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整朴厚——《鲜于璜碑》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2-07 发布于河南

《鲜于璜碑》,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于延熹八年 (165)。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两部分。碑座为长方覆斗形,长 1.2米,宽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长方形榫槽。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米,宽0.81~0.83米,厚0.12米。

图片东汉 《鲜于璜碑》原石 天津博物馆藏

碑首阳面中部为“凸”字形碑额,阳文篆书碑名。碑额两侧刻青龙、白虎,下为一直径11.3厘米的穿(碑额上的圆孔学名为“穿”),碑额阴面刻朱雀。这种以“四神”图象作为碑额装饰的现象,在汉碑中较罕见。

图片《鲜于璜碑》碑阳拓片

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 827字。绝大部分保存完好。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卒年81岁。

碑阴铭文颂扬死者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之世系。碑阴记载的世系与碑阳有所不同,可能二者并非同一人撰写。

图片《鲜于璜碑》碑阴拓片
碑阴文字大小不一,不甚工整,参差错落,近“二爨”书风,真率稚拙。对魏晋南北朝书风颇有影响,是六朝楷书的先声——东晋《爨宝子碑》及一些墓志和南朝《爨龙颜碑》皆有此意。
图片
《鲜于璜碑》字体是成熟的汉隶八分,结字宽扁,方整精密,凝重内敛,浑然一体。在存世汉碑中,与晚于它的《张迁碑》同属方笔一派而又别具特色。《鲜于璜碑》的出土,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虽巧拙奇趣不及《张迁碑》,但它浑厚丰腴,当为汉碑“方正派”之最,可作为学《张迁碑》的入门帖和辅助帖。
然而在有波磔处则刻意夸张,波磔较长而粗重,其中如下图“之”、“边”、“荒”等字,尤为明显,反映了当时的八分隶书以波磔大而有力为美的艺术追求。
图片《鲜于璜碑》碑阳拓片局部放大

仔细审视原碑原帖,每一个字都是顶上格书写,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能扁则扁,不能扁也能写得下。

《鲜于璜碑》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等汉碑书体不同,可纠正学《曹全碑》容易形成的笔力软弱单薄之弊病。

图片《鲜于璜碑》碑阳拓片局部放大

学此碑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平头切落笔,但不是楷书的斜切笔,没有圭角,一定是平头,行笔沉着,点画圆厚,收笔大多为圆弧状,如上图“九”、“不”、“夫”等。二是结构非常紧密,但密而不挤、密而不肿,如下图“马”、“终”、“无”等。三是结体取正势,是为正宗八分遗风,且堂堂正正,左右开张,大方开阔。

图片《鲜于璜碑》碑阳拓片局部放大

《鲜于璜碑》因取法高古,初学者临之难以把握其笔法和结体,故待掌握了一定的隶书基础后再学不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