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败项羽后,韩信被改封楚王并剥夺兵权,为何韩信还会被吕雉所杀

 一国之君历史 2022-12-07 发布于广东

《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刘邦打败项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并且剥夺了韩信的兵权,不久,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把韩信召到陈县,随后俘虏了韩信,韩信被抓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飞翔的鸟被射光了,优良的弓箭就收藏起来;敌国一旦破灭,谋臣就会死亡。”

韩信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勾践在打败吴国之后,没有任何理由地杀了协助他灭吴的功臣文种,而另一位灭吴的大功臣范蠡早就提醒过文种要小心越王勾践,但文种不舍得荣华富贵,最终被勾践逼死。

韩信是把自己当成了文种,把刘邦当成了勾践,而韩信的死历来被认为是刘邦过河拆桥,但是,韩信不是文种,刘邦更不勾践,韩信的死并非是刘邦过河拆桥,大杀功臣,更多的原因是韩信自己作死。

韩信的死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韩信逼封

刘邦与项羽鸿沟议和之后,马上又听从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撕毁双方的和平协议,出兵追击项羽,双方在阳夏对峙,与此同时,刘邦派人通知韩信与彭越率领军队前来合围项羽,但是韩信和彭越都不来,双方在固陵大战,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

韩信向刘邦要代理齐王

于是刘邦只能固守待援,此时韩信派来使者请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刘邦听到立即大怒,但在张良的暗示之下,刘邦强忍怒火,马上换了一副嘴脸,结果把假字去掉,封了韩信为齐王,以此来换取韩信出兵合围项羽。

这件事暴露了韩信的野心与犯上,韩信明显把拿自己出兵作为条件,来威胁刘邦封自己为王,封王拜侯一直是韩信的理想,但韩信这事做得过份了,不要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事,要用当时的眼光来看。

首先,刘邦是君,韩信是臣,古代的君臣之间是等级非常森严的,像这种裂土封侯,只有刘邦想封就封,而不能逼着刘邦封,那是犯上,就算定韩信谋逆罪也是可以的,只是刘邦当时需要韩信,太多人只看到刘邦解除了韩信的兵权,没有看到韩信是在用出兵来威胁刘邦。

韩信逼封是以下犯上

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君主,都不会容忍手下人的逼宫,否则刘邦这个君就当不下去,就像陈胜一样,约束不了自己手下人的行为,最终沦为失败者,刘邦不同,刘邦有能力,有作为,有手段,对自己的部下控制很有一套,绝对不能容忍韩信的威胁,迟早会对韩信对手。

别说刘邦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有为之君,都不可能容忍这种事,否则他也做不了有为之君,这是原则问题,韩信的逼封直接让刘邦起了杀心,这是导致韩信被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韩信是刘邦的直属部下,不像彭越,彭越好歹是一个独自诸侯,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与资源揭杆而起,逐渐发展出一支自己的部队,没有依靠刘邦提供任何资源,只是后来为了联合对抗项羽,彭越与刘邦组成联盟。

韩信是依靠刘邦给的平台成功的

彭越不来,刘邦其实并不生气,毕竟彭越是独立的诸侯,但韩信算什么,是刘邦的直属手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给韩信提供兵卒、将领、粮食、补给,韩信只负责帮刘邦打仗,韩信的成功是在刘邦提供的平台上成功的,没有刘邦提供的平台,韩信就是个执戟郎。

韩信的确很有军事才能,但没有平台,再有才能的人也不会被人发现,韩信利用刘邦所提供的平台来逆袭成功,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从本质上说,韩信应该感谢刘邦,但是韩信并没有,反而向刘邦逼封,拿出兵来威胁刘邦,这就是犯了大忌。

拿现在来举例,老板招了一个能力强大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用老板提供的资源开拓了很多的市场,然后职业经理人反过来威胁老板,你要给我多少股份,这些市场都是我打下来的,当然不能直说不给我就离开的话,但职业经理人就是这么做的,你觉得谁对谁错?

刘邦与韩信

二、韩信出卖兄弟

史记中记载了很多韩信忠于刘邦的话,当蒯通劝韩信自立时,韩信说道:

汉王(刘邦)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看待一个人,不是看他怎么说的,而是看他怎么做的,别看韩信说得这么富丽堂皇,其实这只不过是韩信的被迫。

钟离眛与韩信曾经是好友,项羽被杀后,钟离眛四处逃亡,后来投靠了齐王韩信,刘邦召韩信在云梦泽相见,韩信想杀了钟离眛,去取悦刘邦,钟离眛被杀前骂了韩信一句话:你不是个忠厚的人

韩信逼死钟离眛

这就是韩信做的事,这叫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出卖了自己的兄弟,刘邦是韩信的君,韩信当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取悦刘邦,这事放在现在也是一样,部下总会来取决上级领导,但为了取悦而出卖兄弟则显得不那么厚道。

既然韩信为了自己可以出卖钟离眛,同样为了自己也能出卖刘邦,只是不到时候,这样的人算不上忠心的,在刘邦眼中,韩信就不是一个忠心的人,一个可以威胁主上的人,任何君主都不会当他是个忠臣,那么韩信的最终结局肯定不会好。

三、韩信谋反

史书上一共记载了韩信的四次谋反,第一次是韩信逼封,也算是谋反,当时刘邦需要韩信来对付项羽,所以刘邦只能秋后算账,不能马上算账。

韩信第二次谋反是有人向刘邦上告,刘邦利用陈平的计谋骗来了韩信,然后把韩信抓起来,关到了京城,后来刘邦又赦免了韩信,把韩信从楚王贬为淮阴侯,赦免了韩信的死罪。

韩信确有谋反

韩信第三次谋反是怂恿陈豨谋反,并想与陈豨里应外合来夺取刘邦的天下,韩信对陈豨说:

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韩信第四次谋反是想要假传诏书来赦免官府服役的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与太子,并且派人联络陈豨,结果被吕后知道,让萧何把韩信骗到宫中杀掉了,吕后并未等刘邦回来就直接杀死了韩信。

在这四次谋反中,除了第二次韩信是被人诬告的,其它三次都是史书明确记载的,虽然有成王败寇的原因,但韩信想要谋反无疑是真实存在的,在任何朝代,谋反是第一重罪,只要有谋反的野心就已经是重罪了,更不用说有实际行动了。

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正因为韩信有谋反的动机,所以吕后可以不经过刘邦同意,直接杀死了韩信,这在当时是允许的,而事后刘邦也没有任何责备吕后的话,刘邦听说韩信被杀后,脸上是既又高兴又怜悯的表情,这说明刘邦还并不想杀韩信,只是韩信谋反已经到了关键时候,不杀不行了。

韩信的死在于他的行为,即使韩信交出兵权,并像萧何那样自污,刘邦和吕后也很难不杀韩信,根本原因就在于韩信威胁君主、出卖兄弟、参与谋反,这才是韩信被杀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刘邦嫉妒韩信的军事才能,也不是刘邦过河拆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