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赵闲聊四圣花钱为啥稀罕上篇:​四圣在北宋

 乐艺会 2022-12-08 发布于江苏
四圣在北宋
老赵闲聊真武与二郎花钱系列3
四圣花钱上的艺术图像笔记下篇
老赵

上次我们聊到,在苏泉四圣花钱的图像艺术史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理解古人在对于四圣四个都披发的大神并列的时候,是如何去用艺术的外在表现元素,加以区分甄别的。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在我们目力所及的神怪花钱中,四圣题材极为罕见,凤毛麟角,而真武题材的花钱却汪洋恣肆。动辄能遇。对比真武题材花钱的繁盛,存世广泛,品种多样,延绵不绝的状况,四圣题材的花钱为什么在花钱中如此之孤立,稀少与短暂呢?

这涉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宋真宗的伪造天书事件,以及背后赵宋一朝的神降护法要素。

四圣登台与神谱再造

宋真宗像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大举南下,深入到宋境腹地,真宗御驾亲征,在寇准的努力下,阻止了契丹的进攻,大宋与大辽在澶渊订立盟约,宋朝答应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这个在外观上典型的城下之盟,虽然现在学者纷纷认为是一个长期双赢的决策,但是,当时的情形下,也的确让大宋在当时的多方并立的外部环境下,产生影响大宋的国家形象,造成外交政治被动的强烈担忧,同时,也会造成内部政权合法性的危机。

所以,为了“镇服四海,夸示戎敌”。宋真宗与王钦若等人准备封禅,向昊天上帝告功,领受天命,获天之佑,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海外,自己所做的所有决策,都是神灵的意图,神灵是在保佑着大宋的,对内而言,既然一切都是天意,所以就不应该被质疑。为了掌握上天话语的掌控权,宋真宗与王钦若等人精心策划了天书降临事件。因为光光显示宽泛的所谓的祈祷天佑,还缺乏说服力,假如事事都能如太平天国时代那样动辄天父天兄下凡附体宣告,岂不更加快当。所以,王钦若要做的,就是将含混的、抽象的天,要提炼为具像的神。并且为我所用。
晋祠宋代铁人  乐艺会资料
但是,天与神的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共识与信仰沉淀,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为了达成这一战略,王钦若们开始了精心的攻防战。
景德三年(1006年),王钦若组织了一场关于天皇、北极观念的大辩论。其战略目的就是要把抽象的昊天转化为可以掌控的人格神。有唐以来,祭天体系中,五帝为天帝,天皇大帝与北极是次等的星神。王钦若则依据东汉郑玄的观念,动议要将天皇北极抬高到五帝之上,为重新确立天神秩序,并由此控制天意做铺垫。这一事件,是在王钦若提出封禅的前一年。
王钦若的提议,引起了主流官员的反击。因为当时的主流观念中,昊天只是抽象的元气而已。王钦若的动议被否决了。但是,天皇与北极却被升级到了第一层级,而在原先,这个层级上只是五帝。整个天神的秩序框架虽然没有被解构,但是还是开始松动了,一旦开始松动,就意味着逐步在走向解体。

天意终于依次而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三日,真宗宣告说,去年十一月夜里,有神灵降临,“星冠绛袍”,预言将有天书降临,结果,果然发现了挂在屋顶上的黄帛天书。上书:

赵受命,兴于宋,付于真,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同年四月,天书再次降临。六月,泰山现天书。九月,建玉清昭应宫,以奉天书。十月奉天书往泰山封禅。如此密集而连贯的动作,让人看到了背后的缜密设计。原先虚幻的上天的意图,终于通过有形的星神,表明了自己人格神的存在,而原先莫测的天意,可以成为宋真宗可以管控的天意了。随之呼之欲出的,人格天神玉皇大帝也绚烂出场了。

玉皇正式出场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人造的赵氏圣祖也同时伴随登场。七年下诏,以来年正月上玉帝圣号。八年上圣号,正式把玉皇奉为昊天上帝。

玉皇大帝

无锡纸马陶氏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陶晓梦作品

早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诏令各地开建或改建道观,以奉三清、玉皇,并以天庆为额。玉皇终于成为宋代人间普遍供奉的人格上天神。大家要记住:天庆观是大中祥符二年颁建的。当然当时还有一个逸闻,就是大家都不知道玉皇长啥样,如何塑造,后来才辗转附和而成。可见,玉皇从一个抽象神到具像神那惊人的一跃。在此后的神道文本中,四圣的供奉,很多都是在天庆观中。

同时,为了处理具体的玉皇与抽象的昊天之间的关系,大神翊圣也被装扮一新,粉墨登场了——此前,翊圣黑杀的信仰已经存在,并且通过所谓的张守真降神事件,通过“太宗当归天”、“晋王有仁心”的神谶,为太宗继位张本,成为宋初太祖太宗继承悬案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太宗登基的舆论宣传中,翊圣黑杀的加持,是重要的方面。

翊圣  公主寺壁画

在王钦若编撰的《翊圣保德传》中,翊圣被尊为玉皇的辅佐。书中说得分明,所谓的翊圣,就是翊卫玉皇上帝。而在此前宋代杨亿等的记载中,翊圣只大致是北极大帝的手下,与天蓬、玄武并列为天之三大将。王钦若则通过翊圣,技术性地将宽泛的天,落实为了具体的玉皇。
在王钦若的造神运动中,还人造了赵氏圣祖,就是他老人家多次下降传达天意,成为沟通天意与赵家现任当家人之间的传话使者,也成为宋代道教神系六御中的大神。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下诏天下州府天庆观并增圣祖殿,此后,真宗又下诏,凡是官吏上任离任,都要去天庆观朝拜圣祖。
正是诞生了人造的赵氏圣祖赵玄朗,所以才产生了对宋圣祖玄朗“玄”字的避讳,所以才导致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以后,玄武便改称真武。
真武铜造像 修养藏品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宋初这一系列的天书降临事件中,宋初发生了神灵世界的翻天覆地的大重构。新的神仙,新的神谱,新的天界秩序正在开启。四圣中的重要人物重新被包装登场,就是这一造神大跃进的重要推动。
在说到宋真宗改造神灵谱系的翻天覆地的人造运动的时候,我们也要知道,当事人宋真宗与王钦若,其实是最为忐忑的,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给这样的人造神灵新秩序不断添加说服力,以便用神灵的天意来证明自己行为的神性。夯实人造神谱的框架基础。
在此顺便说一个插曲,是关于陆会长著名的藏品盛世钱,在下曾经一度参详其中两字为九秋。所以产生了一段有趣的推理过程。

九秋盛世花钱 陆昕藏品

因为九秋两字可以称谓秋天,也可以表达九年。加上此钱的题记特点,圆穿的风格,浅浮雕的特征,大致为宋钱范畴,多为北宋,而对于宋代而言,主题为盛世九秋的官制纪念币,存在几种可能性,第一,是新皇对于上一任皇帝,或者之前的某位帝王的一种追述缅怀,称颂其功绩。假设是这样的一种目的与功用,那么,被称颂为九秋盛世的皇帝,必须在位时间正好为九年才行。而遍查在宋代十八帝中,没有任何一位帝王是在位九年的。所以,第二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个九秋,不是指皇帝在位的时间,而是特指某一阶段。

假设我们聚焦北宋。假设我们要寻找一位皇帝,需要对此前的九年加以称颂,而且此事事涉神道庇佑,而由此铸造了特定的纪念币,必然存在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在北宋的历代君主之中,宋真宗与宋徽宗这两位崇神设道的君主,可能性最大。
而巧合的是,宋真宗登基的时间是997年至道三年,而真宗降天书,去泰山封禅的时间,则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在这一年的正月三日,真宗宣告神告,黄帛天书降临。六月,泰山现天书。十月奉天书往泰山封禅。
站在1008年天降天书,东封泰山的历史时间点上,去回顾此前的功勋,强调神灵保佑,强调此前所为的神圣性,合理性,是非常合适的,那么,从1008年倒推九年是哪一年呢?是咸平元年,正好是宋真宗自己使用自己的新年号咸平元年的开始之年。也正是从咸平开始,真宗施行一系列的政策,创造了史称的“咸平之治”。那么,从咸平元年998年开始,到封禅之前的1007年,正好是九年。
供各位一笑。

大型波浪纹真武太上咒花钱 苏泉藏

四圣成型的时间逻辑

至于四圣组合与供奉产生于何时,也有不同的记载,元代任士林《四圣延祥观碑铭》云 :
北极中天之尊,左右前后,有奕有灵,尚矣。故四圣之奉,著于隋唐盖招摇在上,天帝之居,四卫所领,威德为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而共运立极,著见之迹,昭在人世。是故历代虔事之典,唯道家为最严宋建隆初,置紫极观于汴,奉四圣也。

另据《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三记载:

西京崇福宫,有北极紫微阁,唐则天时建,仿效天宫有二胜四将之院,有前后帝代御书。

这些记录似乎在说明宋初、唐代宫廷已奉祀北帝四将,四圣已经出现很久,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大多是南宋时补记追记的夸饰之词,并无严谨的历史依据。因为一个是元代人的记录,一个成书于元代。

明代水陆画《天界众神水陆画》广东省博物馆藏,花脚大仙拍摄

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初年《太宗实录》初修本的实际编撰者杨亿, 他在《谈苑》中曾经清晰地说:

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道士张守真,自言,我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与玄武、天蓬等列为天之三大将。言祸福多验。
杨亿是1020年去世的,而1020年,是宋真宗天禧四年。也就是说,至少在杨亿撰写《谈苑》之前,宋代社会的观念中,四圣的观念还没有,至少不普遍,所以他记述张守真的话中才说,黑杀将军与玄武,天蓬为天之三大将。而不是什么四圣,假设当时社会信仰中已经有了四圣的组合共识,张守真也好,杨亿也罢,就不会故意要去与社会普遍共识相抗,去故意少说一个天猷。因为少一个天猷,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也并无什么妙用。

在宋太宗祭祀黑煞神的上清太平宫中,中正之位列四大殿,前则玉皇通明殿,次紫微殿,次七元殿,次真君所御殿。东庑之外,有天蓬、九曜、东斗、天地水三官四殿。西庑之外有真武、十二元神、西斗、天曹四殿。又有灵官堂、南斗阁,并列星宿诸神之像。加上黑杀本尊。可见,在宋初的上清太平宫中,也只供奉了天蓬,真武,黑杀三个,四圣组合中的天猷也不在列。可见至少那个时候,并没有四圣组合的观念。

稀见"天神真武"题记背十二生肖花钱 苏泉藏

除了上述资料,我注意到《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299页中,有一幅斋醮总坛式图,图中央是方形坛,为内坛,内坛外为中坛,逆时针依次标注为:
西方白帝、鼓、黑杀大将、北方黑帝、天蓬元帅、钟馗、东方青帝、传法人、玄武大将、南方赤帝、朱雀大将、传法人......
在这个珍贵的资料中,天蓬元帅、玄武大将与黑杀大将,应该都是五方天帝手下的猛将。这份资料的年份,学者有的认为是宽泛的八世纪,王卡则认为是”五代宋初“。在这个神谱中,玄武、黑杀、天蓬只有三大将 ,正与宋初扬亿所说的天之三大将、太宗祭祀黑杀的上清太平宫中的三神,在组合数量与名单上完全契合,所以王卡这种年份的判断,看来也十分妥贴。
其实,隋代萧吉《五行大义》中,就曾经提及说:
又。十二将者。天一土将。前一。腾蛇火将。前二。朱雀火将。前三。六合木将。前四。勾陈土将。前五。青龙木将。后一。天后水将。后二。太阴金将。后三。玄武水将。后四。太裳土将。后五。白虎金将。后六。天空土将。天一已如前解。腾蛇主惊恐。朱雀主文书。六合主庆贺。勾陈主拘碍。青龙主福助。天后犹是神后。天一之妃。太阴主阴私。玄武主死病。大裳主赐赏。白虎主斗讼。天空主虚耗也。
其中,玄武作为五行方位对应神的概念已经十分明确了。但是,这不是宋代意义上的四圣的内涵。

真武钱正面 修养藏

要知道,直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十一月壬戌,宋太宗为了感谢黑杀将军对自己登基的加持,才赐号他为“翊圣将军”。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加号为“翊圣保德真君”,九年王钦若奉真宗之命将黑煞神神降之语编成三卷《翊圣保德真君传》,并由真宗亲自作序。
由此可见,苏泉花钱意义上四圣的组团成型,并非在太宗时代,因为此时四圣组合非但人数不齐全,只有三个,名号也尚未定型。不少学者分析,四圣形象的成型与供奉观念社会共识的达成,要等到北宋中后期。

苏泉藏四圣背八卦钱

其实,五代到宋初。也曾经存在一个老版的“四圣组合”。
宋代黄休复撰《益州名画录》有程承辩小传云:
程承辩者,眉州彭山人也。工画人物鬼神。当孟氏(孟昶)广政(938—965年)中,与蒲师训、蒲延昌、赵才,递相较敌其艺,皆推妙手。兼善雕刻机巧,刻绘人物鬼神、怪异禽兽之类,奇绝当时。今彭山县洞明观之天蓬黑刹玄武火铃一堂、山王堂游变神鬼一堵,皆其所以作,至宋犹存。
天蓬、黑刹、玄武、火铃在此变成一组。在这个组合中,未来的四圣,已经出现了其三,只有火铃占据着天猷的位置。程承辩是后蜀画家,所以,这个老版的四圣就是五代的遗存。在成书于唐宋间的《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中,杀鬼天猷副将与火铃掷火大神都归真武调遣。
景安宁认为,正是是因为火铃是与火,名字就叫作掷火大神,炎火显然与南方有关,所以在最终形成的代表北方的北极四圣的时候,由于调性不搭而终究被另一个北方神灵天猷取代。退出了四圣组合。虽然在《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中,天猷与火铃都在真武麾下合作战斗过。
永乐宫壁画中的天蓬

但是,我们从火铃的名称中,获得的信息不仅于此,因为所谓的火铃,就是帝钟,亦名法铃、铎,这正是天蓬元帅手中所持的法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

黄帝会神灵於昆仑之峰,天帝授以帝钟,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天丁之所执者,又谓之火铃。代宗时令胡僧不空设盂兰会,取道家帝钟以代磬,后改其首为铃用之。

你看,手把帝钟,掷火万里,也就是《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中手把火铃,掷火万里的火铃掷火大神,只是天丁所执,而称火铃。所以,《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中,都归真武调遣的杀鬼天猷副将与火铃掷火大神,既有可能就是天猷与天蓬的转化。而《益州名画录》中所谓的天蓬黑刹玄武火铃一堂,才是火铃大神独立的出现。

火铃帝钟,日后也是道士的法器。因为道家认为,帝钟为上帝的的金钟,振击之则万神齐至。《三十六部尊经》:“振响帝钟,召集十方。”火铃柄的上端称作剑,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如下图。

从火铃柄的山字形象征的三清含义,我们也就可以了解,在南宋张天师花钱背面穿下的山字形花纹,也应该就是驱邪之法剑,而寓意三清了。


南宋张天师背符咒花钱 已故收藏家木鱼藏品
作为道教大神的张天师,自然也要奉三请为尊,水浒中洪太尉去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的时候,就是在三清殿请的神。就是这个道理。书中叙述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
可见,洪太尉去请张天师,就是将丹诏供在了三清殿上。而且这个三清殿旁边还有着供奉四圣的四圣堂。
言归正传。

《道子墨宝》四圣图中的天蓬

当然,对于火铃这样法器与神灵名称的重合嬗变,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道家诸神的人格化的演变,很多都是从抽象元气、物神到人格神的变化,比如,帝钟就不仅是天篷的专用法器,黑杀也适用过,在《黑杀咒》中,就有手把帝钟,头戴昆仑的话。此后我们在图像研判中也能看到。
这些错落就比如真武从龟蛇缠绕到披发仗剑的转进一样。况且,在神性、神名的发展中,也有诸多的纠缠,也有广义狭义的演变,比如黑杀就曾被称呼为其他大神过。南宋咸淳元年家住福建的刘克庄为当地名胜石竺山撰写了组诗《石竺山二十咏》,其中一首为《仙龟蛇山》:
闻说均州景,而今涴战尘。应随黑杀帝,避地肯来闽。
这里的黑杀帝,其实就是说的玄武。要知道,真宗朝发起的改造神谱的运动,一定会在客观上造成对前后诸神定性、描述上的种种自相矛盾,互相纠缠,这是必然的后果。
所以,从四圣组成的概念上说,《益州名画录》中所谓的天蓬黑刹玄武火铃一堂,是一个组合模式,而《敦煌遗书》中天蓬元帅、玄武大将、黑杀大将、朱雀大将的组合,也是一个组合模式。直到我们熟悉的四圣新组合的闪亮登场。
宋代真武花钱 胡坚藏品
那么,四圣在南宋的信仰情形又是如何呢?请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由于文中所涉花钱藏品在流通过程中,或者已经发生了信息的变更,而文章无法及时追踪,也请新藏家谅解。如有变更,可在文下留言。作为勘误。

另外,也欢迎花钱藏家提供好版别,好品相,高像素的神怪人物生肖本命星官钱,以便在后续笔记中帮助确定要素,引用得当。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