好搭档“益生元”。

益生元的概念由益生元之父格伦·吉布索提出,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够选择性地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一般为非淀粉多糖或低聚糖)。

而根据2021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益生元与健康专家共识》中所描述,益生元是一类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能被特定微生物(如肠道中的有益菌)选择性利用的食物成分,从而起到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作用。

益生元虽然不能直接对机体起作用,但它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致病菌在肠道的定植和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通俗的说,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养料”或“食物”。

例如低聚半乳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并能被肠道菌群发酵成短链脂肪酸,从而有助于改善肠道生理功能。不仅如此,还有部分益生元具有改善钙吸收和促进骨健康,帮助改善大便性状和频率,促进营养素的代谢的作用,甚至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减少感染和过敏风险。

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最新定义指出菊粉(如下图所示)、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寡糖和多糖,植物提取物,多不饱和脂肪酸,酚类等均可作为益生元使用,但证据等级较高的还是经典定义中的那几类低聚糖。

目前,大多数的益生元被当作食品添加剂,用于涂抹酱、乳制品、饼干、巧克力、谷类食品等的制作,而乳果糖则是医院常见的益生元成分。此外,益生元还存在于许多天然的高纤维食物中,如一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如下图所展示)。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Q4、什么是合生元?

当我们了解完益生菌和益生元这“两员大将”后,想要理解“合生元”这个概念就so easy了~

合生元是为了克服益生菌在宿主胃肠道定植存活困难这一大问题而开发出来的。合生元又被称为共生元或合生素,是同时结合了益生菌和益生元以达到增效目的的一类新型膳食补充剂。

合生元能通过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多种益生菌的生长和/或激活其代谢,从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以改善活微生物膳食补充剂在胃肠道中的存活和定植,使益生菌和益生元协调作用,共同对抗疾病,维护机体的微生态平衡。       

简单来说合生元就是“益生菌+益生元”这样的组合体,同时具有两者的作用,但实际上则并非是简单的相加。

那怎样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呢?

通过选用特定的益生元(或再加入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使某类或某一组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有选择性地增加,从而使益生菌的作用更加显著和持久。


目前常见的合生元主要存在于保健食品或婴儿配方奶粉中,常用于补充人体益生菌不足、肠道菌群失衡、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症状。市面上常见的制剂组合有:

  • 乳酸菌+乳糖醇组合

  • 双歧杆菌+低聚果糖组合

  • 双歧杆菌+低聚半乳糖组合

  • ......

合生元正逐渐成为微生物、食品科学、营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合生元制剂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免疫调节能力,以及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功效。

Q5、什么是后生元?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相较于前面介绍的三个健康小卫士,大家对于“后生元”可能都比较陌生。不过这一概念确实出现得比较晚。

科研人员在既往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治疗某些疾病时,可能会出现效果不佳或是起效过慢的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益生菌在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要完成定植,通过竞争胃肠道黏附位置、平衡肠道菌群,才能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功效。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研究人员发现直接采用活菌的的代谢成分或是菌体成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更快更好的产生有益效果。因此,科学家就将益生菌的菌体本身、代谢物、或是裂解产物命名为后生元。

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也在Nature Reviews子刊上发表了关于后生元的定义和范围的共识声明,指出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

现在市售的许多后生元是一些益生菌的灭活菌株,比如乳杆菌科的某些属以及双歧杆菌属。然而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后生元不仅仅就是灭活的益生菌或由益生菌制成的。


那么后生元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具体的功效呢?

现有的一些研究发现,经过筛选的后生元,其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优于原活菌,即使经由高温作用或肠胃消化液处理,仍保有高度生理活性。

此外,也有部分研究发现:

  • 后生元作用于肠道,可以发挥消炎、抗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的功效;

  • 后生元作用于机体其他系统,可以发挥抗氧化、维持葡萄糖稳态、降低胆固醇水平、降血压的功效,甚至还可以帮助抗焦虑、抗抑郁。


图片(图片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关于后生元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关后生元的功能特性研究正逐步增加中。 

但是相较于益生菌和益生元,后生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包括了:


  • 更高的安全性(灭活菌)

  • 能更快速地发挥机能性见效快)

  • 无人群限制(全人群)

  • 更强的稳定性(易保存)

  • 更为灵活的用法(灵活用)

< 总结一下 >
最后,我们用5句话来把内容做一个总结:
  • 益生菌是有健康益处的活细菌;
  •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
  • 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特定益生元的混合物;
  • 后生元则是无生命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
它们都是肠道健康的小卫士。

上面这些知识,您都掌握了吗?

注:如果您需要营养相关指导,住院期间可由营养科会诊,出院后可前往营养科门诊就诊 ~

参考文献:

[1] 《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2019-5-29
[2] 《益生元与健康科学专家共识》,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2021-5-15
[3] Qin J, Li R, et al. A human gut microbial gene catalogue established by metagenomic sequencing. Nature. 2010;464(7285):59-65.
[4] Salminen S, Collado MC,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SAPP)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postbiotic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18(9):649-667.
[5] Panigrahi P, Parida S, et al. A randomized synbiotic trial to prevent sepsis among infants in rural India. Nature. 2017;548(7668):407-412.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