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日里说读书

 杨杨想吃糖 2022-12-07 发布于江西

一觉醒来,纷至沓来的各种消息几乎都关于“世界读书日”。可以说大数据时代活动肯定少不了。大概是前几年没怎么关注种种媒体,手机也没这么多复杂的消息,关于“读书日里”。因为以前不爱读书看书,有关的信息直接屏蔽就好,自然也不是个读书人,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要不是受了点利益,还以为是诈骗,着实嫌疑着。

论书的话最多的是《读者》《四川文学》《青年文摘》……对这些我恰恰不是最热情的,最喜爱的还是文学小说,路遥的,巴金的不等。话说高中时代,我用教材去换小说,还要约法三章,麻烦至极,被骂作蠢货,说没了怎么上课,他们怎么能理解呢!当无人理解你时,你就如同搁浅的船,枯萎的玫瑰,流淌的眼泪 。蠢都是资深的。惟有语文老师平淡地看待,只要愿读,都是悟到的,随后他拿了一些散文随笔给我,受益匪浅,于是开始关注文学与写作。

那个时候还年幼,家里是没有多少书籍的,父母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当然当时也就求个“知书达理”就行罢。并不是非得读书,不读书的人依然活得自在逍遥,倒是读书的人都戴上了眼镜,脑子里的思想也没见着先进了多少。而有关读书的事多少受了良师益友的启发,最多的还是村里的老者,懂风水的,还借了一本《风水博士》看了一年,忘了还,时隔许久之后读书回来去探望他,他已然不在了,从此便励志要写散文。

后来啊,读的算多了的还是数有关“生命”的书,生命是看不淡的。特别在作家林希的文章《石头缝里的生命》中,感慨生命是被环境限制着的,又被改变着,达尔文主义尽管无情,到生命原本就是拼搏。我欣赏这样的内容。到城市过活,别只记得工作,找时间到处转转,去公园吧!空气不错,还各有特色。图书馆很好,那是一座城市最伟大的存在,看书听讲座,一张借书证的押金总是负担得起的。再去寻寻古建筑、古街道……挺有味道的。还有古玩城,不买,就喜欢看行………这才是生活,读书日里还得把日常生活写下来。

电子阅读……始终习惯不了。

以往都是看书,特别是纸质书,很少真正读出声音来,今天是要发声的。其实还是发出声音来得实在些,要不你看,听、说、读、写,为啥不叫听、说、看、写。另外看是要学会观察,意义深远。因此传统是好的,古人传下来的经验是好的,把这当做文化,不要断代,甚至取代,只能在此基础上创造。

后来读到劝人读书的这么几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师没有讲解按现在的话说,确实有道理。相亲的时候,总问“你有车吗你有房吗”,虽说省略了“你有食物吗”,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理有美食,有美钞,才能有美人,顺序是不能错的。古人想得明白,更说得实在。到了现在你看这就是读书日里读书,益处多多。主流都承载在读书之中,现在不是天天有事没事讲内卷嘛,那就读书破万卷;不是天天想着搞钱找女朋友当官嘛,那就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栗;或者你认为自己太丑了也建议在今天多读读嘛,万一习惯了呢,容颜自然改变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甚至你想减肥,坚持到哪一天你就人比黄花还瘦了。古人也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还说百无一用是深情呢!当然这是玩笑话。如今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价值观,对于书籍的选取也逐渐功利化了,如若总这样,那莎士比亚文学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买的书算多,看的书就不多,记忆里一般,理解力一般,反应慢,所以书满架不等于书满脑。对于自己来说,我只读“一系列”品。

所以读书读多了要去引导实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跟伟大的先贤对话,伟大的灵魂对话。对了,你今天又读了哪一本书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