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散文】张永宏︱我的黄水坝情怀

 鲁鸿武 2022-12-07 发布于甘肃

Image

Image

我的黄水坝情怀

张永宏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人的一生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黄水坝。因为,黄水坝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最为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黄水坝,位于敦煌市阳关镇,又名渥洼池。据传,汉元鼎四年(113)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称之为汉渥洼池。这里至今流传着汉朝官吏暴力长扮泥人捉天马的故事。因为黄水坝的水源由上湖草滩的大泉、亩半泉等星星点点的泉水汇集在一起,在湖边的低洼处形成一个天然洼池,清纯碧蓝的泉水在沼泽上一眼见底,微风下泛起金色的波浪。所以,南湖人习惯称之为黄水坝。千百年来,黄水坝就像镶嵌在家乡南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09年9月,这里又被国务院审批命名为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Image

我的家就在黄水坝下。记得七八岁时,经常和生产队上的小伙伴到黄水坝上玩耍。尤其是每年的五一节过后,天气逐渐变暖,和小伙伴儿去黄水坝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一有空小伙伴们就不约而同地前往黄水坝玩耍。出了家门不到10分钟就到黄水坝了。一到这里,小伙伴们就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比赛游泳,游够了就赤身裸体地开始抓野鱼,收野鸭蛋,皮肤让太阳晒得黝黑黝黑,有时玩得都不知回家吃饭。每年夏天身上都会掉一层皮。回想儿时,心中无忧无虑,开心又欢乐。

打我有记忆起,我记得黄水坝的坝面全是用木桩固定的。木桩后面用树枝夹麦草,捆成一捆一捆的梢把堵水成坝,人们都说黄水坝是用柴草堆垛码起来的坝堤。堤坝非常简陋,黄水坝东高西低、南北走向,座落在家乡的最高点。常听大人们说,黄水坝蓄水水位的海拔高度要比南湖乡的中心地带高出30多米,所以家乡老人都说:“黄水坝是南湖头顶上的一碗水,最怕春天刮东风。

Image

春天,是黄水坝最为壮观的时候,这个时候水位最高,库容最满,但是也是最容易发生险情的时候。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有一年的春天,半夜时刮起了大东风,生产队长挨户通知壮劳力马上到黄水坝防风固坝。当时,十岁左右的我也被喊叫声惊醒。只听屋外狂啸怒号的东风似乎要把屋门掀开,十分恐怖。待到天麻麻发亮的时候,我和几个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也好奇地跑上黄水坝。到了黄水坝,我们看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往日平静的湖水被大风吹得翻江倒海,坝面上迎面的大风刮得人都站不稳。被大风掀起的水浪达一米多高,水浪冲上了堤坝,把坝面冲出了一道道沟槽,护坝的叔叔伯伯的衣服被浪花全部浇湿,但他们全然不顾寒冷,依然挥着木榔头打桩,抱着柴草护坝,一直干到风平浪静才回家吃饭,叔叔伯伯们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但是,这一次那个防风护坝的场面使我记忆最深的一次。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场面总是令我梦绕魂牵。

Image

后来,随着南湖乡人口的逐年增长,灌溉面积也逐年增加,黄水坝的维修加固工程也在不断进行。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又在黄水坝的东面围了圆湖子坝,黄水坝与圆湖子坝上游进水口相通,而湖面筑一道柳堤相隔,降低了风起浪涌,冲击坝墙的风险。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对黄水坝加固修复。当时的政策是国家出资,老百姓出工。购买水泥的资金由国家拨付,衬砌坝体的混凝土砖块所用的各种规格的沙石全部分摊给农户。每年冬春农闲季节,全乡总动员,家家户户用毛驴车、马车,条件好一点的用四轮拖拉机筛石拉沙备料。到了秋季水位最低的时候,开始衬砌坝面。任务按生产队分总段,生产队按耕地面积分到户。那时,队队都是施工队,人人都是施工员,开始施工后,在家吃个早点后就赶着毛驴车上黄水坝施工。到了中午,在黄水坝上的柳树下面用白开水就馍馍吃过后继续干活,每天都是天亮出门,天黑回家。

Image

就这样,全乡老百姓经过数十年努力苦干,使昔日的黄水坝变了模样。现在的黄水坝堤坝全部用水泥砖曾砌,3.5公里坝面上加固了整齐美观的防浪墙,架设了路灯,坝面也宽了,铺上了红色的石料,每年的五月是黄水坝蓄水高峰期,蓄水量由以前的160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00万立方米。每年这个时候,到黄水坝游玩的人很多,站在坝面上举目远望,茂密的芦苇丛前,成群的麻鸭、鸳鸯、水鸡子、仙鹤、天鹅等各种水鸟,在水中自由地畅游嬉戏。碧波荡漾的湖水和湖面上的天鹅鸟类,使人感到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远处的草滩上,羊群在蓝天白云的草丛中时显时隐,好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观,这就是家乡美丽的黄水坝,传说中的渥洼池。

Image

2000年8月,在祭奠祖父去世六十周年的家人聚会时,二伯父讲述了祖父在担任国民政府敦煌县水委会委员和商会会长时,建设家乡南湖的点滴往事。他说,祖父张作孝曾担任民国敦煌县民间组织商会会长、农委会委员、党河水委会负责人。祖父热心公益事业,秉公办事,是重修莫高窟九层楼、党河大桥的总监工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居住在南湖一带的人不到一千,老百姓的牛羊及财产时常遭遇南山土匪的掠抢。为了保护百姓财产,民国敦煌县政府委派祖父数十次到南湖乡组织群众打造防匪民堡,带领百姓兴修水利。

他接着说,现今的黄水坝水库,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二十七年( 1932--1938)之间,最初是由居住在南湖一带的老百姓自发围拦的筒陋柴茨土坝。它把大泉、木板泉等众多泉水汇聚起来形成水湖,靠逐年加固维修增加蓄水量。在民国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民国敦煌县政府实施黄水坝加固工程,委派祖父到南湖,组织老百姓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护,并修筑了第一座分水木质闸,一直沿用到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开始国家多次拨款修坝筑堤。在水坝迎水面衬上了混凝土方砖,水坝背坡培土砌石加厚,又不断加高坝顶,还在坝上栽种柳树用以固土等多项加巩扩容措施,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Image

听了二叔的讲述,才知道,在半个多世纪前黄水坝上就有祖父流下的汗水和走过的足迹。这时更加增添了对祖辈们的敬仰之情,也更加增添了我对黄水坝的眷恋和热爱,增添了几份骄傲和自豪。

千百年来,黄水坝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黄水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水坝是养育南湖人民繁衍生息的母亲湖,它用甘甜的泉水浇灌着家乡的沃土,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繁衍生息。我深爱着这片养育我成长的土地,深爱着黄水坝这一片天外净土。希望充满生机而纯净的湖水,在这片沙漠绿洲源远流长。

2019310

插图由作者提供,特此致谢!

Image

【作者简介】

Image

张永宏,汉族,生于1954年12月。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曾担任南湖公社阳关大队一生产队任出纳和农业枝术员,阳关一队队长,南湖乡企业公司出纳。

【本刊主编】成永军

【本期编辑】金   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