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石——发现自然文化的密码

 颜逸堂主 2022-12-0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石头,本是一些因外力由大岩体上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但是经过地质岁月亿万年的“打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表生风化作用等,它们“饱经风霜”、“千锤百炼”,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式花纹,千姿百态。从而具有了特殊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图片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石头一直隐约地贯穿其中。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天然石块当作武器、当作工具,到新石器时代制作的打击石器:从穴居时代,人类利用岩石作垒巢材料,再到农耕文明,人类平添的赏石、玩石的雅趣……直至今天。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人类的文明史说成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图片

人对于石头的崇尚之情,大概是始于远古。早在人们开始用石头做工具的时候,就已然开始选择精美、好看的石头作为饰品。或许这正揭开了人类鉴赏石头的序幕,自此以后人类对于石头,尤其是奇石,开始了一系列乐此不疲的探索。

图片

所谓奇石,也就是观赏石。它是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艺术品。它以万千的姿态、变幻的纹理、丰富的色彩、凑趣的图案,以及独一无二的特质博得了人们的钟爱。它还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奇石上的图案与纹理通常是在成岩时期造就的,透过其中不仅能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追溯其演化轨迹,感慨时间的魔力。

图片

以湘西古丈县的红石林为例。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5亿年。最早这里曾是一片被称为扬子古海的浅海,由于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碳酸盐物质,形成了薄至中厚层瘤状泥质灰岩和石灰岩。到了2.2亿年前,因海底被抬起,在风化、水蚀、溶蚀和重力等外动力的地质作用下,使红石林地面岩石被分割打磨成石芽、石柱、石林等各种形态,形成了红石林地质遗迹。

图片

有人把奇石称为“发现的艺术”,也就是说,奇石的发现者就是这块石头艺术生命的缔造者,可谓“得石在天,立意靠人”。奇石的发现者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将石头的观赏价值发掘出来,并赋予其艺术的内涵。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求奇之心古今亦然”。从这个意义上说,赏石正是人们对美的传承与延续。

图片

《诗经》中记载,新娘出嫁时要向新郎馈赠美玉作为信物,即“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就是美玉)”。到了汉唐时期,爱石、赏石之风更盛。以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为代表的文人学士都是奇石的爱好者,他们将奇石布景于庭院、陈设于厅堂,并赋之以诗文,以彰其高雅之风。而商人更启发了奇石的另一个价值——“石来运转”。大小商贾纷纷将小件玩石、奇石摆于店铺,用以吸引顾客,广招财源。奇石的潜在价值因此得到更为深刻的挖掘。
图片

一方奇石在手,那瑰丽多彩的颜色,栩栩如生的形态,似假还真的意境……让人恍如置身于一幅不朽的画卷,发人深思、引人遐想。爱因斯坦认为,大自然总是合乎规律的。万物的美总是与大自然相和谐的。自然美是解读奇石、解读大自然奥秘的钥匙,以自然美去发现奇石的美,通过奇石的外在去发现其内在的不可见之性,以揭示自然界中奇石的形成和独特的特性。

图片


图片:综合石友和网络,仅供参考、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