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哉鲁公·颜真卿书法大家谈】颜真卿书法流派在唐五代时期的发展 ■朱天曙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2-07 发布于河南

2022年11月2日《书法报》第42期9、10版

责编:金日发  邮箱:sfbs006@163.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伟哉鲁公·颜真卿书法大家谈

颜真卿生平及主要作品

图片

颜真卿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朱关田

颜真卿书法流派在唐五代时期的发展 ■朱天曙

黄君谈颜真卿与宋代书法人格化审美建构 本报记者金日发

...待续...

图片

图片

颜真卿书法流派在唐五代时期的发展

■朱天曙



  颜真卿书法兴起之前,以锺繇、王羲之和王献之书风影响最大,其中尤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流派深刻地影响了以后书法史发展的进程。明清以后,书家的师承愈趋多元和复杂,就很难划清书家的流派,很多书家同时兼学多家,各家流派的特征兼容,但后世的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王羲之流派的影响。唐代之后,二王书法流派外,颜真卿书法流派崛起,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流派之一。

  从笔法的传授渊源来看,颜真卿行书是王羲之一系的拓展,是王羲之、王献之流派的重要分支。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中曾记载颜真卿临王羲之帖,称:“唐人所临诸家法帖一卷,其前数帖颜真卿所书,盖其笔画精励,他人未易臻此。”颜真卿能纳古法于新意之中,在传统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中,融入篆籀的笔意,变折钗股为屋漏痕,结体也变背势为向势,外紧内松,易“方”为“圆”,取“妍”重“质”,形成以篆籀绞转为特征的笔法,特色鲜明。元代郑枃称颜真卿“含弘光大,为书统宗”,刘有定在《衍极》注中称:“晋唐以降,日趋姿媚,至徐、沈辈,几于扫地矣。而鲁公蔚然雄厚蠲雅,有先秦科斗、籀隶之遗意焉。”其楷书从唐代起就被师法,行书在宋代就被苏东坡、米芾称为“颜行”。颜真卿楷书、行书两体都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流派之风逐渐形成。

  晚唐时期,颜真卿开始在书论中出现,张彦远、卢携将颜真卿分别纳入李阳冰、张旭的笔法传承系统。传为晚唐书家释亚栖的《论书》中提到唐代书家,把颜真卿和智永、褚遂良、李邕、虞世南并称为“得书中法”而能“自变其体”的。

  活动于天宝年间的窦臮《述书赋》记录了有唐一代书家四十五人,并未提到颜真卿。“安史之乱”后,颜真卿作品明显增多。从晚唐书论家吕总《续书评》开始,颜真卿书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续书评》列举唐代篆、八分、真行书、草书共四十人,其中真行书二十三人中包括颜真卿。书中评徐浩为“固多精熟,无有异趣”,评颜真卿“如锋绝剑摧,惊飞逸势”,显然对颜真卿书法的艺术性评介超过徐浩。唐代陆羽《论徐颜二家书》曾评介徐浩和颜真卿,称“徐得右军皮肤眼鼻”“颜得右军筋骨心肺”,因而徐氏“不受右军笔法,而体裁似右军”,颜氏“受右军笔法,而点画不似”,评论甚为精当。

  五代南唐李后主李煜在论书时,已经明确把颜真卿和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唐代最有影响的书家并称。到了晚唐五代,颜真卿书风影响力已超过极有时名的徐浩(703—783)书法(图1),而成为欧、虞、褚之外最重要的代表。

图片
图1 徐浩《不空和尚碑》拓片(局部),碑立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楷书24行,行48字。现藏西安碑林。

  对于颜真卿书风在唐代的接受,宋人的书论中也有讨论。黄庭坚《跋洪驹父诸家书》中把颜真卿书风视为二王系统,指出时人对颜真卿书风尚缺少认识而推崇徐浩、沈传师。他说:“颜鲁公书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书家多不到此处,故尊尚徐浩、沈传师尔。”黄庭坚认为颜真卿的笔法与王羲之、王献之笔法相合,然是“曲折求之”,一般书家只能看到徐浩和沈传师,而颜真卿的这种笔法书家多不能得到,他把颜真卿和五代的杨凝式视为传王羲之书风而有“逸气”者。宋代人的眼中,颜真卿已成为唐代书法最重要的代表,远在其他书家之上。宋代《宣和书谱》记载颜真卿时,指出其“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尝作笔法十二意,备尽师资之学”,明确指出颜真卿书法的精神象征以及在魏晋之法传至宋代的重要贡献,“备尽师资之学”的经典笔法传承正是颜真卿书法流派能够延续的重要原因。

  明代董其昌在《题争座位帖后》也曾指出:“《争座位帖》,宋苏、黄、米、蔡四家皆仿之,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书家渊源。”苏轼、黄庭坚、米芾等诸家不仅书风受颜真卿的影响,而且从颜而上追王羲之,形成各自新的面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的极力推重,确立了颜真卿在北宋和书史上的地位,为后代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颜真卿书风在其中晚年到五代时期都有直接的影响。由于颜真卿书碑很多,这一时期的许多书家可以直接学到其字形和笔法精髓。唐代后期除颜真卿子颜頵书画端庄,有其父风之外,师法颜体影响最大的是柳公权(778—865),到了五代时期,师法颜体影响最大的是杨凝式(873—954)。

  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首先提出柳字出于颜的看法,他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宋朱长文《续书断》上称其“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而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苏东坡又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柳公权受颜真卿影响,楷书字形两端多用装饰,字形变丰腴为瘦劲。柳公权行书也受颜真卿沾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世行书《蒙诏帖》(图2)有“颜行”遗韵。明代解缙《春雨杂述》论书学传授曾指出“真卿传柳公权京兆”,把柳公权视为颜真卿笔法的直接传人。

图片
图2 (传)柳公权《蒙诏帖》,纵26.8cm,横57.4cm,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帖》《三希堂帖》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范仲淹《诔石曼卿文》中有“曼卿之笔,颜筋柳骨”的说法,指出评颜真卿多用“筋”,评柳公权多用“骨”,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说:“柳书实从颜出,'颜筋柳骨’虽并称,筋者肉之力,骨者肉之核。举筋则肉附,举骨则肉离。削肉存骨,凋敝之象已见。”“颜筋柳骨”作为书法风格术语存在,其中蕴含着颜真卿书风对后代的影响。南宋姜夔在《续书谱·真书》中也指出从欧阳询、虞世南到颜真卿、柳公权一脉相承并区别于魏晋书风的特点。明董其昌在《临柳公权清静经》中也说:“柳诚悬书小楷清静经,笔法与颜鲁公相似。”正是指出了颜、柳在书风传承上的密切联系。颜字的“遒婉”、柳字的“劲媚”是相辅相成的,后人评“颜筋柳骨”,两方面不能偏废。

  五代时期师法颜真卿书风影响最大的是杨凝式(图3)。杨凝式笔迹遒放纵逸,师法颜真卿和欧阳询。米芾《书史》称其书“天真烂漫,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苏轼对杨凝式有极高的评价,《东坡题跋》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黄庭坚指出颜真卿、杨凝式的行书为一脉,均来源于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认为“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跋法帖》),“余尝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若亲见逸少”(《跋李康年篆》),“王氏以来,唯颜鲁公、杨少师得《兰亭》用笔意”(《题范氏模兰亭叙》)。黄庭坚在评苏东坡书法时还特意提到“颜杨气骨”一词,他在《跋东坡帖后》称:“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比来苏子瞻独近颜、杨气骨。”在黄庭坚眼中,颜、杨是一体的,有共同的气息和风骨,与二王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宣和书谱》进一步指出杨凝式雄强的书风与颜真卿行书的密切联系:“凝式善作字,尤工癫草,笔迹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明代解缙直接指出“颜真卿传柳公权京兆、零陵僧怀素藏真、邬肜、韦玩、崔邈、张从申,以至杨凝式”,他把杨凝式视为颜真卿笔法直接传承者。

图片

图3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纸本,行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杨”书风的品评,体现了颜真卿书风在五代时期的杨凝式得到传承,具有鲜明的流派特征。苏轼、黄庭坚等宋人的品评中,视“颜杨”为一体,客观上指出了颜真卿书风在这一时期的影响。陈思《书小史》中评杨凝式书风也突出了颜书影响后的结果:“其书法自颜以入二王之妙,洛人得凝式真迹夸诩以为稀世珍。”他所说的“自颜以入二王”,突出了颜真卿在传承魏晋以来笔法而开创新面貌的价值,而杨凝式正是传承颜真卿书风而获得创造的。颜真卿书法流派从唐代中后期的孕育,到五代时期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唐代后期除柳公权之外,师法颜体的还有韩梓材、温庭筠、李德裕、邬肜等,他们师法颜体在当时都有一定影响。

  颜真卿书法流派是继锺繇、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流派之后最有影响的书法流派,在宋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出现了以何绍基、赵之谦、钱沣等为代表的颜派书家。颜真卿书法流派正是在唐五代时期得到孕育和形成。到了宋代,颜真卿经典形象得到确立,正如范文澜先生所说的:“宋人师颜真卿,如同初唐人之师王羲之。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这是颜书行世之前的旧标准;苏轼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这是颜书风行之后的新标准。”颜真卿书风在唐五代时期被书家取法、品评和吸纳,为颜真卿书法流派在宋代之后的纳新和清代的崛起提供了基础。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