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史系列06 意大利陆军介绍(5) - 战场上的优雅绅士

 兰州家长 2022-12-07 发布于甘肃

正式宣战后,意大利陆军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对法国的西阿尔卑斯山战役。在19世纪末至1930年代期间,意大利和法国都加强了其边界地区的防御。对于意大利最高指挥部来说,法国对都灵的进攻是最可怕的威胁。另一方面,意大利想要从阿尔卑斯山进攻法国被认为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一地带有法军长期经营的坚固防线,而且地形并不适合通行,基于这些理由,意大利一直计划在可能的对法战争中在阿尔卑斯山一带取防御姿态,因此突然的进攻命令让意军措手不及,只能匆忙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少量的事前准备。

文章图片1

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阳台上宣布对法国和英国宣战

到1940年,意大利陆军在法意边境集中了22个师,合计30万人和3000门火炮,另外在波河河谷有大量后备力量。虽然意大利早在10日就对法国宣战,但西阿尔卑斯战线的意军由于进攻准备没有完成,在早期只能继续观望局势,直到6月17日,贝当元帅求和后。 墨索里尼在此时仍然幻想着在不开一枪的情况下获得巨大的收益(占领法国南部直到罗纳河的领土、吞并科西嘉岛、突尼斯、吉布提,甚至获得法国舰队、飞机和其他重型武器),之后他才意识到他只会得到他的部队占领的土地,到这时候才下令进攻:在宣战已经十天后。

意大利在6月21日至24日发动的攻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意军部队被困在狭小的战线中,面临着恶劣的气候和法国人出其不意的袭击,他们进展缓慢且损失不小。恶劣的气候意味着意大利的空军无法去支援他们的步兵。而意大利的步兵们最终只能在没有空军支援,仅有轻型火炮支援的情况下去进攻法国人的那些坚固的要塞,这种攻势的结局自然是损失惨重而且毫无意义。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意军炮兵使用75毫米野战炮轰击法军要塞

意军的目标本来是在法国人投降之前占领尼斯城,但直到停战前,意军只占领了芒通镇2/3的地区,这个敌方距离边境仅8公里。还有3个意军师尝试去夺取防守坚固的尼斯城(城中部署了472门火炮,其中的一些火炮还是重型火炮),尽管意军士兵们进行了勇敢的冲锋,但他们最终依旧无功而返,此外在6月24日法国人宣布投降之前,意军还在尝试去占领兰斯堡、泰尔米尼翁等靠边境的村庄。意大利和法国最终在23日签署了停战协议,并于次日生效,意大利占领了包括一部分法国边境领土,并将利比亚-突尼斯边界50公里左右的地区加上法属索马里(今吉布提)非军事化,法国还允许意大利使用吉布提港口和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在这场赶鸭子上架的拙劣进攻中,意军阵亡631人(军官59人,士兵572人),失踪616人,2 631人受伤,另外还因为冻伤等原因导致了2631人的非战斗减员。 而法军仅阵亡40人,受伤84人,失踪150人,另有155人被俘。

文章图片8

1940年6月,正在攀登佩卢斯山的意大利陆军“瓦尔多拉”山地步兵营

接下来的篇幅里,由于意军在很多条战线上都有参战,因此分开来,先分别介绍意属北非、东非、希腊和巴尔干战线、以及意大利苏联远征军的简单作战情况,最后则是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土和法西斯政权崩溃后的意大利本土战役。

与此同时,在敌对行动开始时,意大利军队在利比亚的最高指挥权被委托给了总督伊塔洛·巴尔博。陆军此时在利比亚有两个军级作战单位:伊塔洛·加里博迪将军指挥的第五军驻扎在突尼斯边境,由8个师、500门大炮、2200辆卡车和90辆L3超轻型坦克组成;而在埃及边境的是贝尔蒂将军的第10军,有5个师、1600门火炮、1000辆卡车和184辆轻型坦克,在意属利比亚的意军总共有220,000名士兵。

文章图片9

意大利非洲军团

意大利参战十天后,6月28日,意军高炮部队误击了巴尔博的专机,导致其本人当场死亡,北非意军的指挥权接下来由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继任,后者按照墨索里尼的命令,下令第10军开始向埃及进军。尽管意军人数众多,在战争早期对当面的英军有绝对优势,然而北非的意军缺乏机动车辆,这就意味着意军步兵不仅严重缺乏机动性,还时常缺乏补给,此外,他们也严重缺乏装甲力量。这些问题导致意军尽管人数众多,但却只能在北非的沙漠里沿着主要道路慢慢“蠕动”,进军速度自然也是慢的像蜗牛爬,英军也充分利用了意军的弱点,经常组织一些由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小型装甲分队对意军的补给线、前线部队和据点哨所实施打了就跑式的袭击,不仅让意军疲于奔命,而且进军速度也被大大拖慢。

文章图片10

巴尔博空军元帅

文章图片11

北非意军的L3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在当时已经完全过时,它们甚至不能对付英军的装甲车

格拉齐亚尼根据战斗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对部队进行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在装甲部队方面上,1940年8月29日,意属北非总部成立了专门统率装甲部队的指挥机关:利比亚坦克军团指挥部,指挥官是在西班牙内战中统领意军快速部队的瓦伦蒂诺·班比尼准将,其部队下属有两个坦克集团,各拥有1个中型坦克营和3个轻型坦克营,此外还有前文所述的马莱蒂战斗群。后来在11月18日,又将2个中型坦克营和2个轻型坦克营组合起来,组建了正式的装甲部队:特别装甲旅,由瓦伦蒂诺·班比尼准将指挥。

不过,就在意军拖延的时间里,北非英军已经得到了大批增援,并在1940年12月18日开始发起罗盘行动。这场战役从一场持续约五天的局部进攻开始,由于英军的高机动能力和意大利防御的低效和混乱,行动开始后5个小时,意军便开始溃败,在西迪拜耶尼的马莱蒂战斗群被歼灭,超过4,000名意军被杀或被俘,3天内,有237门火炮,73辆轻型及中型坦克被击毁或被俘,大约38,300名士兵阵亡或被俘,进攻的英军不仅夺回了之前失去的领土,还沿着维多利亚公路向西推进,通过哈法雅隘口,再次攻占利比亚境内的卡普措要塞。

前线的迅速崩溃让利比亚的意军完全陷入震惊和恐慌中,当英军继续向前推进时,数个意军大型单位因物资供应中断及战败而投降,经过激烈战斗,巴迪亚、托布鲁克和德尔纳等几个重要据点都先后被英军攻陷。面对这种情况,第10军在慌乱中决定放弃昔兰尼加试图退回利比亚境内,但最终还是在比达夫门镇附近被英军所合围,意军以新组建的特别装甲旅为先锋,试图突破英军合围,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坦克战,英军的防线几次差点被意军冲破,但最终还是因为协同不力和战术落后等问题败下阵来,在最后一次突围失败后,意大利第10军最终投降,罗盘行动以英军的全胜告终。

由于意大利第10军的全军覆没,英军在北非一口气前进了800公里,意军损失了400辆坦克及1,292门火炮,被俘人数超过130,000人;相反的,英军只有494人阵亡及1,225人受伤,这次失败是意大利陆军历史上最大和最耻辱的惨败之一。造成这种原因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意军事先准备严重不足,部队机动能力低下以至于被高度机械化的英军以机动攻势轻易包抄瓦解。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意军缺乏尉官和士官、补给能力薄弱、战术僵硬死板的结果。

文章图片12

被意军抛弃的149/35 Mod. 1901榴弹炮

文章图片13

被俘的意军惬意的享受阳光

文章图片14

1940年底至1941年初在利比亚战败后,格拉齐亚尼元帅于2月12日被伊塔洛·加里博迪将军接任。 2月14日,被称为“非洲军团”的德国远征军的第一批部队在隆美尔将军的指挥下登陆利比亚,以帮助意军稳定前线局势。

从正式职位上来讲,隆美尔将军是伊塔洛·加里博尔迪的下属,但如果出现分歧,他有权直接向小胡子提出上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3年,原因有两个:尽管之前刚吃了一个大败仗,但北非的轴心国军队仍然主要由意大利人组成,隆美尔指挥的德国师从未超过5个;此外,其所需要的补给必须由意大利船只运输。然而,由于他的名声和个性,隆美尔总是设法将他的观点强加给他的盟友,并且在需要请求或指示的情况下,他总是求助于小胡子或国防军司令部。

文章图片15

1941年2月,隆美尔在的黎波里会见意大利将军伊塔洛·加里博迪

德军的到来导致轴心国军队和英军之间的平衡被推翻了。 1941年3月24日,隆美尔就率领非洲军团和意大利部队开始了进攻,这次反击大大出乎英军预料,德意联军在三周内推进了1,000公里,重新夺回了整个昔兰尼加。 4月13日,德意联军到达了与埃及接壤的索伦,隆美尔在那里停下来重组他的部队。

与此同时在1941年2月,意大利陆军开始针对早期表现拙劣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改革。尤其是黑衫军,他们被改成多个更具有作战价值的团级作战部队。当时,意大利在利比亚存留着的5个师得到了重组和强化,而改组的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在隆美尔的鼓舞和领导下,这5个师迅速地投入到了战场上。虽然这些部队依旧缺乏机动车辆,当他们到达托布鲁克的外围时,他们再次扮演了防御、固守的角色。意军的步兵负责封锁要塞的周围,在和英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攻防战后,意军也逐步积累了战斗经验,士气也开始得到恢复。此外,白羊座装甲师、的里雅斯特以及特伦托摩托化师等部队也作为增援陆续抵达北非;这些队伍组成了意大利意大利机动军,成为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装甲部队。

文章图片16

意军的M13/40中型坦克

5月14日,英国发动了第一次攻势,试图解除对托布鲁克的封锁,但被德军的反击击退,没有取得成果,德意联军则继续围攻托布鲁克,但一直没能将其攻克。

6月初,随着第一批援军的到来,英军发起了战斧行动,该攻势于6月15日上午开始。战斗持续了三天,基本上没有改变局势。此后,双方从7月到11月陷入了长期停滞,主要原因是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吸纳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没有多余力量可以用于北非了。双方都利用停滞期来加强自己,但这方面得到美国援助的英军明显更有优势,到11月其兵力已经接近德意联军的两倍,并在当月发起了十字军行动,目的是解除意德联军对托布鲁克要塞的围攻。

十字军行动从11月18日开始,一直进行30日告终,是截至当时为止北非规模最大的战役,这次战役也让意军有机会检测其改革后的战斗力成果。期间双方于11月19日在古比井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交战,英军第22装甲旅试图从正面冲击意大利白羊座装甲师的防线,但被意军重创,这是开战以来其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该师在随后的12月19日又击退了英军第22装甲旅的另外一次进攻。在托布鲁克附近的战斗中,意军的博洛尼亚、布雷西亚、帕维亚和萨沃纳步兵师也一直坚守阵地,给英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意大利第20军的其他部队也和德军一起与英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坦克大混战,在这个过程里击毁了200多辆英军坦克。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意军3RO-100/17卡车炮,这些车辆在曾给英军坦克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但尽管有这些努力的存在,11月27日,新西兰军队还是成功和托布鲁克驻军汇合并解除了围困。此后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直到供应短缺迫使隆美尔下令全军后撤。 1941年12月7日,隆美尔下令轴心国军队后退到加扎拉,后来又在12月15日下令撤退到埃尔阿赫拉。英军第2南非师于1942年1月2日占领了巴迪亚,1月12日占领了索伦,俘虏了大约13,800名俘虏。 但1942年1月21日,隆美尔在增援部队后发动突然反击,此次反击动员了两个德国装甲师、两个意大利师和德国第90轻步兵师,将英军第八集团军重新赶回加扎拉,双方此后开始了一系列再次重整。直到加扎拉战役于1942年5月下旬打响为止。

文章图片19

意军20毫米高炮阵地

5月27日,隆美尔发起加扎拉战役,以非洲装甲军团主力——德国非洲军、意大利第20机械化军及德国第90轻机械化师,迂回到盟军防线南方,并以意大利第10军在正面牵制,意大利第101机械化师从西面进攻比尔哈凯姆(Bir Hakeim)之洼地,同时在隆美尔左翼的意大利第132步兵师则迂回到侧后的方式对英军发起多管齐下的进攻。尽管在比尔哈凯姆遇到自由法国军队的激烈抵抗使得德意联军一度被置于危险境地,但接下来德意联军还是成功向西反攻以打通补给通道,随后又恢复进攻并击溃当面英军。

6月14日,英军被迫向后撤退到阿拉曼防线,并同时放弃了托布鲁克港口,德意联军随后占领了该港口,俘获了35000名英军并缴获大量物资和装备。此战中德意联军在兵力弱势情况下仍大败英军,后者在此战中伤亡63000多人,另有35000人被俘,还损失包括540辆坦克在内的大量装备,德意联军则付出了32000人伤亡、114辆坦克被击毁的代价。

文章图片20

意大利白羊座师的M13/40中型坦克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摩托化师长阿纳多.里兹坐在指挥车上

在加扎拉战役后,德意联军抵达了阿拉曼防线,这里距离亚历山大港仅有106公里,而距离开罗也只有240公里,德意联军看起来距离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乐观的墨索里尼已经准备好在开罗阅兵了。但此时德意联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隆美尔近乎无情地催促和鼓励着他的部队尽快前进,想要在英军在阿拉曼站住脚之前迅速击溃对手,冲过阿拉曼,进抵尼罗河。然而德意联军的补给线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物资补给十分短缺,弹药,燃油甚至淡水都开始缺乏,并且之前战斗中受到的损失也未能得到补充,整个德意联军甚至一度只剩下70辆坦克可用。

7月1日,德国非洲装甲军团首先发起进攻,但阿拉曼防线没有被攻破,英军阻止了德意联军的推进。7月2日隆美尔又试图集中力量在北面进攻,而英军则在在中路实施反击但不成功,在南面对意军同时进攻而且比较成功,由于盟军反扑,隆美尔被迫重组部队及转入防御。之后英军又几次试图发起进攻,但都被德意联军部队所击退,到7月31日英军也转入防守姿态,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就此结束。

在8月份的休整期,德国和意大利都竭尽所能给北非的德意联军提供帮助,意大利在这期间派出了“利托里奥”装甲师和“闪电”伞兵师,这两个师的表现都很出色,直到他们在阿拉曼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为止。

8月份,隆美尔又发起阿拉姆哈勒法战役,试图围歼英国第8集团军,但是雷区、英军炮兵和空军的阻击都拖延了轴心国装甲部队的推进,这些装甲部队迟到了12个小时,才到达了开始向北前进的阵地。 虽然面对这些困难,隆美尔的部队还是在翌日中午突破盟军的战线,英军慎重地后撤,但隆美尔因非洲军燃料短缺而攻势被阻延,加上英军的激烈抵抗,德意联军猛攻了一整天也没有成果,最终只好在次日撤退,在随后英军的追击中,负责殿后的意军闪电伞兵师及白羊座装甲师又遭受了许多损失,进一步拉长了德意联军的损失清单。

文章图片23

意军在前线的营地

文章图片24

意军自行高炮

下篇讲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