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结拜兄弟,同毛主席参加开国大典,9年后却被主席下令逮捕

 与春天同行 2022-12-07 发布于青海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时刻,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杨虎也前来参加,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杨虎早年是国民党的将领,但在解放战争当中,他选择弃暗投明,选择了共产党。

按理说,杨虎在做出选择的这一刻,他的人生应该开启了新篇章。

就在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却下令将其逮捕。

9年的时间里,杨虎经历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大起大落。

那么,杨虎是如何成为蒋介石兄弟的?他又做了什么事情,竟然让毛主席下令抓捕?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与蒋介石结拜

1889年,杨虎出生在安徽宁国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中,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

杨虎的父亲是当地的烧瓦匠,每个月的收入微薄,勉强能够养家糊口。

然而在杨虎出生后,家里的经济条件变得更加拮据,有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而在杨虎两岁那年,他的母亲染病去世,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

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父亲便决定将杨虎送给村子里年过半百且膝下无子的杨姓夫妇。

自此,杨虎便成为了他们的孩子。

夫妻两人对于这个孩子十分疼爱,不仅给年幼的杨虎买了新衣服,还把他送到私塾里念书。

杨家有一定的资产,杨虎的童年也算是吃穿不愁,过着安稳享乐的日子。

可没想到在在不久后,杨家突逢变故,家中一夜之间变得贫穷破落,杨虎的安稳生活也就此结束。

12岁那年,杨虎迫于生计,被母亲送到镇子上的一家药店当学徒。

药店老板见杨虎脑子灵活,办事勤快,便教给他不少本事。

然而这样的生活却并不是杨虎想要的,他想要参军报国,做出一番大事业。

于是在药店当了几年学徒后,杨虎便离开家乡,选择参军。

1915年,杨虎跟随孙中山投身于讨伐袁世凯的运动,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勇猛,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孙中山的认可和信赖,成为了孙中山手下的爱将。

不久后,陈炯明发动了“羊城兵变”,意图谋杀孙中山。

好在孙中山及时得知了陈炯明的阴谋,在杨虎等一众将领的护送下,登上了军舰,这才避免被杀害。

孙中山对于杨虎可谓十分信赖,甚至将他当成自己的心腹。

可孙中山不知道的是,杨虎背地里与蒋介石的关系也十分要好,两人甚至还结成了拜把兄弟。

在孙中山去世后,杨虎便跟自己的好兄弟蒋介石站在了同一阵营,替他干了不少事情。

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下令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与帮派之间有着一定联系的杨虎,便成为蒋介石手中最为有力的“屠刀”。

杨虎不仅暗中与上海青帮的黄金荣和杜月笙等人联合在一起,还亲自带领队伍,借着“清党”的名义大开杀戒,残害了数百名共产党人。

4月25日,蒋介石又任命杨虎为上海警备的司令,成为了上海反动势力的总指挥。

有了权利之后,杨虎便和陈群等人狼狈为奸,在上海、宁波和杭州等地,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人。

据统计,被杨虎下令杀害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就有300多人,他们有的被当街枪杀,有的则是装进麻袋里直接仍在了黄浦江里。

这其中,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等人。

剧照

剧照

因为杨虎和陈群两人,原本灯红酒绿的上海滩,成为了血雨腥风,人人自危的“空城”,家家户户都禁闭大门,不敢出门。大街上除了巡逻的国民党士兵之外,再没有其他人。

杨虎的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鲜血,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

靠着“蒋介石结拜兄弟的名号”,杨虎此后数十年官运亨通,在上海滩可谓是手天眼通,就连黄金荣和杜月笙等人都得给他几分薄面。

但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杨虎便对蒋介石的不抵抗行为感到十分不满,甚至还对他产生了怨言。

蒋介石心里清楚,眼下杨虎对他还有用处,于是便好言相劝,希望杨虎看在往日的兄弟情分上,不要计较。

然而,杨虎虽然表面上没有再说什么,可心里却对蒋介石有了看法。

1937年8月9日下午,一辆日军军车,直接闯进了上海虹桥机场的大门。

日军来势凶猛,负责保卫机场安全的部队根本就招架不住,只能开枪警告。

然而日军却根本就不在乎,而是转弯冲向了机场围墙边正在修建的工地。

保卫人员忍无可忍,举枪朝着日军的车辆射击,导致坐在车内的一名日军军官和司机先后被击毙。

这件事很快便上报到杨虎的耳朵里,他很清楚这是日本人故意挑衅,于是便立即来到现场做了一番布置。

等到日军前来问责的时候,杨虎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证据”,让日本人无话可说。

蒋介石得知杨虎的行为后,气得破口大骂,认为杨虎给自己添了许多麻烦。甚至还直接撤了他的职。

尽管蒋介石将杨虎撤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但在杨虎看却并不是这样。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杨虎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十分微妙的变化。

杨蒋不合,分道扬镳

不久后,蒋介石打算将南京国民政府搬迁至武汉,随后再迁往重庆。

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为此,蒋介石专门把杨虎找来,让他利用帮派间的关系,广泛联络地方势力,好帮助自己在各地之间站稳脚跟。

为了能够让杨虎专心办事,蒋介石还暗示他,等到任务完成后,便任命他为重庆卫戍司令。

杨虎是聪明人,自然听懂了蒋介石的暗示,之后便欣然领命,急忙用自己的帮派关系为蒋介石打点一番。

可杨虎在帮蒋介石完成这一切后,对方却并没有将重庆卫戍司令的位置给他,而是给了对蒋介石绝对忠诚的刘峙。

杨虎在失望之余,对蒋介石这个拜把兄弟更加不满。

此后,杨虎便常在愁闷和牢骚当中混日子。

而在这期间,杨虎有幸结识了在重庆工作的周恩来,并跟他有过多次往来。

但杨虎始终与周恩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愿意和他有过多的交流。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杨虎对蒋介石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这个结拜兄弟还没有忘了他

抗战胜利后,杨虎又重新回到了上海,利用自己以前的人际关系,成立了一个“兴中学会”,企图以此重现自己当初的“辉煌”。

为此,杨虎还专门请来了军政界的不少重要人物前来镇场子。

刚开始,不少人看在杨虎“党国元老”的身份上,答应他的要求。

但当时的蒋介石正忙于反共内战,根本无暇顾及杨虎,这让杨虎心中对蒋介石感到更加不满。

中共方面得知这件事后,便派人前去对杨虎进行教育,争取让他加入民主统一的革命阵营当中。

杨虎的手上沾满了共产党的鲜血,可如今共产党却不计前嫌,真诚相待,这让杨虎大为感动。

在毛主席来到重庆进行谈判时,杨虎还曾当面警告戴笠,不允许伤害共产党员一丝一毫。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对我党的解放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中共上海办事处不得不撤回延安,临行之前,周恩来还专门来到杨虎的住处告别,并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希望他能看清目前的形势,为往后谋取一条新的出路。

周恩来的一番话,让杨虎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

1949年,南京解放后,解放军的队伍朝着上海进发,准备一举解放上海。

上海内的国民党特务见到国民党即将倒台,便急忙收拾东西跑路,并在逃跑前夕将张澜和罗隆基等人杀害。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急电上海地下党的吴克坚,要求他全力保护好营救张澜等人。

吴克坚接到命令后,决定争取敌人阵营当中的重要人物,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这次营救行动,吴克坚将目光放在了杨虎身上。

彼时的杨虎虽然是国民政府的监察委员,表面上只是一个闲职,但他的女婿却是上海警备区的副司令,有着一定的话语权。

吴克坚将这一想法上报周恩来后,很快便同意了。

随即,吴克坚便亲自登门拜访杨虎,并劝说他能够帮助共产党将张澜等人营救出来。

此时的杨虎早已经和蒋介石离心,在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决定帮助吴克坚。

1949年5月24日,杨虎给自己旧部下阎锦文打去电话,要求他把张澜和罗隆基等人押送到上海警备司令部进行看守。

等到阎锦文将张澜等人送到警备司令部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便在杨虎的帮助下成功将张澜和罗隆基等人解救出来,使他们免遭国民党的杀害。

而在之后,杨虎又拒绝了蒋介石前往台湾的要求,这让蒋介石大为恼火,下令悬赏3万银元通缉暗杀杨虎。

为了保护杨虎,周恩来指示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将杨虎安全转移到北平。

火车到站的时候,朱德和周恩来亲自前来迎接杨虎。

至此,杨虎彻底与蒋介石决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时,杨虎还受邀前来参加,见证这一光荣时刻。

对于弃暗投明的杨虎,党中央也给予了他优待,不仅给他提供了住处,每个月还给他补贴300元钱,并配备了秘书和专车供他使用。

可对于这样的优待,让一向过惯了奢侈生活的杨虎十分不满。同时,他还因为未能当上全国政协委员,满腔怨言和牢骚,埋怨共产党没有给他高官厚禄。

投敌被抓

不甘寂寞的杨虎,便经常开始收听美国和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发表的反共宣言。

不仅如此,杨虎还经常在社会上诽谤人民政府,指责共产党对他的待遇很差,散布各种各样的谣言,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言。

杨虎的长子杨安国来到大陆探望他时,他特别嘱咐道:“你这次回到台湾后,就跟蒋介石说,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早晚都会反了共产党。”

杨安国回到台湾后,立即便把父亲的话告知台湾当局。

台湾当局得知杨虎的态度后,立即派人潜入大陆对杨虎进行诱惑和策反,表示只要杨虎按照他们所说的做,高官厚禄少不了他的。

在利益和金钱的蛊惑下,杨虎开始与台湾的特务进行密切来往,重新走上了反共的道路。

1958年,杨虎蒋介石秘密写了一封密信,建议他借用日本的军事力量,从福建和东北两地出兵,南北夹击大陆,由他负责策动内乱作为呼应。

写完这封信后,杨虎便找来一名日籍女子,让她把信悄悄带给蒋介石。

杨虎自认为计划天衣无缝,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公安部门的严密监视之下。

那名日籍女子所携带的密信,也被边防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所查获。

而那封信,便成为了杨虎投敌叛国的证据。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更是直接下令将其抓捕。

1958年,杨虎被法院提起公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审判。

可在审判的过程当中,杨虎的态度十分恶劣,不仅否认自己有叛国行为。甚至在法官拿出确凿的证据时,大言不惭地说道:“我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看不清上面的字迹,就算是我写的,也不过是朋友之间的应酬而已,根本无关紧要。”

杨虎恶劣的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愤怒。

最终,法院根据杨虎的犯罪事实和态度,判处其死刑,缓期2年执行。

彼时的杨虎年近八旬,且有病在身,法院出于人道主义,允许他外出就医治疗。

1966年3月,杨虎因病在北京去世。

杨虎的一生,很难用好坏去评价,功与罪,善与恶,他全都有。尤其是晚年给蒋介石写的那封信,让原本可以安详晚年的杨虎,落得个“晚节不保”的名声。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杨虎咎由自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