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开万人大会,遭日军突袭,彭雪枫为何被批“好大喜功”

 兵说 2022-12-07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0年6月1日,安徽涡阳新兴集(龙奶庙)北门外广场。
当时正是麦收时节,天刚蒙蒙亮,广场上已经人声鼎沸。文工团的女兵们等待着上台表演,拂晓剧团的孩子们也在会场四周向来自十里八村的群众散发传单。队列整齐、唱着歌曲的一支支队伍陆续进入会场,在各自位置席地而坐,等待纪念“五卅运动”15周年万人大会开始。
当时,抗日正面战场受到日军威逼利诱,大有步南京汪伪后尘的危机。新四军六支队也刚刚粉碎日军大扫荡,为鼓舞豫皖苏边区300万军民的抗日热情,彭雪枫决定借这次大会提振一下士气。
新四军六支队的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时只有373人,创建者是彭雪枫、张震、肖望东和谭友林。如今过去仅仅1年8个月,新四军六支队已经飞速发展到1.8万多人,壮大了40倍。
纪念“五卅”15周年大会,有8个团在新兴集集会和阅兵。其余的部队,张爱萍、张太生率六支队1团和4总队转战淮北,六支队3团在夏邑县,睢杞太独立团在太康县小王庄单独小型阅兵。
【彭雪枫】
参加新兴集集会和阅兵式的六支队8个团,包括特务团、主力2团、1总队1团、2总队5团、3总队8团,已经永城和宿县独立团、萧县抗敌总队,还有抗大4分校学员、联合中学的孩子。
在主席台就座的,除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等人,还有永城县长徐风笑、夏邑县长刘贯一、涡阳县委书记赵文甫,以及应邀参会的豫皖苏边区民主人士、记者和友军代表。
参加集会的8个团,滕海清、谭友林的2团军服整齐、精神抖擞,在十几个方阵中显得格外亮眼。而当天2团政委谭友林还是阅兵式总指挥,一些兄弟团队的团长、政委羡慕不已,纷纷向谭友林询问,崭新的灰布军装啥时候发的,其他部队的新军装什么时候发放?
谭友林眉飞色舞,向大家介绍新军装的来历:并非上级后勤部门发放,而是2团抓了6个大汉奸,自己亲手枪毙了2个罪大恶极的,其余4个行为较轻的主动将功赎罪,给2团供应了夏秋单装。
兄弟部队的团长、政委一听泄了气,但也不得不佩服谭友林有办法
会场上各个团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大家唱的还是左奇“拂晓剧团”专门给大会编写的歌曲。而早在5月19日,六支队的《拂晓报》就刊发了这次“五卅运动”15周年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的消息。
【永城县麻冢集抗大4分校旧址】
谁也没有料到,新四军六支队一举一动都在日军视线之内。
八路军、新四军的情报网遍布各地,而日军的情报搜集也是无孔不入,六支队驻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孩、乞丐,有的可能就是日伪密探。日军的谍报工作非常细致,豫皖苏边区的地形、村庄、人口甚至每家每户的家禽家畜数量都一清二楚,《拂晓报》的消息自然也不会放过。
上午7时,六支队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宣布纪念大会开始。几乎与此同时,新兴集外围的日伪军已经兵分四路包抄合围而来,此时,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向彭雪枫和六支队上万名欢庆的军民悄悄逼近。
从宿县、永城和亳州等地出动的日伪军总共1000余人,其中从南面逼近新兴集有500多人,从东面逼近新兴集有100余人,从新兴集北面逼近300余人,还有100多人从新兴集西面悄悄靠近。
彭雪枫上台发表了让现场上万人振奋的演讲,接下来各单位代表发言。
上午8点,轮到最后的边区联合中学张容上台,台下文工团开始化妆准备出场。就在这时,一个光着脚丫子的人骑马飞奔而来,下马以后跑到彭雪枫跟前急切地说着什么。
有人认出这是左庄的连指导员叶英,因为得了脚气没来参会,发现日军进了村。
【开国中将肖望东】
就在这时,有2发日军92步兵炮的炮弹在会场炸响。
紧接着,新兴集四面传来了爆豆一样密集的枪声,会场周围的群众一哄而散。
枪声就是命令,准备参加阅兵的8个团按照会前的部署,奔向各自防区方向。就连抗大4分校的学生也冲了出去,偌大的会场只剩下边区联合中学的孩子们,彭雪枫和张震等人带领他们撤往西南。
日伪军突然袭击,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兵力最多的一股日军,是从友军防区长驱直入。
彭雪枫和张震等人紧急商议后,派三总队阻击东北之敌,永城独立团、萧县抗敌总队阻击北面之敌,另派一部阻击西北之敌,抗大4分校的学员们,负责掩护边区机关撤往永城县鸭子刘村。
日伪军有备而来,加上坦克、九二步兵炮和轻重机枪,给六支队造成很大伤亡。
六一战斗,六支队兵力是日伪军8倍,但由于日伪军有重武器,此战歼敌100百余人伤亡200多人,还有800余人溃逃回了老家。彭雪枫、张震设下埋伏,但是回城的日军没有沿原路返回。
战后,日伪军使用“攻心战”,到处散播六支队溃败、彭雪枫失踪的消息。
彭雪枫被边区群众誉为“彭青天”,许多老百姓家里还供着他的画像。为了击破日伪军的谣言,彭雪枫通过涡阳办事处公开声明。但是,战斗失利还是让一些人给他扣上了“好大喜功”的帽子。
六一战斗,为什么让一些人批评彭雪枫“好大喜功”呢?
第一,在日伪、顽军、中央军的夹缝中召开万人大会,有些高调。
豫皖苏边区,地处河南东北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既有日伪军,王仲廉31集团军,也有孙桐萱第3集团军、何柱国骑2军、马彪骑八师。几方共存,生存环境恶劣。
第二,六支队发展太快,对“入伙”的绿林好汉的工作没有跟上。
六一战斗半年后,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团长刘子仁和吴信容因为狭隘的小盆地观念,对六支队的政委制度非常抵触,导致3人狼狈为奸,带领200多人叛变投敌,造成了重大危害。
第三,纪念“五卅运动”15周年大会,过分注重形式主义。
这次新兴集纪念大会和8个团的阅兵活动,为了阅兵效果,部分团队枪支进行临时调换,但是相应子弹没有调换。为了阅兵还有上百支步枪、手枪和部分轻重机枪加班抢修,但打起仗来却不能用。
最后,部队日常训练不系统,刺刀极其短缺,导致白刃战处于下风。
六一战斗,单从兵力数量来看六支队8个团8000人日伪军只有1000余人。但是,一方面训练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钢材严重匮乏,大多数战士连刺刀也没有,一旦白刃战自然全面处于下风。
【彭雪枫和张震在缴获的敌机残骸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六一战斗失利,也给了六支队提升的契机。
彭雪枫和张震等人痛定思痛,对六支队队伍进行了全面整军。在11月中旬的板桥集战斗,已改称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六支队5旅和特务团一举歼敌1000余人,炸毁2辆坦克,还击落1家敌机。
皖南事变以后,八路军四纵改编为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白手起家建立了骑兵团,还千方百计寻找钢材发明了“雪枫刀”,从而一举扭转了白刃战和拼马刀的劣势,对日伪军建立起了新的优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