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学仲艺术馆背后的故事

 微湖渔夫 2022-12-08 发布于山东

作为滕州“六馆映塔”地标之一的王学仲艺术馆,是在滕州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于1988年顺利落成,其背后凝聚了乡人王学仲先生和他的爱徒何宝真先生的不少心血。

图片

生前曾任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的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先生,祖籍山东滕州。早年曾先后就读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在徐悲鸿先生任院长的中央美院深造。作为徐悲鸿和夫人廖静文女士十分欣赏的爱徒,在1950年不幸患了肺结核,经恩师徐悲鸿夫妇的允许,回到家乡滕县鲍沟西宁村疗养。

肺结核在我国解放初期几乎是很难治愈的不治之症,但王学仲先生回到家乡后,在发妻的精心照顾和细心调理下,经过乡医精湛医术的治疗,不到半年就使患病的肺部病灶钙化。

王先生肺病基本痊愈后,就搬到城里的京华美专同学、在书院街小学任美术老师陈礼堂先生在书院街小学的住处继续疗养。

图片

此时的自幼爱好书法的何宝真先生正好在书院街小学上五年级,听说在书画艺术上造诣颇深的王学仲先生来校,就把自己的小楷习作拿给王先生请求指正。在书院小学的十几个爱好书法的学生中,王先生慧眼识珠,发现何宝真是可造之材,便收为入室弟子,对其格外照顾和用心辅导,从此这年龄相差十几岁的师徒兄弟便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后来深得先师徐悲鸿赏识的王学仲先生成名后,其书法作品曾在徐悲鸿生前被先生悬挂于其北京的寓所显著位置,足见其对爱徒作品的赏识和认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次组织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王学仲任代表团团长,随行团员中有不少国内出名的书法家,包括著名的书法家 欧阳中石等。被称为“书、画、詩、刻””四绝”的王先生的作品深受日本同行的赞赏和好评,一时在日本引起一阵很大的王学仲热。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学仲先生作品

王先生的得意门生何宝真也不负师望,一生专注书法艺术,在海洋大学毕业后,在做好专业科研工作的同时,专注书法艺术的钻研和教学,在书法、篆刻等方面继承了恩师的优秀传统,在青岛书法界极具名气,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聘为专家组成员。

图片

这一对师徒保持着亲密的友情和密切的联系,王先生每次在北京参加滕州墨子研究会召开的学术会议时都会点名何宝真陪同参加,甚至有时对友人求其题字的事,会请其爱徒代劳。(以下为何先生四幅墨宝)

图片

篆书 苏轼诗一首

图片

隶书 唐诗四首

图片

楷书 杜甫 秋兴八首

图片

行书  慧开禅师诗

出于对恩师的书画艺术敬仰,为了繁荣我国的书画艺术,何宝真先生自1985年起就多次给老同学王裕安建言和写信,建议应在家乡滕县建设一个王学仲艺术馆,此议终于被王裕安在任滕县县政府县长期间采纳,并被列入县人大议程讨论,最后被代表审议批准通过。

图片

奠基

在家乡父老支持和王学仲、何宝真师徒的努力下,享誉国内外的王学仲艺术馆终于在滕州被批准建市的1988年顺利落成。王学仲先生将一生的诗书画作品和珍藏的古董文物 ,包括唐寅的画作等300余件/套无偿捐给该馆,并亲自参加了艺术馆的落成仪式。日本书画界多名书画界友人也专程组队赴滕州参加了王学仲艺术馆的落成典礼。

图片

初建成的王学仲艺术馆

何宝真也亲率青岛九三学社的机械、纺织、啤酒等工商界多名代表参加了艺术馆的落成大典,并与滕州的同行进行了有益的业务交流。

图片

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座令乡人骄傲和自豪、比国内的现有的徐州王学仲艺术馆馆藏更丰富且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艺术殿堂终于屹立在鲁南滕州大地上,供后人学习和瞻仰。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艺术馆工作人员多年接力管护美化,充实提高,艺术馆成为了滕州人民和全国书画爱好者学习交流书画技艺,展出名家作品的文化氛围浓厚,环境高雅优美的文化场所,被誉为“古滕明珠、江北兰亭”,为推动“黾学”的研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艺术馆东门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周元淦,籍贯山东,1945年出生,1964年滕县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70年分配海军北海舰队入伍,1988年授予中校军衔,1991年晋升上校,1993年高级工程师转业,青岛海牛、海利丰足球俱乐部职业化改革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2005年从青岛市政府华侨服务中心处长退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