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已有1000万第四性取向者,“性自由”正在席卷中国,将为主流

 淘沙金 2022-12-07 发布于湖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如今的人们愈发重视人性的自由和思想的包容,曾经的大众一提到同性恋这三个字便大惊失色,但如今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承认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光是这一变化就足以看出社会思想的变革。

在当今社会上,每个人都在为了性自由而不同努力着,除了特殊的性取向以外,还有一些人既不喜欢同性,也不喜欢异性,他们就是无性恋者。

事实上,无性恋也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它并不代表当事人性格冷漠,或是本性是个怪胎,它属于第四种性取向,除了在性这件事上不曾展现出欲望之外,他们和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无性恋群人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因先天的生理缺陷和后天功能障碍而丧失正常性生活的人,他们长期过着无性的日子,久而久之,对这件事也就不感兴趣了,但由于他们的内心对性生活仍存又渴望,所以这类无性恋大多是被迫的。

第二种是暂时性无性恋者,这类人群并不会始终保持这一状态,他们大多在上一段恋情中受到了很重的情感伤害,内心大受打击,出现了难以摆脱的阴霾。

从而致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排斥同性或是异性的接触,甚至对性行为也产生了较大的恐惧心理,但只要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他们就能走出阴影,逐渐恢复对感情的欲望。

第三种是最为纯粹的无性恋者,这类人既不存在生理问题,也不曾因感情而受过伤害,他们只是单纯的厌恶与别人发生性关系,相比于前两种,第三种人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无性恋人群。

不过纯粹的无性恋者也可以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对性这件事毫无生理欲望,他们不光对异性或同性没有感觉,就连最基础的性欲望都不存在,第二种则是有性的欲望,但他们并不想和任何人共同解决,而是倾向于自己解决。

根据全球的调查结果来看,全球的无性恋人群大概有7000万人左右,而在中国范围内,无性恋者则在1000万左右。

或许你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情,但这一群体却的的确确存在于社会上,仅仅是因为当下的人们思想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所以我们在获得了更多有关于这一类人群的信息。

为什么这部分人会成为无性恋人群呢?这个答案并不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缘由,有些人是天生的无性恋人群,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取向,但也有些人是后天形成的,比如前文所说的在感情中受到重大伤害的例子。

但无论情况属于哪一种,我们都不应该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他们区别于普通人的地方仅仅是对性的需求,所以我们本质上始终是平等的。

人类本身就是个神秘的生物,千百年来,各个领域的专家一直在探究人类物种的起源发展,身体隐藏的奥秘、基因的密码等等,就连思想也是现代科学家们为之终身奋斗的课题,假如我们身上的某一种特质不符合大众的主流,它就要被人们所歧视,那这绝对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最大的悲哀。

无性恋人群由于对性行为并无追求,他们将要承受着较大的社会压力,其中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的凝视,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家里的亲人。

比如父母始终催促着他们尽快步入婚姻,但由于无性恋者对恋爱结婚丝毫不感兴趣,所以他们一旦妥协,婚姻就会出现严重的状况,而这对于婚姻中的另一半而言也非常不公平,这本就不是对方理应承受的苦果。

无性恋者要么维持独身的生活,要么和另一个无性恋者在一起,虽说整个社会都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愈发开放,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人的思想比较古板,而这也正是无性恋者压力巨大的本质性原因。

无性恋者不敢随意说出自己的性取向,他们怕遭到别人的歧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感情没有需求,这类人仍希望生命中有个人能与他们相守相依,共同扶持着走完人生的后半段旅程。

无性恋不是畸形的性取向,在这个性自由逐渐席卷中国的时代下,第四种取向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社会的主流。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