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城天主教堂的往事

 微湖渔夫 2022-12-08 发布于山东

在鲁南重镇、铁道游击队的发祥地之一的临城(现枣庄市薛城),北街路西矗立着一栋古老的哥特式建筑,这就是临城天主教堂。

这座百年的欧式建筑,是1891年由当时临城天主教神父聘请曾设计兖州天主教堂的工程师设计,历时一年半时间,建成主堂和南北中东四个院落,占地约90亩。

教堂主堂东西长32米,宽12米,东端建有尖塔式钟楼,共三层高约30米,西端建有蘑菇顶塔楼,比钟楼略低,顶端都竖有十字架,主堂的屋檐处有三个老虎窗,大堂朝东的一面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山墙,两座塔楼与主堂相互映衬十分壮观。

图片

教堂主体建筑是配以东西两座塔楼的大堂,建筑高大雄伟。建国初我第一次进入教堂内部所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建筑西端塔楼室内的拱顶下的唱诗台的后方,矗立着一排名贵木料制作的神龛,神龛内的圣母塑像已不知去向。拱顶内部穹顶的天幕上,精工彩绘出圣母和天使的壁画,栩栩如生,十分壮观。东端的钟楼从三楼悬垂下很粗的打钟的绳子到达大堂底层。70年前,笔者经打钟人的允许,曾试图拉动大绳敲响大钟,结果不但没有敲响大钟,却被钟锤的反弹带动绳子将我整个身体吊离地面好高。

图片

临城天主教堂曾一度改作临城县县委县政府的集会的大礼堂,在1949年初曾作为山东南下干部临战动员和短期培训的重要基地。祖国解放后,1953年全县干部“三反五反”动员大会和后来的“三反五反”成果展览会,也是在这个教堂里举行。

教堂的南院比北院面积稍大,也比较方正,大门朝南,是倒“U”字型二层楼房,解放初期作为临城县(1952年下半年改为薛城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和县工会办公用。南院临街的一楼,保留了教堂的诊所,由原教堂的杨修女在此负责给病人看病;

图片

南院南门门外,有一个小的独立院落,是县委机关大灶、小灶伙房;中院一排六间堂屋,是县委书记和秘书处秘书办公用房,建国前后的1949年至1952年先后任县委秘书的周绍卓、杨国栋、王中河(后任滕县副县长)及县委书记王吉德和陈永峰(后任滕县县长)等,先后在此办公;北院和东院没有院墙相隔,两院相通,教堂及北院、东院有朝东开向临城北街的拱门。教堂之外的附属建筑曾作为县政府秘书处、公安局、民政科、建设科等及政府机关伙房使用。教堂的南院、中院间有小门和甬道相通。

1954年随着县政府办公大院新址(在临城南城墙内)俗称“红房子”(滕县和薛城县合并后移交部队使用,现炮团营房)的落成,教堂东院和北院的政府机关搬离到新址办公。

1956年随着滕县和薛城县、凫山县合并,原薛城县委、县政府机关全部从临城(薛城)搬到滕县县城合署办公。

薛城县县委、县政府机关搬离后,教堂及配套的建筑,曾一度被工厂占用。在WG破四旧运动中教堂塔楼及十字架被破坏。

随着改革开放和宗教政策的落实,教堂在原址的北面按原样进行了重建,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历史旧貌,成为临城及附近天主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周元淦,籍贯山东,1945年出生,1964年滕县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70年分配海军北海舰队入伍,1988年授予中校军衔,1991年晋升上校,1993年高级工程师转业,青岛海牛、海利丰足球俱乐部职业化改革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2005年从青岛市政府华侨服务中心处长退休。退休后寓居广西北海养老,北海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