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战略要地,秦国三代国君拼命夺取,最后一统天下

 梦想童年594 2022-12-07 发布于江西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过一件事,“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这里讲的是春秋初年,晋献公出兵灭掉骊戎国的事情。《国语·晋语一》同样也记载了,“献公卜伐骊戎”。骊戎是西周时期西部的犬戎民族的分支。三国时期的史学家韦昭在注解《国语》时,曾对骊戎做了一番解释:

骊戎,西戎之别在骊山者,其君男爵,姬姓。秦曰骊邑,汉高帝徙丰民于骊邑,更曰新丰,在京兆也。

按照这个解释,骊戎属西戎的一支,姬姓,在今陕西临潼县,即汉新丰县东部,骊山之下。晋献公灭骊戎国之后,还搞来一个异域美女骊姬,把晋国闹得天翻地覆。女色、宫斗之类的故事,咱们暂且不谈。晋献公灭骊戎的时候,顺手还占领了当时的战略要地——河西之地。

骊姬

何谓“河西之地”?河西是个古地名,在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今陕西与山西两省之间的黄河南段之西的代名词,故而名之为“河西”。河西原属于周王室故地,但自周王室东移之后,河西归属并不明确。

迄春秋之初,晋国已是立国400余年的泱泱大国,占领河西地区,一时间难有力量能对其构成挑战。但是,随着秦国的渐渐强大,河西地区就成为秦国东进战略需要突破的障碍;对晋国而言,河西地区也是晋国向西拓展的桥头堡。秦晋之间,有着必然冲突的可能性。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在秦穆公之前,秦人无力东进,甚至也无心突破。穆公即位后,年轻有为,雄心勃勃,而又深于谋略。秦穆公的对晋战略是争取联姻,软化对手,向晋献公求婚。老谋深算的晋献公虽然看出了秦穆公的意图,但晋国要称霸中原,依然少不了秦国这个帮手,便爽快地答应了秦穆公的联姻请求。秦穆公如愿以偿娶晋献公之女穆姬为妻,不仅成为晋献公的乘龙快婿,而且是齐桓公的外孙女婿,因为晋献公夫人齐姜是齐桓公之女。

秦穆公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了。晋国发生骊姬之乱,秦穆公趁机介入晋国内政。在秦国支持下,晋国公子夷吾当上国君,是为晋惠公。晋惠公为了获得秦国外援支持,甚至对秦穆公许诺:“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

政治家的承诺是不值得轻信的。等到晋惠公登上大位之后,就食言而肥,根本不提割地酬秦的事情。秦穆公为了达到夺取河西之地目的,做了两手准备:一面准备将另一流亡公子重耳送回晋国,抢夺国君之位;一面支持晋国大夫颠覆晋惠公的统治。

双方明争暗夺,终于酿成一场大战,就是公元前645年的秦晋韩原之战。结果,晋败惠公被俘。秦晋两国谈判达成协议,秦国释放晋惠公,但是作为条件,晋国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晋惠公还将自己的儿子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

秦晋地缘政治

晋国的内乱并未就此停止。韩原之战八年后,晋惠公病死,太子圉逃回晋国,继承王位,是为晋怀公。秦穆公再次出手,干预晋国王权更迭,晋怀公的伯父——公子重耳被秦人送回晋国,夺回大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是历史上有名的雄主,去齐桓公之后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

相较而言,秦穆公虽然占据河西之地,但是在强大的晋国面前,一直难以东进。经过一番较量,秦国从河西之地的一部分地区退出,秦晋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和平。秦国在东进不成之后,转而向西发展,最终是“遂霸西戎”。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魏国继承了原先与秦国对峙的战略地位,夺回河西之地自然成为魏国需要解决的问题。魏文侯任用法家李悝率先变法,兵家吴起舍鲁赴魏。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军。次年,吴起率军西渡黄河讨伐秦国。

晋文公重耳

吴起进军势如破竹,连下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元里(今陕西澄城县东)、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郃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等城,不久全部占领了河西之地。公元前406年,魏文侯建置河西郡,任命吴起为河西郡守。魏河西郡的设立,就像一把尖刀插进秦国领土,迫使秦军退守洛河西岸。

河西郡对魏国而言,就是西进秦地的战略阵地,魏国对之非常重视。魏文侯死后,其子即位,就是魏武侯。武侯登基,巡察疆域,在吴起陪同下,乘船沿河西而下,行至中流,见河西形胜险阻,不禁感慨:“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镇守河西23年,训练了一支名扬天下的劲旅——“魏武卒”,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常备军。《 荀子·议兵篇》中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起守河西,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均解”,不仅“使秦人不敢东向,韩、赵宾从”,而且“辟地四方,拓地千里”。

吴起

秦在厉、躁、怀、简公时期,由于国势衰落,对河西的失去也莫可奈何。据《魏世家》上记载:“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虽然暂时“未可图”,但秦国君臣并未忘记河西之地。

公元前385年,流亡在外多年的秦国公子连回国。在实力派大臣的支持下,夺取大位,是为秦献公。秦献公的接手的秦国可谓危机四伏,“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献公即位之后,为了保存战争后备生力军,发布“止从死”的法令,革除了秦人原始落后的殉人风俗。又为再夺河西,“徙治栎阳”,从旧都雍迁至栎阳,建立夺取河西之地的战略基地,以图“复穆公之故地”。

献公新政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争夺河西的战争也拉开序幕。公元前366年,秦军在洛阴大败韩魏联军,初战告捷。时隔一年,秦军又深入河东伐魏,在石门与魏大战,斩首6万,关东诸侯震惊,周王室甚至也派人给秦献公送上“伯号”。

秦献公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利用魏与赵韩联军酣战无暇西顾之机,派军进攻魏在河西的重要据点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将公孙痤。秦军拿下庞城,迫使魏国“遂去安邑,迁都大梁”,以避其锋,并在河西筑起一道防御秦国进攻的长城。

拿下庞城,扭转了秦国的战略被动局面,但是河西之地并未全部夺回。公元前361年,秦献公病逝,其子秦孝公即位。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变法,整个秦国国家更加军国主义化,对于河西之地的争夺更为激烈,魏国已经处于相对守势地位。

随着秦国的崛起,魏国为了防止秦国东取河西,于公元前358年在洛河东岸筑起了一条南起今陕西华阴、北到韩城以北长达300余里的长城。 此时的秦国已开始把战略目光从河西之地转向更为广阔的关东地区。

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把国都从栎阳迁往近通函谷大道、临近渭河的咸阳以后,就把河西争夺战与关东战争结合起来了。秦国都城的不断东移,意味着秦国已经从一个偏居一隅的西部国家,转而成为争霸天下的大国。

电视剧里的秦孝公

为了解决伐魏的后顾之忧,公元前357年,秦国与楚国联姻,“楚右尹黑来迎妇”。公元前354年,秦国利用魏与赵邯郸之战和魏与齐襄阳之战两线作战的机会,突袭河西,与魏战于元里,斩首七千,接着占领了军事要地少梁。此战之后,魏国被迫退守固阳。固阳是魏长城北端的要塞,其地位仅次于少梁。在少梁丢失后,魏国必须死守固阳,否则河西不保。

公元前356年10月,商鞅乘魏、韩、齐、楚、宋混战之机,率秦军深入河东直取魏旧都安邑。两年后,商鞅再次出兵占领固阳。从此,秦已控制了河西中部地区,在河西站稳了脚跟。

公元前341年,魏、齐马陵之战,魏国大败,太子申被俘,元气大伤。同年5月,齐、宋联合攻魏。对于秦国而言,此时是河西决战的最佳时期。第二年,秦军大举进攻,魏军疲于应付。这一战的秦军主帅是商鞅,而魏军主帅是公子卬。因为商鞅早年是魏相公孙痤的家臣,与公子卬相识。

商鞅

商鞅便使出诈术,写信给公子卬说:“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公子卬不顾部将劝说,执意赴约。结果商鞅“令庶长少官伏兵于道,公子至,尽出甲士而虏公子。”魏军群龙无首而溃。惨败后的魏国,被迫将部分河西归还秦国,但部分河西零星据点还在魏国手中。

公元前333年,秦军全力攻魏。次年,魏献阴晋(今陕西华阴县)求和,秦改阴晋为宁秦。公元前330年,秦惠王再次伐魏,秦魏大战于雕阴,斩首八万,俘魏主将龙贾。雕阴之战,迫使魏国再次归还部分河西之地。第二年,秦军渡过黄河,深人魏国腹地,占领蒲阳。在秦军的步步紧逼下,魏将上郡15县献给秦国。至此,“自华州北至同州,并魏河北之地,尽人秦也”。

秦的扩张

秦国历经献公、孝公、惠王三代国君,最终尽得河西之地。秦取河西后,变关中为一完整的统一基地。汉初娄敬曾说“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但是如果没有河西之地,关中就不是什么“四塞之固”。日后,秦国能灭山东诸国,也在很程度上因为它稳定控制了河西之地,故而能“”、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最终实现帝国一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